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类APP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4 04:11
近年来,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互动性、实时性与信息共享等特性愈加明显,零散的网络舆情在互联网络平台能够高速度、大范围汇流,并相互影响。移动终端随着移动网络不断普及,开始成为新的网络舆情生产工具。适应移动终端阅读体验的新闻类APP,也开始成为网络舆情的聚散地。新闻APP是网络舆情传播的主要渠道,移动网络用户对其比较依赖,研究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的传播模式,对其信息源、信息渠道、信息传播主体与节点进行系统分析,总结抽象出其发生与演化规律,对了解舆情、研判舆情并获得有效的舆情预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网络舆情传播研究和相关理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来描述新闻类APP上舆情传播的网络结构,选取SEIR传染病模型作为模型构建基础。从网络舆情信息源、传播渠道、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信息特征、新闻类APP的使用环境等四个角度分析了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传播现状,对新闻类APP上的网络舆情传播主体进行了分析,将现实当中的传播主体抽象成为复杂网络当中的四类节点:无知觉属性节点(S)、有知觉属性节点(E)、积极属性节点(I)、免疫属性节点(R)。再根据新闻类APP上舆...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网络舆情传播研究现状
1.3.1 网络舆情传播定性研究
1.3.2 网络舆情传播定量研究
1.4 本文的结构与创新点
1.4.1 本文的结构
1.4.2 本文的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构建
2.1 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传播现状分析
2.1.1 网络舆情信息源分析
2.1.2 网络舆情传播渠道分析
2.1.3 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信息特征分析
2.1.4 新闻类APP的使用环境分析
2.2 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传播主体分析
2.2.1 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的传播主体
2.2.2 传播主体的交互模式
2.3 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传播主体节点化
2.3.1 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的传播节点
2.3.2 传播节点的接触过程
2.4 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传播模型构建
2.5 本章小结
3 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仿真模拟
3.1 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传播总体趋势
3.2 参数 γ 的敏感性仿真模拟
3.2.1 传播活力对参数 γ 的敏感性
3.2.2 传播范围对参数 γ 的敏感性
3.3 参数 Ε 的敏感性仿真模拟
3.3.1 传播活力对参数 ε 的敏感性
3.3.2 传播范围对参数 ε 的敏感性
3.4 本章小结
4 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案例验证
4.1 样本选择
4.2 数据采集与处理
4.2.1 数据采集
4.2.2 数据处理
4.3 模型验证
4.3.1 传播活力曲线拟合
4.3.2 传播范围曲线拟合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后续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外网络舆情数学建模研究综述[J]. 苏创,彭锦,李圣国. 情报杂志. 2014(10)
[2]我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J]. 戴维民,刘轶. 图书情报工作. 2014(01)
[3]突发事件的演化周期及舆论变化[J]. 郭倩倩. 新闻与写作. 2012(07)
[4]网络突发热点事件的热度分布[J]. 焦超,刘功申.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2(04)
[5]因特网上舆情传播的预测建模和仿真研究[J]. 方薇,何留进,宋良图. 计算机科学. 2012(02)
[6]Web2.0环境下企业网络舆情传播过程的研究及实证分析[J]. 李纲,董琦. 情报科学. 2011(12)
[7]泛在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传播控制模型[J]. 陈波,于泠,刘君亭,褚为民.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1(11)
[8]Web3.0时代互联网发展研究[J]. 李湘媛.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9]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及应对策略[J]. 赵治,王集令. 北京教育(德育). 2010(10)
[10]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原理及集群决策研究[J]. 谢科范,赵湜,陈刚,蔡文静.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博士论文
[1]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研究[D]. 张伟.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复杂网络中基于非理性博弈的舆情传播模型的研究[D]. 乌云娜.吉林大学 2014
[2]复杂网络上基于流行病学的舆情传播模型及其规律研究[D]. 陈静.吉林大学 2013
[3]无标度网络上SIR和SEIR模型的动力学性质[D]. 邵英英.浙江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15785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网络舆情传播研究现状
1.3.1 网络舆情传播定性研究
1.3.2 网络舆情传播定量研究
1.4 本文的结构与创新点
1.4.1 本文的结构
1.4.2 本文的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构建
2.1 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传播现状分析
2.1.1 网络舆情信息源分析
2.1.2 网络舆情传播渠道分析
2.1.3 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信息特征分析
2.1.4 新闻类APP的使用环境分析
2.2 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传播主体分析
2.2.1 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的传播主体
2.2.2 传播主体的交互模式
2.3 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传播主体节点化
2.3.1 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的传播节点
2.3.2 传播节点的接触过程
2.4 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传播模型构建
2.5 本章小结
3 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仿真模拟
3.1 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传播总体趋势
3.2 参数 γ 的敏感性仿真模拟
3.2.1 传播活力对参数 γ 的敏感性
3.2.2 传播范围对参数 γ 的敏感性
3.3 参数 Ε 的敏感性仿真模拟
3.3.1 传播活力对参数 ε 的敏感性
3.3.2 传播范围对参数 ε 的敏感性
3.4 本章小结
4 新闻类APP上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案例验证
4.1 样本选择
4.2 数据采集与处理
4.2.1 数据采集
4.2.2 数据处理
4.3 模型验证
4.3.1 传播活力曲线拟合
4.3.2 传播范围曲线拟合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后续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外网络舆情数学建模研究综述[J]. 苏创,彭锦,李圣国. 情报杂志. 2014(10)
[2]我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J]. 戴维民,刘轶. 图书情报工作. 2014(01)
[3]突发事件的演化周期及舆论变化[J]. 郭倩倩. 新闻与写作. 2012(07)
[4]网络突发热点事件的热度分布[J]. 焦超,刘功申.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2(04)
[5]因特网上舆情传播的预测建模和仿真研究[J]. 方薇,何留进,宋良图. 计算机科学. 2012(02)
[6]Web2.0环境下企业网络舆情传播过程的研究及实证分析[J]. 李纲,董琦. 情报科学. 2011(12)
[7]泛在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传播控制模型[J]. 陈波,于泠,刘君亭,褚为民.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1(11)
[8]Web3.0时代互联网发展研究[J]. 李湘媛.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9]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及应对策略[J]. 赵治,王集令. 北京教育(德育). 2010(10)
[10]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原理及集群决策研究[J]. 谢科范,赵湜,陈刚,蔡文静.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博士论文
[1]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研究[D]. 张伟.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复杂网络中基于非理性博弈的舆情传播模型的研究[D]. 乌云娜.吉林大学 2014
[2]复杂网络上基于流行病学的舆情传播模型及其规律研究[D]. 陈静.吉林大学 2013
[3]无标度网络上SIR和SEIR模型的动力学性质[D]. 邵英英.浙江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15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915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