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报道二次伤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8 21:39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报道的传播模式较之以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新闻报道的二次伤害现象也逐渐被学者们所提出并关注。在目前复杂的传媒环境下,新闻报道的二次伤害对象是多样的,产生的原因也较为复杂,已不仅仅局限于新闻报道的第一责任人记者所带来的二次伤害,也包括来自外界的因素造成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新闻报道的采访方式、报道内容、表达方式以及报道效果等几个方面,探讨新闻报道带来的二次伤害现象,从社会、媒体、受众素养等三个维度分析产生新闻二次伤害的原因,以期新闻报道在真实全面的传递新闻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媒体的引导作用的同时,又能减少新闻报道二次伤害的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颇具现实意义。论文分为五大部分,其中第四、五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从新媒体为新闻报道提供二次伤害的“平台”角度入手,以新媒体加剧新闻报道二次伤害现象的产生为事实依据,对不同的对象造成不同的伤害形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尤其是对媒体组织和记者的“德性”,进行了重点探讨。论文站在新媒体的发展背景下,从传播学角度,借助新闻伦理学理论,按照现象分析、原因分析、结论分析的因果分析法,对近年来较为典型的新闻二次伤害案例进行多角度分析与探讨...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三) 目前研究现状
(四) 研究创新
(五) 研究方法
二、新媒体与二次伤害之关联
(一) 新媒体含义和特征
(二) 二次伤害的定义和分类
(三) 新媒体为新闻二次伤害提供“平台”
1. 内容保存性好——受众关注事件
2. 来源与传播渠道多——受众丰富事件
3. 互动性强——受众参与事件
4. 传播效果强——受众“舆论”事件
三、新媒体背景下二次伤害的表现
(一) 新媒体条件下二次伤害的方式
1. 采访方式伤害——采访“一窝蜂”
2. 报道内容伤害——内容“透明度”高、失实
3. 报道形式伤害——影像刺激
4. 反馈效果伤害——反馈渠道多
(二) 新媒体扩大二次伤害的影响
1. 对新闻对象的伤害
2. 对媒体的伤害
3. 对受众的伤害
四、新媒体语境下二次伤害形成的原因
(一) 社会原因
1. 经济原因——新闻大战
2. 文化原因——新媒体加速大众文化形成
3. 技术原因——新媒体滋生“二次伤害”平台
4. 教育原因——媒介素养教育缺乏
(二) 受众原因
1. 受众控制的非理性
2. 受众参与新闻
3. 受众的维权意识较弱
(三) 媒体原因
1. 媒体组织双重属性模糊
2. 新闻记者角色错位
五、如何避免二次伤害
(一) 政治法律层面
1. 法律约束
2. 制度层面
(二) 重视媒介“德性”
1. 媒介“德性”核心——关注人
2. 媒介“德性”方式——加强把关
3. 媒介“德性”控制——批评适度
4. 媒介“德性”表现——理性对待受众需求
(三) 重视记者“德性”
1. 记者角色调适
2. 记者职业道德自律
(四) 提升受众媒介素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媒体的二次伤害与自我矫正——以深圳联防队员强奸案为例[J]. 杨江. 青年记者. 2012(01)
[2]论传媒的“二次伤害”——以“联防队员入室强奸”案的报道为例[J]. 陈力丹. 新闻与写作. 2012(01)
[3]如何防范新闻伤害及其传播异化[J]. 黄德华. 传媒. 2011(02)
[4]新闻报道的“二次伤害”[J]. 高江宁. 记者摇篮. 2010(09)
[5]媒体暴力和攻击行为[J]. 刘桂芹,张大均,刘衍玲.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0(04)
[6]灾难新闻的“影像暴力”控制[J]. 方金春,方炜杭. 新闻爱好者. 2009(13)
[7]媒介暴力:类型、效应及控制[J]. 郝雨,王祎. 新闻记者. 2009(06)
[8]媒体暴力与媒介素养[J]. 杨帆. 今传媒. 2009(05)
[9]论汶川地震报道中媒体的议程设置[J]. 曾响.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2008(07)
[10]灾后的新闻舆论引导[J]. 彭益群. 新闻前哨. 2008(07)
本文编号:2905729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三) 目前研究现状
(四) 研究创新
(五) 研究方法
二、新媒体与二次伤害之关联
(一) 新媒体含义和特征
(二) 二次伤害的定义和分类
(三) 新媒体为新闻二次伤害提供“平台”
1. 内容保存性好——受众关注事件
2. 来源与传播渠道多——受众丰富事件
3. 互动性强——受众参与事件
4. 传播效果强——受众“舆论”事件
三、新媒体背景下二次伤害的表现
(一) 新媒体条件下二次伤害的方式
1. 采访方式伤害——采访“一窝蜂”
2. 报道内容伤害——内容“透明度”高、失实
3. 报道形式伤害——影像刺激
4. 反馈效果伤害——反馈渠道多
(二) 新媒体扩大二次伤害的影响
1. 对新闻对象的伤害
2. 对媒体的伤害
3. 对受众的伤害
四、新媒体语境下二次伤害形成的原因
(一) 社会原因
1. 经济原因——新闻大战
2. 文化原因——新媒体加速大众文化形成
3. 技术原因——新媒体滋生“二次伤害”平台
4. 教育原因——媒介素养教育缺乏
(二) 受众原因
1. 受众控制的非理性
2. 受众参与新闻
3. 受众的维权意识较弱
(三) 媒体原因
1. 媒体组织双重属性模糊
2. 新闻记者角色错位
五、如何避免二次伤害
(一) 政治法律层面
1. 法律约束
2. 制度层面
(二) 重视媒介“德性”
1. 媒介“德性”核心——关注人
2. 媒介“德性”方式——加强把关
3. 媒介“德性”控制——批评适度
4. 媒介“德性”表现——理性对待受众需求
(三) 重视记者“德性”
1. 记者角色调适
2. 记者职业道德自律
(四) 提升受众媒介素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媒体的二次伤害与自我矫正——以深圳联防队员强奸案为例[J]. 杨江. 青年记者. 2012(01)
[2]论传媒的“二次伤害”——以“联防队员入室强奸”案的报道为例[J]. 陈力丹. 新闻与写作. 2012(01)
[3]如何防范新闻伤害及其传播异化[J]. 黄德华. 传媒. 2011(02)
[4]新闻报道的“二次伤害”[J]. 高江宁. 记者摇篮. 2010(09)
[5]媒体暴力和攻击行为[J]. 刘桂芹,张大均,刘衍玲.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0(04)
[6]灾难新闻的“影像暴力”控制[J]. 方金春,方炜杭. 新闻爱好者. 2009(13)
[7]媒介暴力:类型、效应及控制[J]. 郝雨,王祎. 新闻记者. 2009(06)
[8]媒体暴力与媒介素养[J]. 杨帆. 今传媒. 2009(05)
[9]论汶川地震报道中媒体的议程设置[J]. 曾响.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2008(07)
[10]灾后的新闻舆论引导[J]. 彭益群. 新闻前哨. 2008(07)
本文编号:2905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905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