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人民网对于“南京大屠杀”的集体记忆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3 12:21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抗战历史上惨痛的一页,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念也从未停止,特别是2014年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确定了举国纪念的地位。2017年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本文以人民网从2014年1月-2017年12月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相关报道文章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人民网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样重大历史事件集体记忆的建构方式和建构特点。本文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在第二章对搜集到的4年的报道进行文本分析,对相关文章作出了三大分类——报道通讯类、评论类和回忆类。其中,报道通讯类进一步分为五种类型,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人民网相关文章进行呈现;评论类文章包括人民网评论、其他多家媒体的评论文章以及市民的来论,对于这类文章主题词根据词频主要总结为“历史”、“和平”、“铭记”“谴责”、“敦促”、“呼吁”、“强调”、“正视”等;本文对回忆类文章进行了单列,主要考虑到“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特殊性,即需要证言或者证据进行佐证来完善史料。此外,“南京大屠杀”事件与其他相关事件如“慰安妇”等关联度较大,笔者通过搜索关键词进行了总结。通过对文本进行分析,结合集体记忆中媒介的作用...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人民网对于“南京大屠杀”的集体记忆构建研究


人民网2014-2017年“南京大屠杀”报道分析

南京大屠杀,图片库,纪录片,民众


日报 2017 年 12 月 15 日报道,松冈环在大阪向日本民众介绍并呼吁摄的南京大屠杀相关的纪录片(图片来自人民网图片库)e People's Daily reported on December 15, 2017 that Matsuoka Ring wasse public in Osaka and called for watching the Nanjing Massacre-related dfilmed by himself

南京大屠杀,图片库,纪录片,民众


民日报 2017 年 12 月 15 日报道,松冈环在大阪向日本民众介绍并呼吁观摄的南京大屠杀相关的纪录片(图片来自人民网图片库)The People's Daily reported on December 15, 2017 that Matsuoka Ring was innese public in Osaka and called for watching the Nanjing Massacre-related docfilmed by himself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闻与记忆:回归媒体记忆研究的核心议题[J]. 龚新琼.  新闻界. 2017(11)
[2]互联网与当代青年集体记忆的建构——基于90后“高考记忆”的经验研究[J]. 陈旭光.  当代传播. 2017(01)
[3](1997-2016)理想的“外衣”:《南方周末》新年献词的话语变迁与集体记忆研究[J]. 章震,涂胜彬,陈席元,宋磊晨,能青青,范炜.  新闻界. 2016(19)
[4]集体记忆研究的传播学取向[J]. 陈振华.  国际新闻界. 2016(04)
[5]受难与国耻建构:“重庆大轰炸”集体记忆的媒介话语策略[J]. 贺建平,王永芬,马灵燕.  国际新闻界. 2015(12)
[6]媒体记忆中的边界区分,职业怀旧与文化权威——以央视原台长杨伟光逝世的纪念话语为例[J]. 陈楚洁.  国际新闻界. 2015(12)
[7]传统再造与模范重塑——记者节话语中的历史书写与集体记忆[J]. 李红涛,黄顺铭.  国际新闻界. 2015(12)
[8]报人之死:张季鸾逝世的遗体政治与集体记忆[J]. 郭恩强.  国际新闻界. 2015(12)
[9]融媒时代的民族文化传播与媒介记忆生成[J]. 陈峻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5(11)
[10]论电视综艺节目对“集体记忆”的建构路径——基于“仪式观”的视角[J]. 张红军,朱琳.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03)

硕士论文
[1]新媒体对民族精神集体记忆的建构[D]. 吴丹.辽宁大学 2016
[2]沉寂的喧嚣:网络烂尾新闻的社会记忆与遗忘[D]. 谢元森.南京师范大学 2015
[3]被重塑与消费的记忆[D]. 张立婷.南京师范大学 2013
[4]影像生产与集体记忆[D]. 陈晓红.南京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74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974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a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