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4 19:42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有关科技与经济发展重大决策的新闻报道中,争议性科技议题是常见的报道题材。诸如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高速铁路发展等重大工程的科学决策,以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环境污染治理等社会发展问题,均成为新闻报道中有争议性的新闻议题。争议性科技议题内容虽然是基于科技事实的客观存在,但科学问题产生的多因性和科学技术应用、重大工程的决策的多元性,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观点与不同意见。一些科学性、应用性很强,影响面广的争议性议题,常常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关切,并被新闻媒介重点关注,引发讨论。争议性科技议题的报道是一家新闻媒体展现自身能力和公信力的重要标准。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对媒体而言不可回避。如何理性、有效地对具有争议性的议题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披露争议性议题科学事实的真相,加强正确的科学舆论引导,值得研究。通过对《中国科学报》从创刊以来刊登第一篇有关重大争议性科技议题(1986年04月26日)的报道开始,到2014年7月共548篇有关报道的研究,分析得出《中国科学报》开展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达到了三个方面的目的:一是客观、公正的报道科技事实,...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科学报》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立场分布示意图
硕±学位论文早建成,所需成本越少,损失越低,对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建设越有利。至于国家财力的承受能力问题。同峡工程的建设花费大、工程复杂,对其是否上马W及何时上马的决入的思考是必须的。但环顾我国整体大局,电力资源是国民经济发,要保障我国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源上后续有力,H峡工程的修建越早越好。??述两篇文章对H峡工程的上马有着对立的看法。侯学煌认为H峡工成环境的污染、水王的流失、会影响动植物的生存、庞大的移民工都令人担恍。而李伯宁则认为H峡工程能够解决防洪、发电等问题,的群众脱贫致富,H峡上马越早,钱越少,损失越小。这两篇立场突的文章,编排在同一版面上,鲜明的对比能够使受众更直观、更峡工程的各种不同声音,能够让公众对当前H峡工程所面临的问题,使科学决策在论辩中逼近或符合客观真理与客观事实。专家所发众的争议性科技议题认知和判断有着引导作用。??^?,■?.,"—孩等
《中国科学报》关于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从创刊W来刊登第一篇有关争议性??科技议题(1986年04月26日)的报道开始到2014年7月共有548篇报道,其中??有关H峡工程的争议性报道有150篇。由图4.?6可知,《中国科学报》有关H峡工??程争议性报道的数量变化呈现出波动的趋势,除了?1986年、1989年、1992年、??2003年及2009年这个5年W外,整体的波动幅度并不大,主要为小幅度的増降。??在整个报道的过程中,2003年迭到报道数量的顶峰共有24篇文章,而在1984年、??1985年、1994年则跌落到只有0篇报道的低潮。其中,1986年对H峡工程争议性??科技议题的报道量为9篇,是1984年至2014年这H十一年内H峡工程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总量的6%,1989年相关报道为15篇占10%,1992年为10篇占6.?67%,??2003年为24篇占16%,2009年为11篇占7.?33%,这五年的报道总量占31年报道??总量的46%。??3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主流媒体转基因报道的框架分析——以2007年—2012年《人民日报》报道为例[J]. 陈海峰. 中国报业. 2013(22)
[2]如何让科技报道“通俗化”[J]. 刘锐. 华章. 2013 (32)
[3]美国《时代》周刊科技报道的权威性及国际性分析[J]. 刘梓娇,李志红. 科普研究. 2013(05)
[4]框架视野下的转基因报道——以《人民日报》近20年转基因报道为例[J]. 庞钊,高梦鸾. 新闻世界. 2013(07)
[5]奥运报道中争议性议题的媒体再现——以“羽毛球消极比赛”事件和“刘翔伤退”为例[J]. 付晓静. 东南传播. 2013(04)
[6]2006—2010年中英两国主流报纸对麻疹疫苗的科技报道研究[J]. 任杰. 科普研究. 2012(06)
[7]论科技新闻报道失实的法律规制[J]. 李行.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2(03)
[8]食品安全报道中专家的媒介形象建构——以《中国青年报》《重庆晚报》为例[J]. 马灵燕,胡元姣. 新闻前哨. 2012(07)
[9]试论科技报道如何增强民生意识[J]. 芦燕. 中国报业. 2012(10)
[10]我国转基因作物新闻报道存在问题与对策[J]. 赵娟.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2(02)
硕士论文
[1]新媒体对科技传播的影响研究[D]. 刘建美.渤海大学 2013
[2]《纽约时报》转基因报道研究[D]. 徐淑芳.湖南大学 2012
