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网络载体视阈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9 02:4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进入“微时代”,以QQ、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为代表的“微”事物逐渐占据互联网平台的最前沿,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和追捧。传统“灌输式”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微网络媒体发展迅速,在大学生群体中使用广泛,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新形势下微网络载体广泛运用的视阈下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通过分析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微网络载体的特点,探寻将微网络载体运用到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从而增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阐释:第一部分:相关概念的界定。首先明确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特点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概念,然后阐述微网络载体产生的背景、含义及其主要的运作方式。第二部分:微网络载体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依据。主要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领域阐释理论依据;从大学生自身特点、时代特征以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弊端等方面论述其现实依据。第三部分:微网络载体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微网络载体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微网络载体可以发挥学生...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关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
2、关于微网络载体的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3、比较研究法
(四)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主要创新点
2、不足之处
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微网络载体概述
(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界说
1、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2、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3、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二)微网络载体概述
1、微网络载体产生的背景
2、微网络载体的涵义
3、微网络载体的主要运作方式
二、微网络载体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依据
(一)利用微网络载体开展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2、心理学中人的需求理论
3、教育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传播学中的“沉默螺旋”理论
(二)利用微网络载体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依据
1、以人为本,尊重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
2、与时俱进,融合 3G手机媒体的时代性
3、开拓创新,摒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滞后性
三、微网络载体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作用
(一)创新教育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1、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2、有利于增强教师的民主意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3、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4、有利于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展现微时代“创客”精神
(二)弱化教育效果,冲击大学生的情感价值体系
1、手机媒体泛化使用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2、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受到影响
3、繁杂的网络信息有可能弱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4、微网络载体不正当使用容易诱发心理疾病
四、微网络载体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微重点”
1、把握教育时机,培养意见领袖
2、巧妙设置媒体议程,占领网络思想舆论阵地
3、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和道德素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微队伍”
1、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者运用微网络载体的能力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教育者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3、培养教育专业素养,提高教育者遵循教育规律做学生工作的能力
(三)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
1、创建QQ实践教学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
2、开通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平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
3、拓展学校、社会、家庭的微信“朋友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合力”
(四)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微活动”
1、携手校园广播,拍摄微电影,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创办特色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
3、配合心理咨询载体,广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 党昊祺. 东南传播. 2012(07)
[2]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 杨敏. 思想理论教育. 2012(11)
[3]微信,还能红多久?——以经济学SWOT理论分析微信[J]. 陈雅静. 新闻知识. 2012(06)
[4]从传播学角度看微信的兴起[J]. 方志鑫,蔡莉白.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2(02)
[5]微信广告传播力研究[J]. 周蕾. 东南传播. 2012(01)
[6]浅析网络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 胡月娥. 经济研究导刊. 2011(20)
[7]微博客——思想政治教育博客去仪式化的新契机[J]. 喻洁,张九海. 思想教育研究. 2011(02)
[8]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 尹晓敏. 思想教育研究. 2011(02)
[9]新媒体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文化建设问题研究[J]. 周先进,邬丽.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01)
[10]微博时代的信任危机——从微众直播与围观说起[J]. 鲁晓薇. 今传媒. 2011(02)
硕士论文
[1]网络视野下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王桂丽.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机载体有效运用研究[D]. 乔妮.西南大学 2013
[3]利用现代多元传媒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 邓小玲.四川农业大学 2012
[4]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高校中的运用[D]. 陈小贤.广东商学院 2012
[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载体的运用研究[D]. 焦梦飞.江西师范大学 2012
[6]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网络平台的作用与有效运行[D]. 许克松.西南大学 2012
[7]手机通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冉迪金.重庆工商大学 2011
[8]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D]. 龚翠英.广西师范大学 2011
[9]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梁莎.河北科技大学 2011
[1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载体与网络载体比较研究[D]. 雷丹丹.西南政法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44857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关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
2、关于微网络载体的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3、比较研究法
(四)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主要创新点
2、不足之处
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微网络载体概述
(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界说
1、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2、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3、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二)微网络载体概述
1、微网络载体产生的背景
2、微网络载体的涵义
3、微网络载体的主要运作方式
二、微网络载体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依据
(一)利用微网络载体开展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2、心理学中人的需求理论
3、教育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传播学中的“沉默螺旋”理论
(二)利用微网络载体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依据
1、以人为本,尊重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
2、与时俱进,融合 3G手机媒体的时代性
3、开拓创新,摒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滞后性
三、微网络载体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作用
(一)创新教育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1、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2、有利于增强教师的民主意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3、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4、有利于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展现微时代“创客”精神
(二)弱化教育效果,冲击大学生的情感价值体系
1、手机媒体泛化使用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2、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受到影响
3、繁杂的网络信息有可能弱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4、微网络载体不正当使用容易诱发心理疾病
四、微网络载体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微重点”
1、把握教育时机,培养意见领袖
2、巧妙设置媒体议程,占领网络思想舆论阵地
3、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和道德素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微队伍”
1、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者运用微网络载体的能力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教育者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3、培养教育专业素养,提高教育者遵循教育规律做学生工作的能力
(三)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
1、创建QQ实践教学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
2、开通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平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
3、拓展学校、社会、家庭的微信“朋友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合力”
(四)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微活动”
1、携手校园广播,拍摄微电影,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创办特色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
3、配合心理咨询载体,广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 党昊祺. 东南传播. 2012(07)
[2]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 杨敏. 思想理论教育. 2012(11)
[3]微信,还能红多久?——以经济学SWOT理论分析微信[J]. 陈雅静. 新闻知识. 2012(06)
[4]从传播学角度看微信的兴起[J]. 方志鑫,蔡莉白.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2(02)
[5]微信广告传播力研究[J]. 周蕾. 东南传播. 2012(01)
[6]浅析网络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 胡月娥. 经济研究导刊. 2011(20)
[7]微博客——思想政治教育博客去仪式化的新契机[J]. 喻洁,张九海. 思想教育研究. 2011(02)
[8]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 尹晓敏. 思想教育研究. 2011(02)
[9]新媒体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文化建设问题研究[J]. 周先进,邬丽.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01)
[10]微博时代的信任危机——从微众直播与围观说起[J]. 鲁晓薇. 今传媒. 2011(02)
硕士论文
[1]网络视野下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王桂丽.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机载体有效运用研究[D]. 乔妮.西南大学 2013
[3]利用现代多元传媒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 邓小玲.四川农业大学 2012
[4]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高校中的运用[D]. 陈小贤.广东商学院 2012
[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载体的运用研究[D]. 焦梦飞.江西师范大学 2012
[6]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网络平台的作用与有效运行[D]. 许克松.西南大学 2012
[7]手机通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冉迪金.重庆工商大学 2011
[8]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D]. 龚翠英.广西师范大学 2011
[9]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梁莎.河北科技大学 2011
[1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载体与网络载体比较研究[D]. 雷丹丹.西南政法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44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944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