新媒介传播环境下视觉符号系统的调节机制
【部分图文】:
图1(a)中,信息制造者利用新媒介把信息直接传播到信息接受者A,信息接受者A通过阅读,把认可的信息通过新媒介环境传播到信息接受者B那里,在这一传播环境中,信息接受者A重复了信息制造者的“把信息传递出去”的作用,信息接受者A的角色发生了转变,这一转变导致信息从制造者到信息接受者不再是一个闭合终点,转换成了散项性的循环。图1(b)中,信息制造者把信息传递给信息接受者,信息在接受者处通过阅读反馈等条件加工形成发展后的信息,这一环节中原信息接受者转变成新的信息制造者,并找寻下一环节的信息接受者,也呈现出散项性传播的特点。在整个新媒介传播环境下,图1(a)和图1(b)呈现的散项性传播特征越加明显。1.3 广域性传播特征
视觉符号传递给各个不同的接受者1,2,…,N,其接受对象在新媒介语境特征下(即时性、散项性、广域性特征)形成新的视觉符号信息1,2,…,N完成视觉符号的自我生长过程。视觉符号在自我生长过程中,出现了语境环境下的自我修复,即利用新媒介完成自我包装。视觉系统符号在新媒介环境没有出现之前,多以静态模式出现,新媒介环境出现后,信息生成从信息制造者到接受者都出现了中心信息不变,解读信息过程中出现了变化,即从视觉符号到新视觉符号1,2,…,N的过程中出现了从静态到动态的视觉形态的变化[2]。2.1 视觉符号在新媒介传播环境中的自我调节机制
如图4所示,红包这一视觉形态属于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环境下出现的视觉符号,符号体现的语意多为祝福之意。在新媒介传播环境下,红包的形象从传统的特定环境下“装钱币的包装袋”生成一种网络图标,在视觉形态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始的静态包装转化为动态图标——图4(a),在红包这一视觉符号传播到接受者时,加入了其他主题(搞笑和爱情),对主题进行了整合,如图4(b)、4(c)。在整个过程中,接受者除了接受该视觉信息符号外,还会对“红包”这一视觉形象在需要时,进行信息的二次生成。红包的中心语意和视觉形态是相同的,符合散项性传播图1(b)的特征。新媒介背景下,符号自身的发展必须对主题进行整合,通过主题整合的方式,完成自身调节机制,形成创新和突破,在充分满足用户多元化审美需求的基础上,让用户获得更具有针对性和人性化的感官体验,从而延续自己的生命。2.1.3 广域性特征中通过内容补充进行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力;;媒介传播中的消费文化[J];青年记者;2006年14期
2 高殿银;;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文学的跨媒介传播研究[J];编辑学刊;2020年01期
3 肖潇;;马拉松赛事媒介传播效果影响因素多维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年05期
4 余飞扬;;现实与造像:媒介传播的真实性探讨——以影片《开罗紫玫瑰》为例[J];今传媒;2020年05期
5 王婉蓉;;体育产业媒介传播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年13期
6 李岩;胡建华;;数字媒介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应对——以手机媒介为例[J];文教资料;2019年29期
7 李梅;;传统体育的媒介传播框架与效果提升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8 曾凡斌;覃毅;;2016年手机媒介传播研究热点综述[J];传媒观察;2017年04期
9 张芳;;媒介传播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研究——以西安高校女大学生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年03期
10 张超;;传统电视栏目跨媒介传播的探索与实践[J];声屏世界;201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烨;文化空间集群与媒介传播—城市文化建设的“齿轮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周宇豪;作为社会资本的网络媒介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3 李蓉;媒介趣味论[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佳莹;郭敬明文学作品的跨媒介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2 关玉;引进版畅销书在中国的跨媒介传播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袁倩;融合媒介传播环境下传统文化商品的营销机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年
4 冯立刚;微信传播的关系网络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5 崔冠雅;媒介传播框架与地方印象建构的关系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7年
6 竹梅;媒介传播视域下的创客文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7 冯海丹;东北农村媒介传播效果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8 王楠;消费社会中的电视媒介传播浅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卫华;当代中国消费主义对电视媒介传播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宇;北京奥运会媒介传播策略探索[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85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85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