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西安市80后同性恋群体的传播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3 21:02
  人的恐惧和不信任源自于对未知事物的不了解或是不可知等原因,社会对同性恋群体的不认同也是如此,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对该群体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性恋在国外的研究历史已有近百年,但在中国却只有30年左右。中国人对同性恋这一群体的认识在这些年里从陌生到有所了解,迈出了第一步,但至今为止我们对这一群体也只是停留在了知之不多的猎奇状态。作者从搜集相关研究文献开始着手,梳理了中外学者对同性恋群体的研究脉络,深入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这一群体的客观存在性、存在的合理性以及探讨社会对该群体的认同等在前辈们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诸多不解,在理论的指引下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答,但这一群体的真实传播状况如何却仍被罩在一层薄纱之后,若隐若现。在异性恋主流社会中,人们不可避免的带有主观偏见,把同性恋群体当做区别于自己所占主流阵营完全对立面的异性恋者不在少数,但真实情况在本研究中呈现出与社会刻板印象不尽相同的一面。本论文以传播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及理论框架为支撑,通过对同性恋个体与个体间的传播行为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传播行为,两大部分着手,对陕西省西安市80后同性恋群体进行研究。这个年龄段的...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西安市80后同性恋群体概况
    1.1 理论支撑与特殊名词界定
        1.1.1 理论支撑
        1.1.2 特殊名词释义
    1.2 主流语境下的“同性恋群体”
    1.3 被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第2章 同性恋个体人内传播过程
    2.1 困惑的产生
    2.2 自我认知的内化
        2.2.1 同类比较
        2.2.2 认知重塑
    2.3 自我认同的形成
第3章 同性恋个体间的传播行为
    3.1 同性恋个体与个体间的交友行为调查
        3.1.1 注意阶段,更关注对方的性倾向
        3.1.2 吸引阶段,更关注对方的包容性
        3.1.3 袒露阶段,更慎重考虑不确定性因素
    3.2 同性恋二人世界的互动调查
        3.2.1 不同性别的差异化互动表现
        3.2.2 不同个体的差异化婚姻观念
第4章 同性恋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行为
    4.1 同性恋朋友圈的存在意义
    4.2 同性恋朋友圈互动特点调查
        4.2.1 私密性调查
        4.2.2 封闭性调查
        4.2.3 防御性调查
        4.2.4 异性恋成员特点
    4.3 同性恋群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能动呈现
第5章 同性恋群体发展契机
    5.1 名人出柜促使舆论对同性恋的再定义
    5.2 互联网成为同性恋人际传播互动新转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戈夫曼戏剧理论中的“自我”——由《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一书谈起[J]. 黄臻.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6)
[2]女同性恋者的婚姻和家庭给传统婚姻制度带来的挑战[J]. 陈亚亚.  社会. 2009(04)
[3]美国的人际传播研究及代表性理论[J]. 刘蒙之.  国际新闻界. 2009(03)
[4]近15年来国内同性恋的研究概况[J]. 高淑艳,贾晓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04)
[5]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 贺寨平.  国外社会科学. 2001(01)

硕士论文
[1]性少数人群生活世界的建构研究[D]. 陶德佳.云南大学 2010
[2]同志博客中的同性恋亚文化研究[D]. 郭倩汝.兰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61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061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5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