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中国社会网络中的动态媒介过程:关系、结构与意义

发布时间:2020-12-15 03:33
  本文将中国社会中的“媒介生产主体”看作是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建构且构成地考察其历史、结构与权力,尝试从国家治理、社会网分析以及知识-权力生产的角度丰富对其与国家制度、社会结构、公民权力与社会信任之间联系的阐释层面。以往的研究往往将国家制度作为传媒系统的一个背景或者硬性框架,强调既定的纪律、管控与约束,但忽略了中国语境下“传媒系统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部分”的基础逻辑起点;以往的研究强调传媒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但是分析以结构-功能取向为主,宏观、中观与微观之间无法打通,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与普及使得更多的社会关系“客观化”,本文尝试使用社会网的关系/结构分析方法重新审视这一跨越组织/个体边界的互动,以及这种经由“参与生产”的传播行为组织起来的“动态”媒介过程;第三,媒体与其他社会组织最大的区别在于其通过符号建构再生产日常生活,动态的媒介新闻生产过程也是如此。以往的研究突出的这一生产过程中自上而下的两首明确的所属性支配权力,本文则试图补充来自另外一个方向的自下而上弥散的关系性权力的生产逻辑。另外,文章认为,在中国社会结构中,权力的使动逻辑需要视“社会信任”在场与否来决定,而动态的媒介过程可以...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媒介过程研究的再阐释空间
        一、研究缘起
        二、理论述析
        三、新突破口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一、重新审视中国语境下媒介组织的制度逻辑
        二、分析作为“单位”和作为“过程”的媒介构成
        三、展示媒介过程的社会权力与社会资本生产机制
        四、反思国家-社会-媒介之间的互动关系
    注释
第一章 理论资源与分析方法
    第一节 国家治理的理念与框架
        一、国家治理的理念
        二、国家治理的分析框架
    第二节 社会网(关系与结构)分析
        一、静态与动态的社会网分析
        二、社会关系与社会资本
    第三节 知识-权力分析法
        一、知识-权力关系
        二、支配性权力与权力关系
    第四节 研究框架
    注释
第二章 治理术:传媒系统的制度框架
    第一节 治理的配置:国家善治的媒介诉求
        一、从治理到善治
        二、善治的要求
        三、善治与传媒系统的建设
    第二节 治理的脉络:媒介体制改革的意义与影响
        一、改革之前的媒介管理
        二、改革初期的媒介发展
        三、舆论一律与集团化经营
        四、文化体制改革
        五、技术全面升级与治理
    第三节 治理的构成:从系统整合到社会整合
        一、系统整合的框架
        二、社会整合的考虑
        三、整合的问题
    注释
第三章 结构网:单位制与动态媒介过程
    第一节 以“单位制”组织的内外制度环境
        一、单位制:命题与起源
        二、熟人连带:国家-组织层面的单位制关系
        三、“去仪式化”的努力:媒介组织内部的关系结构
        四、派系结构:利益不平等的调节机制
    第二节 动态的媒介过程
        一、从组织形态到组织过程
        二、动态媒介过程的过程
    注释
第四章 权力场:知识-权力与社会资本再生产
    第一节 作为“知识”的新闻
        一、新闻是不是知识?
        二、集体性的知识
        三、知识与权威
        四、生产权力的知识
    第二节 知识-权力生产的可能性
        一、知识-权力的生产机制
        二、权力关系的生产条件
        三、关系性权力与支配性权力
    第三节 社会的信任: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注释
第五章 案例分析
    一、问题的缘起:被关闭了的“评论”功能
    二、视角选择、研究方法与研究假设
    三、客观、表达与记录:社会化媒体的中国文本与实践定位
    四、研究结论
    注释
第六章 结论:中国社会网络中的动态媒介过程
    一、国家治理的社会整合趋向
    二、动态媒介过程的想象力
    三、叠加内卷的社会关系网
    四、“信任”的社会资本积累
    五、“双行星”结构的互动模式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球化背景下的传媒与阶级政治[J]. 赵月枝.  文化纵横. 2012(06)
[2]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微博事件(2011-2012)工作坊综述[J]. 吴畅畅.  新闻大学. 2012(04)
[3]全球化背景下的传媒与阶级政治[J]. 赵月枝.  文化纵横. 2012(03)
[4]媒体、民主转型与社会运动——专访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赵鼎新[J]. 赵鼎新,潘祥辉.  社会科学论坛. 2012(04)
[5]新的传播权力呼唤新的社会责任——以“合肥少女毁容案”的网络传播为例[J]. 芮必峰,张冰清.  新闻记者. 2012(04)
[6]网络社团的兴起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J]. 熊光清.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2(01)
[7]新闻专业主义:一种职业权力的意识形态——再论新闻专业主义之于我国新闻传播实践[J]. 芮必峰.  国际新闻界. 2011(12)
[8]经由传播而组织——一种动态的组织传播观[J]. 谢静.  新闻大学. 2011(04)
[9]微博拓张与社会化媒体的网络结构变革[J]. 吴小坤,李佳运.  新闻记者. 2011(10)
[10]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J]. 张志安,贾佳.  新闻记者. 2011(06)

博士论文
[1]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电视使用——托台村维吾尔族受众研究[D]. 金玉萍.复旦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17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917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b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