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媒介理论视野下现代建筑作品的生产与传播初探

发布时间:2021-02-20 09:23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将在当时普及的电视文化影响下新的媒介发展以及其引发的以媒介为基础的文化类型的改变视为技术变革带来的一种人类社会必须加以思考的现象。麦氏在书中提出了“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观点(《理解媒介》),预示了媒介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人类社会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在被文化所创造,随着媒介发展,以媒介为载体的信息流动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同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产。媒介以其工具性的身份介入建筑生产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促成了生产的变革,本文的一个目的即是对于现代建筑生产及传播的讨论。由于社会生产的特点和媒介发展背后文化机制的变化,笔者希望通过对于建筑生产及传播的解释,来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经历的过程和改变,同时认识媒体时代所蕴含的“现代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媒体时代对于建筑创作在不同层面的建议。根据这一思路,在本文的开始,笔者首先对本文讨论中所指涉的三个关键词进行了讨论:作品、媒介、商品,建筑创作的过程是一个进行知识生产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创作者借助工具创造了作品。建筑创作并不是单纯的创造行为,同时涉及资本、传播、权力等因素的影响。马克思将生产的类型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从某种角度讲,建筑生产...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媒介理论视野下现代建筑作品的生产与传播初探


研究框架

工匠


“没有大写的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92]贡布.1作者与作品作品在著作权法中解释是:作品是指文学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93]理查德·桑内特对于中世纪手工作坊的描述中,工匠以非人格化的方式工性的生产背后,是劳动者的无差别甚至无意识的工作循环。文艺复兴时,巨大的变化,一部分工匠不再拘泥于贵族的要求,开始进行自主创造。[9可以说对于同一件物品的不同“劳动”方式决定了分化的开始,艺术与匠了明显的区分,一件物品跳脱出单一的使用功能和简单的美学装饰,成为作者智慧与心思的“艺术品”,这直接导致了手工作坊的分化,一部分依有生产模式进行,而另一部分成为由一两个匠人(或者说艺术家)为主导作室”。如果说,原有的手工生产对于社会思想和观念的改变是缓慢的,当艺术家进行的艺术创作出现,它所产生的效应是突然的(图 2-1)。

国际风格,封面,内容


图 2-2《国际风格:1922 以来的建筑》封面及内容Fig 2-2The International Style:Architecture Since 1922资料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73346475/术生产论人们通常理解的产品是指具有某种特定物质形状和用途的物品,是看得的东西。这是一种狭义的定义。而市场营销学认为,广义的产品是指人买而获得的能够满足某种需求和欲望的物品的总和,它既包括具有物质品实体,又包括非物质形态的利益,这就是“产品的整体概念”。[98]产偏重于生产,而商品的讨论偏重于交换。艺术家进行创作的过程可以理生产的过程,因为它可以被用于交换(前提是艺术家不拒绝交换的行为是艺术家受委托进行生产的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过程,因为生产的目的在克思曾在讨论艺术发展与社会物质生产不平衡时,提出了“艺术生产”从生产的角度来考量艺术的特征,他认为,“宗教、家庭、国家、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依图组合”到“案图效形”——从《建筑设计参考图集》看一种中国建筑设计观念[J]. 李华,邵星宇.  建筑学报. 2016(11)
[2]三亭 建构迷思与弱建构、非建构、反建构的诗意建造[J]. 周榕.  时代建筑. 2016(03)
[3]建筑图像的身份表达——论20世纪中期芬兰国际建筑展览中的图像处理[J]. 刘星.  装饰. 2016(02)
[4]展览,作为另一种建筑学实践[J]. 冯路.  时代建筑. 2016(01)
[5]从传播学视角看当代建筑媒体和建筑评论[J]. 程晓喜.  世界建筑. 2016(01)
[6]“知识构成”——一种现代性的考查方法:以1992-2001中国建筑为例[J]. 李华,葛明.  建筑学报. 2015(11)
[7]公路片对城市空间的想象性重构——观《后会无期》和《心花路放》[J]. 冯果,赵燕磊.  当代电影. 2015(10)
[8]访谈:中国建筑师的境外实践[J]. 范路,孙凌波.  世界建筑. 2015(01)
[9]新中国建筑期刊业之肇基时期(1954-1966年)[J]. 刘亦师.  建筑师. 2014(06)
[10]宣言建筑 从《轰隆隆》到推特[J]. 比娅特里斯·克罗米娜,华千茹.  时代建筑. 2014(06)

博士论文
[1]媒介文化思潮与当代文学观念[D]. 刘坚.吉林大学 2012
[2]消费社会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研究[D]. 马明华.华南理工大学 2012
[3]媒体与建筑学[D]. 高蓓.同济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从建筑期刊探究学科知识生产的演变[D]. 龙梅.重庆大学 2016
[2]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国当代建筑知识传播[D]. 刘锦辉.北京建筑大学 2015
[3]1994-2013建筑类论文生产、空间分布与关键词分析[D]. 张伏曦.重庆大学 2015
[4]设计竞赛与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研究[D]. 陈舜波.重庆大学 2013
[5]空间的再现:后现代状况中的城市设计与电影[D]. 余琪.重庆大学 2010
[6]图像的狂欢:读图时代的城市与建筑设计[D]. 文隽逸.重庆大学 2010
[7]后媒体时代的建筑媒体与媒体建筑[D]. 颜莺.同济大学 2008
[8]从当代中国建筑期刊看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D]. 李凌燕.同济大学 2007
[9]视觉文化介入当代建筑的阐述[D]. 卜骁骏.清华大学 2005
[10]中国双年展策划人制度的现状评析[D]. 杭海宁.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5



本文编号:3042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042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3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