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仪式化的逃离”:传播学视角下的青年背包客的文化实践

发布时间:2021-02-27 23:4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背包旅行者们开始在生活中遇到现代性带来的传播困境,在这种情况下,背包客开始尝试通过背包旅行的方式逃脱这种困境。同时,随着新新媒介的兴起,背包客群体也开始利用这一媒介寻找自己的伙伴,表达自己的态度。本文以青年背包客群体为对象,通过分析其旅行动机、旅行取向、社交状态以及在网络上的自主表达四个方面,探究青年背包客这一群体的文化特质和内涵。本文以背包客旅行的时间线索为序。第一章通过寻找背包客旅行者的旅行动机,从为什么开始第一次旅行开始,介绍背包客行为的缘起。第二章通过分析背包客在旅行中的偏好取向,根据文献资料和访谈材料,总结归纳青年背包客群体的行为特征。第三章从网络和虚拟社交两个角度,三个平台——青年旅舍,穷游网,豆瓣穷游天下小组,来观察青年背包客在线上和线下的社交状态。网络游记是其广泛采用的具体形式,第四章以此为对象,运用叙事学理论对其进行解读,由此展开对背包客这一群体的网络书写活动的分析,探究背包客这一生活方式的文化内涵。背包客群体通过背包旅行的方式逃离社会的主流生活方式,向往一种舍弃金钱权力的更为朴素的生活理想。背包旅行者通过赋予背包旅行仪式感来寻找传播困境的解决方法...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背包旅行者的旅行动机
    一、对现代传播困境的失望
    二、与异文化的交流尝试
    三、给予自己的“成人礼”
第二章 “个体化从众”的越轨取向
    一、“不走寻常路”的幻灭
    二、体验到本真的错觉
    三、追求冒险与刺激
    四、短暂的有效沟通
第三章 即时性的社交空间
    一、现实集合:青年旅舍
    二、虚拟集合:网络社区
第四章 “仪式化逃离”的自我表达
    一、展示:视觉美学与个性表达
    二、认同:真实与游牧的双重取向
    三、享乐:戏剧性与互动性的享受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媒介空间与青年亚文化传播[J]. 陈霖.  江苏社会科学. 2016(04)
[2]当前我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王市会.  经济研究导刊. 2016(08)
[3]抵抗、亚文化、表演:青年“穷游”现象的文化解读[J]. 姜兰花.  北京青年研究. 2015(03)
[4]古代文人游历背景下的司马迁“二十壮游”[J]. 李娌,曾亚玲.  兰台世界. 2015(15)
[5]仪式的抵抗:网络“吐槽文化”的传播研究[J]. 王芳,吴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05)
[6]阈限性与城市空间的潜能——一个重新想象传播的维度[J]. 潘忠党,於红梅.  开放时代. 2015(03)
[7]“心时代”下的背包客文化[J]. 邓玉蓉.  新闻世界. 2015(01)
[8]亚文化群体主题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基于网络田野调查的研究发现[J]. 郑荣娟,马耀峰.  东南传播. 2014(10)
[9]穷游研究——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方法[J]. 张镒,柯彬彬,苏欣慰.  未来与发展. 2014(07)
[10]网络叙事与文化建构[J]. 周志雄.  文学评论. 2014(04)

博士论文
[1]背包旅游: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朱璇.华东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对青年背包客旅行的文化人类学考察[D]. 张诗尧.云南大学 2015
[2]宋代隐士研究[D]. 陈瑶.安徽大学 2014
[3]背包客亚文化群体认同研究[D]. 李佩宁.华东理工大学 2014
[4]古代庐山隐士文化研究[D]. 童子乐.华中师范大学 2013
[5]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背包客现象研究[D]. 崔璨.上海师范大学 2013
[6]魏晋南北朝隐士田园文化研究[D]. 李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7]中国互联网青年亚文化及其商业收编[D]. 刘吉冬.华中科技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54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054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c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