[3]《中国科学报》湖南科技报道研究[D]. 屈慧莹.湖南大学 2012
[4]我国报纸深度科技报道中专家意见误用现象研究[D]. 覃梦妮.华中科技大学 2012
[5]网络热点事件的科学传播研究[D]. 唐琪.湖南大学 2012
[6]《科学时报》与《科技日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报道比较研究[D]. 邱锐.湖南大学 2011
[7]报纸气候变化报道研究[D]. 许冠宁.湖南大学 2011
[8]科学时报社竞争战略研究[D]. 张一峰.大连理工大学 2010
[9]《中国青年报》“学术不端”报道议程设置研究[D]. 隋明晓.湖南大学 2010
[10]重大科技事件的电视直播报道研究[D]. 孙凯.湖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98280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科学报》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立场分布示意图
硕±学位论文早建成,所需成本越少,损失越低,对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建设越有利。至于国家财力的承受能力问题。同峡工程的建设花费大、工程复杂,对其是否上马W及何时上马的决入的思考是必须的。但环顾我国整体大局,电力资源是国民经济发,要保障我国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源上后续有力,H峡工程的修建越早越好。??述两篇文章对H峡工程的上马有着对立的看法。侯学煌认为H峡工成环境的污染、水王的流失、会影响动植物的生存、庞大的移民工都令人担恍。而李伯宁则认为H峡工程能够解决防洪、发电等问题,的群众脱贫致富,H峡上马越早,钱越少,损失越小。这两篇立场突的文章,编排在同一版面上,鲜明的对比能够使受众更直观、更峡工程的各种不同声音,能够让公众对当前H峡工程所面临的问题,使科学决策在论辩中逼近或符合客观真理与客观事实。专家所发众的争议性科技议题认知和判断有着引导作用。??^?,■?.,"—孩等
《中国科学报》关于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从创刊W来刊登第一篇有关争议性??科技议题(1986年04月26日)的报道开始到2014年7月共有548篇报道,其中??有关H峡工程的争议性报道有150篇。由图4.?6可知,《中国科学报》有关H峡工??程争议性报道的数量变化呈现出波动的趋势,除了?1986年、1989年、1992年、??2003年及2009年这个5年W外,整体的波动幅度并不大,主要为小幅度的増降。??在整个报道的过程中,2003年迭到报道数量的顶峰共有24篇文章,而在1984年、??1985年、1994年则跌落到只有0篇报道的低潮。其中,1986年对H峡工程争议性??科技议题的报道量为9篇,是1984年至2014年这H十一年内H峡工程争议性科??技议题报道总量的6%,1989年相关报道为15篇占10%,1992年为10篇占6.?67%,??2003年为24篇占16%,2009年为11篇占7.?33%,这五年的报道总量占31年报道??总量的46%。??3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主流媒体转基因报道的框架分析——以2007年—2012年《人民日报》报道为例[J]. 陈海峰. 中国报业. 2013(22)
[2]如何让科技报道“通俗化”[J]. 刘锐. 华章. 2013 (32)
[3]美国《时代》周刊科技报道的权威性及国际性分析[J]. 刘梓娇,李志红. 科普研究. 2013(05)
[4]框架视野下的转基因报道——以《人民日报》近20年转基因报道为例[J]. 庞钊,高梦鸾. 新闻世界. 2013(07)
[5]奥运报道中争议性议题的媒体再现——以“羽毛球消极比赛”事件和“刘翔伤退”为例[J]. 付晓静. 东南传播. 2013(04)
[6]2006—2010年中英两国主流报纸对麻疹疫苗的科技报道研究[J]. 任杰. 科普研究. 2012(06)
[7]论科技新闻报道失实的法律规制[J]. 李行.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2(03)
[8]食品安全报道中专家的媒介形象建构——以《中国青年报》《重庆晚报》为例[J]. 马灵燕,胡元姣. 新闻前哨. 2012(07)
[9]试论科技报道如何增强民生意识[J]. 芦燕. 中国报业. 2012(10)
[10]我国转基因作物新闻报道存在问题与对策[J]. 赵娟.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2(02)
硕士论文
[1]新媒体对科技传播的影响研究[D]. 刘建美.渤海大学 2013
[2]《纽约时报》转基因报道研究[D]. 徐淑芳.湖南大学 2012
[3]《中国科学报》湖南科技报道研究[D]. 屈慧莹.湖南大学 2012
[4]我国报纸深度科技报道中专家意见误用现象研究[D]. 覃梦妮.华中科技大学 2012
[5]网络热点事件的科学传播研究[D]. 唐琪.湖南大学 2012
[6]《科学时报》与《科技日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报道比较研究[D]. 邱锐.湖南大学 2011
[7]报纸气候变化报道研究[D]. 许冠宁.湖南大学 2011
[8]科学时报社竞争战略研究[D]. 张一峰.大连理工大学 2010
[9]《中国青年报》“学术不端”报道议程设置研究[D]. 隋明晓.湖南大学 2010
[10]重大科技事件的电视直播报道研究[D]. 孙凯.湖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98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098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