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中的地方政务微博:媒体属性、社交属性与传播效果—中美比较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0-11-20 14:08
政务微博是目前各国政府危机传播的重要工具,中美作为危机频发和应急管理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其地方政务微博在危机传播中效果差别及成因的比较研究,对促进我国社交媒体危机传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前,对于政务微博危机传播的研究,多针对其媒体属性发挥的新闻传播功能而进行。但是,政务微博作为社交媒体之一,其社交属性发挥的促进公众参与危机传播的功能如何体现?如何和媒体属性一起,帮助政府应对危机?本文进行了重点研究。为反映政务微博线上公众使用行为和线下公众满意度代表的效果,本文采用案例比较法、内容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从公众使用行为和公众满意度的角度分析了中美地方政务微博在危机传播中的效果。 本文从危机类型、媒介工具、危机发生时间和地方政府四个方面选取了北京市和纽约市政务微博比较,针对两市:选取纽约市应对飓风桑迪和北京市应对721暴雨,分别作为两市的代表案例进行内容分析,调查两市政务微博危机传播的媒体属性、社交属性及其线上公众态度和行为;选取两市危机中在政务微博上留言或转发过的公众为对象,调查公众对两市政务微博危机传播的线下满意度。 本文对政务微博危机传播的媒体属性进行议题构建分析,通过文献综述将其分为信息框架、行动框架和观点框架。信息框架包括危情更新、公共信息、疏散命令和谣言澄清等4个指标;行动框架包括领导能力、事故处理、减灾措施、部门合作和邀请公众等5个指标;观点框架包括安抚公众、意见建议和不确定性等3个指标。将政务微博危机传播的社交属性通过获取公众信息、公众提问和政府回复三个指标来代表。用公众转发行为和评价态度来反映公众的使用行为;设计了12个媒体属性和5个社交属性的问卷量表,调查了公众满意度。通过内容分析法研究议题构建、获取公众信息、公众提问、政府回复和公众使用行为,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公众满意度。比较结论显示:美国重点构建信息框架议题,中国重点构建观点框架;重点构建的议题传播效果不好,但是公众满意度超过使用期望;中美行动框架的传播效果都较好;中国政务微博社交属性发挥较好,但是中国政务微博公众社交满意度全部比美国低。并且发现,在危机传播中,政府和公众的议题关注点有差异、政府互动可能对公众使用行为产生影响。 在通过内容分析得到媒体属性和社交属性的线上公众态度和行为、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媒体属性和社交属性的线下公众满意度的基础上,为了验证媒体属性和社交属性是否对传播效果产生影响,以及哪个属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更多,构建了线上公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和线下公众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分别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PLS回归路径进行验证,最终得出中美数据的验证结果相似:政府与公众的议题关注点有差异、政府互动对公众使用行为有促进作用、危机中社交属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更多的结果。 通过研究得到危机中我国政务微博能力提升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构建公众关系的议题;加强使用政务微博的社交属性;加强网络舆论的监控。同时提出了在社交媒体时代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改革创新:社交媒体时代,应急管理对象增加了:危机网络传播、网络危机产生以及网络空间安全。为了成功的利用社交媒体展开危机传播,我国政府应借鉴美国政府的成功经验,要在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充分构建基层应急机制、充分把握我国公众心理、充分提高90后网络素质等“四个充分”上下功夫。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G206
【部分图文】:
第1章绪论式上相同,在表述形式上也有所不同。各级地方区、郡、县、市、乡、镇、村庄等。方政府和巾央政府相比,具有一些有限的权力,比收权等;我国还设立了民族自治地区,较普通的地权等;此外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香港和澳门在脱离别行政区,与直辖市具有同级别的行政地位,被巾国行政区划自建国以来进行了演变和调整,其自直辖市以外,实际以三级为主,三级和叫级并存;主,三级和四级并存,除海南省和直辖市为三级以式6,我国的地方政府分级如闻1.2所示:, 、 ,
图1.4社交媒体危机传播途径由图1.3可以看到,社交媒体使得政府危机传播途径发生了改变,首先,从1.3所示的政府到人众媒体到公众的单1(1〗传播,变成了如图1.4所示的政府、社交媒体和公众的双向传播,同时大众媒体的功能有所减弱。1.2.3.2社交媒体的分类根据屮国互联网络研究中心的报告,将社交媒体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社交M站、微博和即时通讯。社交网站包括狭义社交网站和移动社交网站。狭义社交网站是指和美国Facebook类似的社交媒体,鼓励用户用真实信息进行社交7。在中国这类网站主要包括QQ空间、朋友网、人人网、幵心网、豆瓣网、微视、啡丨n拍等。而移动社交网站指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访问上述社交网站,访问手段即包括通过网页访问,也包括通过上述网站专门为移动终端推出的客户端。微博是Micro Blog的简称
