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基于性别视角的媒介暴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0 13:17
  人们对于媒介暴力的问题关注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随着电视等大众媒介的普及,人们开始担忧媒介中的暴力内容会引发现实中的暴力行为,而儿童和青少年在何种程度上受到媒介暴力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这个时期,关于媒介暴力的效果研究成为主导范式。当媒介日益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我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并且在观念和制度层面建构起媒介与公共生活的重要关联,“媒介化生存”成为新的生活方式,我们由此也进入了“媒介化社会”。如此一来,媒介暴力的内涵也随之扩大了,由媒介呈现的暴力内容这一客体化的存在发展到媒介自身成为施暴者,“媒介暴力”的内涵延伸为话语霸权和象征性权力(符号暴力)。现有的研究主要关注媒介暴力对儿童或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以及论证媒介暴力与现实暴力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但针对其他群体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事实上,媒介暴力也往往与性别、阶层、族群或某个群体相关,现代社会中,几乎所有人都会受到媒介象征性权力的规训,成为话语/权力的潜在受害者。作为权力实施统治的形式之一,媒介暴力成为针对女性等弱势群体与阶层的一种隐性暴力。通常,性与暴力是媒介极力表现的内容,并因此成为媒介暴力的体现之一。而女性,往往是性...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插图和附表清单
目录
1 导论
    1.1 媒介暴力议题的提出
        1.1.1 媒介暴力研究的起源
    1.2 媒介暴力议题与女性研究的结合
        1.2.1 选题的意义
    1.3 研究理论和方法
        1.3.1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1.3.2 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
        1.3.3 研究方法简介
2 性别化的文本——符号暴力与权力编码
    2.1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与性别歧视
        2.1.1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
        2.1.2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2.2 符号权力与媒介暴力
        2.2.1 政治场域的边缘化
        2.2.2 经济场域的色情化
        2.2.3 社会场域的污名化
        2.2.4 话语/权力与象征性暴力
    2.3 媒介文本中的符号暴力与权力编码——剩女话语解析
        2.3.1 “剩女”话语的制造与知识考古
        2.3.2 女性神话的破灭与厌女症的流行
        2.3.3 符号暴力与性别控制
    2.4 小结
3 脆弱的受众——媒介暴力对女性的影响
    3.1 女性身体:受辱与反抗的双重之域
        3.1.1 身体的社会建构
        3.1.2 身体与社会不平等
        3.1.3 身体叙事:受辱与反抗
    3.2 艳照门:从女性噩梦到游戏策略
        3.2.1 艳照门事件之梳理
        3.2.2 艳照门事件中的女性侵害
        3.2.3 作为一种游戏策略
    3.3 女性自杀现象与媒介诱导机制关系探析
        3.3.1 中国女性的自杀问题
        3.3.2 不知生,焉知死?——为何她们走上绝路
    小结
4 “他者”的景观——女性形象与性别秩序
    4.1 塑造成见——媒介中的女性刻板印象
        4.1.1 女性作为“他者”形象的建构
        4.1.2 媒介中的刻板印象
        4.1.3 大众媒介对性别角色刻板化的作用
    4.2 性别歧视、污名化与厌女主义
        4.2.1 媒介产品和内容中的性别歧视
        4.2.2 对偏离女性的污名化与厌女主义
    4.3 庶民能说话吗?——被遮蔽的底层声音
        4.3.1 暴露与遮蔽——媒介暴力的双重面孔
    4.4 定型化——性别秩序的生产
5 场域的角逐——性别政治与权力宰制
    5.1 新闻、性别与权力
        5.1.1 新闻中的女性形象
        5.1.2 政治新闻中的女性参政及边缘化地位
        5.1.3 中国女性参政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5.2 “性别政治”的生产及女性话语的“式微”
        5.2.1 “性别政治”的概念
        5.2.2 公共领域中的性别政治
    5.3 反拨:女性问题进入公共视野——以家庭暴力立法为例
        5.3.1 李阳殴妻——名人家暴风波使家暴议题进入话语中心
        5.3.2 从私域到公共领域——性别政治的博弈
        5.3.3 家庭暴力反映了男权统治的性别权力结构
        5.3.4 媒介报道与公共议程的建构
    5.4 强奸报道中的意识形态分析——以宋山木强奸案报道为例
        5.4.1 研究概述——概念及方法说明
        5.4.2 媒介话语及其意识形态建构
        5.4.3 对报道文本的话语分析
        5.4.4 预先假设和隐喻的建构
    5.5 小结
6 结论性别公正与公民社会
    6.1 媒介暴力与性别公正
    6.2 是关系而不是差异——新的两性视点
    6.3 从性别到公民——社会性别秩序的重建
参考文献
    1. 英文参考文献
    2. 中文参考文献
    3. 期刊及学位论文
    4. 网络资源
    5. 相关网站
作者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工作和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话语的建构与意义的争夺——宜黄拆迁事件话语分析[J]. 陈岳芬,李立.  新闻大学. 2012(01)
[2]从“女劳模”到“女明星”——从《中国妇女》60年封面人物看国家意识形态控制下媒体女性形象变迁及国家话语转变[J]. 王蕾.  新闻记者. 2011(12)
[3]《反家庭暴力法》呼之欲出[J]. 李静睿.  中国新闻周刊. 2011(39)
[4]Kim 我和李阳的真实故事[J]. 徐梅,吴鸣.  南方人物周刊. 2011(35)
[5]传播民主真的能够实现吗?——媒介象征性权力的转移与话语民主的幻象[J]. 邵培仁,范红霞.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1(03)
[6]强权叙事和话语暴力——《狼图腾》中的男权意识[J]. 张文英.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1)
[7]“场域-惯习”理论视野下的家庭暴力[J]. 王晴锋.  社科纵横. 2011(01)
[8]性别与阶层的双重视野:探析当代底层影像中的女性书写[J]. 路璐.  电影评介. 2010(24)
[9]作为性别的符号:从“女人”说起[J]. 林丹娅.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10]始于自杀,终于“自我”[J]. 海青.  读书. 2010(06)

博士论文
[1]性别、权力与社会转型[D]. 侯艳兴.复旦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社会性别视角下的中国电视节目研究[D]. 史晓丹.河北大学 2010
[2]权力话语与性别角色[D]. 韩慧.浙江大学 2009
[3]大众传媒在女性形象建构中的性别政治[D]. 周东暆.复旦大学 2008
[4]从电视对个体行为影响模式解析儿童与电视暴力的关系[D]. 姜喆.东北师范大学 2008
[5]新闻中的性别歧视:对女性与男性领导人竞选获胜新闻报道的批评性分析[D]. 刘琴.云南大学 2008
[6]“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研究[D]. 潘恒.华东政法大学 2007
[7]主动参与与被动观看暴力电子游戏即时脱敏效应的比较研究[D]. 郭晓丽.华中师范大学 2007
[8]新闻报道中的两性研究[D]. 黄竹盈.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
[9]性别与语言中的意识形态[D]. 李双洁.福建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27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927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b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