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交车坠江案网络舆情反转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1 14:24
网络舆情反转作为一种网络舆情失范现象,近年来呈愈演愈烈之势。重庆公交车坠江案入选了清博大数据2018年十大舆情反转案例。本文立足于重庆公交车坠江案网络舆情反转事件的特殊性,在综合已有研究基础上,将其与一般性网络舆情反转事件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对“重案”网络舆情反转的特征、影响、成因、教训及启示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今后类似突发事件的舆情治理提供借鉴。文章在对“重案”网络舆情反转事件特征分析基础上,发现与其它舆情反转事件相比“重案”具有三个独特影响,即女司机“污名化”得到反思、“舆论搭车”促进公交安全问题解决、连续反转使网民吸取教训。对于本次舆情反转事件影响因素,将从多元舆情参与主体、舆情客体、舆情环境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多元舆情参与主体层面看,官方人员、媒体、网民、意见领袖问题层叠;舆情客体层面看,敏感型议题易引发网民讨论、“女司机污名化”推波助澜;网络舆情环境层面看,后真相网络舆情环境煽动网民负面情绪。同样,要解决类似问题也应从三方面着手。多元舆情参与主体发挥协同效应,即重大突发事件政府明确信息发布主体和权限、媒体要避免“罐头思维”、网民及意见领袖提升媒介素养。舆情客体层面,政府应加强...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1.4 网络舆情反转相关概念
1.4.1 网络舆情反转的内涵及特征
1.4.2 网络舆情反转与新闻反转的关系
第1章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网络舆情反转事件概况
1.1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事件回顾
1.2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舆情阶段划分及其舆情特殊性
1.2.1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舆情阶段划分
1.2.2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的舆情特殊性
第2章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网络舆情反转事件分析
2.1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网络舆情反转的特征分析
2.1.1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网络舆情反转特征
2.1.2 “重案”与一般网络舆情反转事件特征的差异性
2.2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网络舆情反转的影响分析
2.2.1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网络舆情反转的影响
2.2.2 “重案”与一般网络舆情反转事件影响的差异性
第3章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网络舆情反转成因
3.1 舆情参与主体:政府、媒体、网民、意见领袖问题层叠
3.2 舆情客体层面
3.2.1 敏感型议题刺激网民情绪
3.2.2 “女司机污名化”推波助澜
3.3 舆情环境:后真相语境易引发网络非理性情绪
3.4 小结
第4章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网络舆情反转的教训及启示
4.1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网络舆情反转的教训
4.1.1 多元舆情参与主体未发挥协同效应
4.1.2 舆情客体:日常社会公共事件缺乏有效治理
4.1.3 舆情环境:后真相网络舆论环境法制规范不健全
4.1.4 小结
4.2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事件对舆情治理的启示
4.2.1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生产机制的反思
4.2.2 透过“重案”看主流媒体舆情危机应对
4.2.3 网络舆论场话语权:由媒体向受众倾斜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真相”语境下“小凤雅事件”舆情反转过程与成因分析[J]. 王新颖. 东南传播. 2018(09)
[2]多元舆论场共存背景下的舆情反转应对策略[J]. 杨丽娜.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3]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政府应对——以“泸县太伏中学案”为例[J]. 匡素勋,朱婷佳. 行政与法. 2018(08)
[4]后真相时代舆情反转的成因探析[J]. 孙好. 青年记者. 2018(23)
[5]新媒体环境中“反转新闻”演化与影响研究[J]. 刘艳丽. 西部广播电视. 2018(11)
[6]舆情反转新闻的特征及其规避[J]. 李楠. 青年记者. 2017(29)
[7]对舆情概念的认知和思考[J]. 丁柏铨. 编辑之友. 2017(09)
[8]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反转研究——基于框架生成和群体极化的理论视角[J]. 翟梦雯,张军.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9]后真相与政治的未来[J]. 胡泳.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04)
[10]“新闻搭车”的舆情分析与引导策略[J]. 李劭强. 编辑之友. 2017(04)
硕士论文
[1]网络舆情反转的传播及演化研究[D]. 孙翠平.华南理工大学 2018
[2]网络舆情逆转研究[D]. 殷婷.河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44478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1.4 网络舆情反转相关概念
1.4.1 网络舆情反转的内涵及特征
1.4.2 网络舆情反转与新闻反转的关系
第1章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网络舆情反转事件概况
1.1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事件回顾
1.2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舆情阶段划分及其舆情特殊性
1.2.1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舆情阶段划分
1.2.2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的舆情特殊性
第2章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网络舆情反转事件分析
2.1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网络舆情反转的特征分析
2.1.1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网络舆情反转特征
2.1.2 “重案”与一般网络舆情反转事件特征的差异性
2.2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网络舆情反转的影响分析
2.2.1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网络舆情反转的影响
2.2.2 “重案”与一般网络舆情反转事件影响的差异性
第3章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网络舆情反转成因
3.1 舆情参与主体:政府、媒体、网民、意见领袖问题层叠
3.2 舆情客体层面
3.2.1 敏感型议题刺激网民情绪
3.2.2 “女司机污名化”推波助澜
3.3 舆情环境:后真相语境易引发网络非理性情绪
3.4 小结
第4章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网络舆情反转的教训及启示
4.1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网络舆情反转的教训
4.1.1 多元舆情参与主体未发挥协同效应
4.1.2 舆情客体:日常社会公共事件缺乏有效治理
4.1.3 舆情环境:后真相网络舆论环境法制规范不健全
4.1.4 小结
4.2 重庆公交车坠江案事件对舆情治理的启示
4.2.1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生产机制的反思
4.2.2 透过“重案”看主流媒体舆情危机应对
4.2.3 网络舆论场话语权:由媒体向受众倾斜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真相”语境下“小凤雅事件”舆情反转过程与成因分析[J]. 王新颖. 东南传播. 2018(09)
[2]多元舆论场共存背景下的舆情反转应对策略[J]. 杨丽娜.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3]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政府应对——以“泸县太伏中学案”为例[J]. 匡素勋,朱婷佳. 行政与法. 2018(08)
[4]后真相时代舆情反转的成因探析[J]. 孙好. 青年记者. 2018(23)
[5]新媒体环境中“反转新闻”演化与影响研究[J]. 刘艳丽. 西部广播电视. 2018(11)
[6]舆情反转新闻的特征及其规避[J]. 李楠. 青年记者. 2017(29)
[7]对舆情概念的认知和思考[J]. 丁柏铨. 编辑之友. 2017(09)
[8]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反转研究——基于框架生成和群体极化的理论视角[J]. 翟梦雯,张军.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9]后真相与政治的未来[J]. 胡泳.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04)
[10]“新闻搭车”的舆情分析与引导策略[J]. 李劭强. 编辑之友. 2017(04)
硕士论文
[1]网络舆情反转的传播及演化研究[D]. 孙翠平.华南理工大学 2018
[2]网络舆情逆转研究[D]. 殷婷.河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44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044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