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慈善信息传播失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0 08:33
新媒体作为网络慈善生发的技术基础,以高速的信息传播速度、丰富的表达方式和虚拟仿真空间为公众带来赋权潜力,即权力的重新分配、自我获取与微小力量的聚合。然而,新媒体赋权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传播自由与话语权的同时,虚拟性与匿名性特征也引发形式各异的网络慈善信息传播失范。网络慈善因利他性与公益性特点一般具有话题敏感性,如“南京女童柯蕾事件”“知乎童瑶骗捐案”“罗尔事件”“同一天生日事件”“王凤雅事件”等,无一不牵动公众神经。但是,求助信息传播者的不规范行为并非事件爆发与失控的唯一原因,传播过程中每一个主体的传播行为均可能是事件发酵的环节之一:一方面部分求助者一次次将爱心捐赠转变为欺骗,消费公众的善良与信任,另一方面公众通过围观、曝光与宣泄等形式对网络慈善实施狂欢化监督,加剧事件影响,长此以往,只会造成两败俱伤。在此背景下,研究网络慈善信息传播失范问题,规制网络慈善行为,建构良性舆论监督环境尤为重要。以此为出发点,本研究可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从慈善概念出发界定网络慈善,论述信息传播运行机制,并分析网络慈善的新媒体技术基础。第二部分,概括网络慈善信息传播失范表征。本研究将网络慈善信息...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罗尔:房子不能卖,因为要留给儿子》一文形容词词频图(来源:语义分析系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慈善中个人求助的法理分析[J]. 展宏菲. 中国集体经济. 2018(15)
[2]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规范管理研究[J]. 李健. 社会科学辑刊. 2018(03)
[3]社交媒体公益信息传播框架探析——以“罗一笑事件”为例[J]. 付晓静.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5)
[4]“互联网+公益”典型诈捐事件中的传播陷阱[J]. 王月松,耿榕蔚. 新媒体研究. 2018(07)
[5]当前网络慈善舆情的特点、解析与前瞻——以“罗尔事件”为例[J]. 韩运荣,张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4)
[6]网络骗捐行为若干法律问题研究——以刑法规制为视角[J]. 陶宁. 法制与社会. 2018(07)
[7]当前我国网络慈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罗尔事件”为例[J]. 刘苗苗,田伟. 河北企业. 2018(02)
[8]从“罗一笑事件”舆论反转中考量受众的多重角色[J]. 贾新. 今传媒. 2018(02)
[9]网络公益事件的微博传播现象分析[J]. 崔磊. 视听. 2017(12)
[10]互联网公益众筹:现状、挑战及应对——基于《慈善法》背景下的分析[J]. 柯湘.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7(06)
硕士论文
[1]网络救助中的情感动员研究[D]. 包康君.南京师范大学 2018
[2]论不当个人网络求助行为及其法律规制[D]. 张博一.吉林大学 2017
[3]“互联网+慈善”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的研究[D]. 贾识渝.华中师范大学 2017
[4]我国网络慈善运作模式研究[D]. 张晓光.安徽财经大学 2014
[5]网络公益慈善传播研究[D]. 王心.西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27559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罗尔:房子不能卖,因为要留给儿子》一文形容词词频图(来源:语义分析系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慈善中个人求助的法理分析[J]. 展宏菲. 中国集体经济. 2018(15)
[2]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规范管理研究[J]. 李健. 社会科学辑刊. 2018(03)
[3]社交媒体公益信息传播框架探析——以“罗一笑事件”为例[J]. 付晓静.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5)
[4]“互联网+公益”典型诈捐事件中的传播陷阱[J]. 王月松,耿榕蔚. 新媒体研究. 2018(07)
[5]当前网络慈善舆情的特点、解析与前瞻——以“罗尔事件”为例[J]. 韩运荣,张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4)
[6]网络骗捐行为若干法律问题研究——以刑法规制为视角[J]. 陶宁. 法制与社会. 2018(07)
[7]当前我国网络慈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罗尔事件”为例[J]. 刘苗苗,田伟. 河北企业. 2018(02)
[8]从“罗一笑事件”舆论反转中考量受众的多重角色[J]. 贾新. 今传媒. 2018(02)
[9]网络公益事件的微博传播现象分析[J]. 崔磊. 视听. 2017(12)
[10]互联网公益众筹:现状、挑战及应对——基于《慈善法》背景下的分析[J]. 柯湘.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7(06)
硕士论文
[1]网络救助中的情感动员研究[D]. 包康君.南京师范大学 2018
[2]论不当个人网络求助行为及其法律规制[D]. 张博一.吉林大学 2017
[3]“互联网+慈善”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的研究[D]. 贾识渝.华中师范大学 2017
[4]我国网络慈善运作模式研究[D]. 张晓光.安徽财经大学 2014
[5]网络公益慈善传播研究[D]. 王心.西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27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927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