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与文化传播的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3 18:39
在当下微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中,文化的传播变得被大众乐于接受,因为文化的日益繁荣和国家的发展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文化想要在将来的发展中渗透到家家户户,必须借助最新的、最受大众喜爱的新媒体、新载体,去实现当代社会文化快速有效的传播。智能手机如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而微视频正借助于移动设备而逐渐盛行起来,打破了传统电影、电视、动画的种种限制,成为了新时代文化传播的新亮点。微视频诞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它的传播高度融合了多种符号、便于观看、多平台交流、存储方便、可保存、可复制、可传播的种种优势,实现了传播者、媒介、受众间丰富互动与平等的传播形态,实现微视频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内容范围深度、广度的裂变式增长,在社会各个领域起着显著的作用。微视频作为新的传播形式,正凭借它的优势给人们带来诸多的便利进而成为了大众娱乐生活的必需品和接受文化信息的主要载体。微视频的类型微电影、微动漫、宣传片、微广告都直观、生动、反馈率高的优势成为新的潮流。在碎片化时间里创作,且大众愿意在闲暇时间里传播分享,使得碎片化时间增值,吸引着大众在娱乐消遣的同时缓解压力,产生更多的共鸣。微视频制作APP软件不断增加,让...
【文章来源】: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微视频
3.1 微视频的概念
3.2 微视频的特点
3.3 微视频的类型
3.4 微视频遵循的“三有”原则
第四章 微视频的文化传播改变思维方式
4.1 微视频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
4.2 微视频使思维趋向碎片化
4.3 微视频形成现实与虚拟混成的思维习惯
4.4 微视频不费大脑和精力
4.5 微视频多种传播方式的融合
第五章 微视频的文化传播需求方式
5.1 微视频满足多层心理需求
5.2 微视频多种交流需求
5.3 微视频行为方式的“无缝对接”
第六章 微视频的文化传播过程的问题
6.1 微视频传播活动的两极化
6.2 微视频碎片化导致信息的肤浅化
6.3 微视频娱乐化严重
第七章 微视频文化传播过程的问题提出对策
7.1 自律为主,他律为辅
7.2 避免过度的娱乐化,提供实用性的内容
7.3 设立高水准的微视频大赛,鼓励获奖作品
7.4 鼓励和扶持专业机构从事微视频制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J]. 张克永,李宇佳,杨雪. 现代教育技术. 2015(02)
[2]论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及提升[J]. 林洁,曾惠. 新闻研究导刊. 2015(03)
[3]基于情绪宣泄视角的“恶搞视频”探析[J]. 龚芳敏. 天中学刊. 2015(02)
[4]“微时代”的微视频传播与转型[J]. 夏青. 西部广播电视. 2014(18)
[5]社交网络进入短视频时代[J]. 雷攀. 西部广播电视. 2014(16)
[6]微视频浅析[J]. 肖逸平,金艳标,黄志中.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4(04)
[7]马歇尔·麦克卢汉[J]. 梁锋. 新闻前哨. 2014(08)
[8]微视频的文化特征分析[J]. 张士珍. 青年记者. 2014(17)
[9]10秒变达人 短视频应用秒拍全体验[J]. 吴茜. 计算机与网络. 2014(11)
[10]理性看待“网络红人”现象合理引导网络文化发展[J]. 金莹. 人民论坛. 2014(14)
硕士论文
[1]微传播碎片化研究[D]. 来艺博.河南大学 2014
[2]微视频的内容定位与盈利模式[D]. 戴景丽.上海师范大学 2013
[3]论微视频的个体表达及其文化意义[D]. 张佰娟.东北师范大学 2008
[4]中国新闻娱乐化探析[D]. 王丽娟.南开大学 2008
[5]面向手机客户端论坛系统的设计[D]. 史增慰.复旦大学 2008
[6]论广告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 吴泽强.河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61741
【文章来源】: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微视频
3.1 微视频的概念
3.2 微视频的特点
3.3 微视频的类型
3.4 微视频遵循的“三有”原则
第四章 微视频的文化传播改变思维方式
4.1 微视频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
4.2 微视频使思维趋向碎片化
4.3 微视频形成现实与虚拟混成的思维习惯
4.4 微视频不费大脑和精力
4.5 微视频多种传播方式的融合
第五章 微视频的文化传播需求方式
5.1 微视频满足多层心理需求
5.2 微视频多种交流需求
5.3 微视频行为方式的“无缝对接”
第六章 微视频的文化传播过程的问题
6.1 微视频传播活动的两极化
6.2 微视频碎片化导致信息的肤浅化
6.3 微视频娱乐化严重
第七章 微视频文化传播过程的问题提出对策
7.1 自律为主,他律为辅
7.2 避免过度的娱乐化,提供实用性的内容
7.3 设立高水准的微视频大赛,鼓励获奖作品
7.4 鼓励和扶持专业机构从事微视频制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J]. 张克永,李宇佳,杨雪. 现代教育技术. 2015(02)
[2]论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及提升[J]. 林洁,曾惠. 新闻研究导刊. 2015(03)
[3]基于情绪宣泄视角的“恶搞视频”探析[J]. 龚芳敏. 天中学刊. 2015(02)
[4]“微时代”的微视频传播与转型[J]. 夏青. 西部广播电视. 2014(18)
[5]社交网络进入短视频时代[J]. 雷攀. 西部广播电视. 2014(16)
[6]微视频浅析[J]. 肖逸平,金艳标,黄志中.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4(04)
[7]马歇尔·麦克卢汉[J]. 梁锋. 新闻前哨. 2014(08)
[8]微视频的文化特征分析[J]. 张士珍. 青年记者. 2014(17)
[9]10秒变达人 短视频应用秒拍全体验[J]. 吴茜. 计算机与网络. 2014(11)
[10]理性看待“网络红人”现象合理引导网络文化发展[J]. 金莹. 人民论坛. 2014(14)
硕士论文
[1]微传播碎片化研究[D]. 来艺博.河南大学 2014
[2]微视频的内容定位与盈利模式[D]. 戴景丽.上海师范大学 2013
[3]论微视频的个体表达及其文化意义[D]. 张佰娟.东北师范大学 2008
[4]中国新闻娱乐化探析[D]. 王丽娟.南开大学 2008
[5]面向手机客户端论坛系统的设计[D]. 史增慰.复旦大学 2008
[6]论广告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 吴泽强.河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61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061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