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Snapchat:“基于摄像头”的社交模式及其互动广告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8 22:55
  “千禧一代”和“Z一代”被称为“数字原住民”,他们的成长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因此对于社交媒体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期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创新社交模式,打造全新的社交平台以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2017年6月7日,2017Brand 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排行榜公布,其中Snapchat科技以120.26亿美元位列第93位,成为Facebook、腾讯之后,第三位上榜的社交媒体,其“阅后即焚”的理念更是迅速席卷美国,掀起了新的社交媒体革命。成为最受美国“千禧一代”和“Z一代”欢迎的社交媒体之一。本文主要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主要回答问题:Snapchat是如何突破社交巨头的垄断,成为了受年轻一代青睐的社交媒体?它为何创新社交方式提出“阅后即焚”理念?基于这种模式Snapchat建构了怎样的内容空间?又是怎样创新广告运营模式调动用户积极性的?为此,本文通过方式创新、内容建构、运营模式三个角度对Snapchat进行了研究分析。从方式上来说,Snapchat通过“基于摄像头”的社交模式和“阅后即焚”的社交理念释放用户压力,打造基于“强关系+弱连接”的新型社交关系。在内容上...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Snapchat:“基于摄像头”的社交模式及其互动广告研究


Snapchat聊天主界面(中间为首页,左边为向左滑动,右边为向右互动)

社交,年龄段,美国,情况


图 2 美国各年龄段社交媒体使用情况于 Facebook、Twitter 等社交媒体所建立的社交模式,Snapchat 建立了,就是“阅后即焚”。这种模式也暗合了“千禧一代”狂欢和自我呈时也减轻了大数据时代人们因为数据的长久保存所带来的焦虑感,引轻社交模式”。轻社交模式是在极简主义风潮席卷艺术界时在社交媒交模式,这种社交模式呼吁简化比较复杂的传统社交,使用户能够隔奏,回顾互动本质,更加轻松地、愉悦的感受清新、纯净的社交环境是一种“无压力的社交模式”。“阅后即焚”本质就是希望用户能够的信息焦虑,回归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关系,用一种强关系+弱连接的间真诚互动分享的新型社交关系。关系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S Granovetter) 会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在文章中,他指出:人的关

碎片化,用户群,平台,摄像头


图 3 Good Water 对于 Snapchat 与 Instagram 用户群的调查因此,基于摄像头的“阅后即焚”理念为 Snapchat 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平台本身“阅后即弃”的风险,无论是内容的碎片化趋势还是平台本身可复性,都使的 Snapchat 的发展遇到很大的问题,因此如何建立平台独特性、构力的内容空间,成为 Snapchat 亟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阅后即焚”理念的传播机制分析[J]. 任艺菲.  青年记者. 2018(02)
[2]基于弱关系理论的轻社交服务系统设计研究[J]. 刘硕,曹鸣.  设计. 2018(01)
[3]美国社交媒体Snapchat的发展模式探析[J]. 王晗.  青年记者. 2017(33)
[4]移动互联时代互动广告传播策略研究[J]. 夏超群,刘星河.  视听. 2017(10)
[5]阅后即焚:因为易逝 所以珍惜[J]. 王霜奉.  上海信息化. 2017(04)
[6]Snapchat:新一代社交网络革命者[J]. 张晓莉.  中国报业. 2017(05)
[7]美国报业的数字化转型对中国报业的启示——皮尤《2016新闻媒体状况》报告分析[J]. 曹思宁.  新闻传播. 2016(18)
[8]Snapchat Discover上的CNN:动因、特点与挑战[J]. 吴敏苏,郑锦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9)
[9]新闻媒体的新出口:Snapchat[J]. 那福忠.  今日印刷. 2016(01)
[10]“阅后即焚” Snapchat带来百亿社交商业变现[J]. 周瑞华.  成功营销. 2015(11)

硕士论文
[1]中美图片社交产品对比研究[D]. 向雨濛.浙江传媒学院 2016
[2]图片社交与网络陌生人的凝视互动研究[D]. 陈律言.暨南大学 2015
[3]国内社交媒体营销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 韩永丽.河南大学 2014
[4]社会化媒体中的互动广告初探[D]. 陈思勰.苏州大学 2014
[5]新媒体环境下的互动广告策略研究[D]. 闫琼.北京印刷学院 2013
[6]运动品牌的多媒体互动广告形式研究[D]. 叶超婧.华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05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005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d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