由图1.3可以看到,社交媒体使得政府危机传播途径发生了改变,首先,从1.3所示的政府到人众媒体到公众的单1(1〗传播,变成了如图1.4所示的政府、社交媒体和公众的双向传播,同时大众媒体的功能有所减弱。1.2.3.2社交媒体的分类根据屮国互联网络研究中心的报告,将社交媒体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社交M站、微博和即时通讯。社交网站包括狭义社交网站和移动社交网站。狭义社交网站是指和美国Facebook类似的社交媒体,鼓励用户用真实信息进行社交7。在中国这类网站主要包括QQ空间、朋友网、人人网、幵心网、豆瓣网、微视、啡丨n拍等。而移动社交网站指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访问上述社交网站,访问手段即包括通过网页访问,也包括通过上述网站专门为移动终端推出的客户端。微博是Micro 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91529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G206
【部分图文】:
第1章绪论式上相同,在表述形式上也有所不同。各级地方区、郡、县、市、乡、镇、村庄等。方政府和巾央政府相比,具有一些有限的权力,比收权等;我国还设立了民族自治地区,较普通的地权等;此外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香港和澳门在脱离别行政区,与直辖市具有同级别的行政地位,被巾国行政区划自建国以来进行了演变和调整,其自直辖市以外,实际以三级为主,三级和叫级并存;主,三级和四级并存,除海南省和直辖市为三级以式6,我国的地方政府分级如闻1.2所示:, 、 ,
图1.4社交媒体危机传播途径由图1.3可以看到,社交媒体使得政府危机传播途径发生了改变,首先,从1.3所示的政府到人众媒体到公众的单1(1〗传播,变成了如图1.4所示的政府、社交媒体和公众的双向传播,同时大众媒体的功能有所减弱。1.2.3.2社交媒体的分类根据屮国互联网络研究中心的报告,将社交媒体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社交M站、微博和即时通讯。社交网站包括狭义社交网站和移动社交网站。狭义社交网站是指和美国Facebook类似的社交媒体,鼓励用户用真实信息进行社交7。在中国这类网站主要包括QQ空间、朋友网、人人网、幵心网、豆瓣网、微视、啡丨n拍等。而移动社交网站指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访问上述社交网站,访问手段即包括通过网页访问,也包括通过上述网站专门为移动终端推出的客户端。微博是Micro Blog的简称
由图1.3可以看到,社交媒体使得政府危机传播途径发生了改变,首先,从1.3所示的政府到人众媒体到公众的单1(1〗传播,变成了如图1.4所示的政府、社交媒体和公众的双向传播,同时大众媒体的功能有所减弱。1.2.3.2社交媒体的分类根据屮国互联网络研究中心的报告,将社交媒体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社交M站、微博和即时通讯。社交网站包括狭义社交网站和移动社交网站。狭义社交网站是指和美国Facebook类似的社交媒体,鼓励用户用真实信息进行社交7。在中国这类网站主要包括QQ空间、朋友网、人人网、幵心网、豆瓣网、微视、啡丨n拍等。而移动社交网站指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访问上述社交网站,访问手段即包括通过网页访问,也包括通过上述网站专门为移动终端推出的客户端。微博是Micro 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本乾;描述传播内容特征 检验传播研究假设──内容分析法简介(下)[J];当代传播;2000年01期
2 郭镇之;关于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J];国际新闻界;1997年03期
3 李国平;谭玉刚;;试论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及公众满意——基于某城市新区的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08年08期
4 王金成;;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实施犯罪案件的侦查难点及对策——以腾讯QQ为视角[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5 丁艺;王益民;余坦;;2013年中国政务微博评估报告:发展特点与建议[J];电子政务;2014年05期
6 吴宜蓁;;危机情境与策略的理论规范与实践:台湾本土研究的后设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3年05期
7 ;微博现象:价值日益体现[J];法律与生活;2010年07期
8 韩金河;;对案例分析法在勘察设计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中应用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12年04期
9 吕峰;关于美国自然灾害减灾战略及其目标的考察[J];浙江水利科技;2003年03期
10 王寅;;《人民日报》和《朝日新闻》气候变化科学类报道新闻框架分析[J];科普研究;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晶;突发事件政府新闻发布的传播效果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陈敏利;媒介艾滋病议题建构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秦磊;农村教师培训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91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9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