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手机传播与集体行为 ——以“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19 22:40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无线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加之3G网络优化、智能手机普及,手机应用服务平台的快速发展,手机传播的影响与意义更加凸显。针对手机传播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分别从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等媒介与手机的关系;手机传播对政治、经济、市场及使用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群体如何使用手机或手机无线营销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但对于手机媒体对集体行为的影响和意义方向的研究仍相对较少。在手机传播与集体行为相关研究中,以往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手机媒体在突发危机事件或手机媒体报道突发事件等领域,而缺乏手机媒体对自发性、频发性集体行为本身产生的全新影响进行研究。本文根据集体行为的基本理论,将注意力集中于对民众集体行为施之重要影响的新力量——手机媒体,从“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事件这一个案着手,以此事件相关微博(包括文本、图片、视频及对“打拐”行为的是非争论等内容)为主要分析对象,并使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引发期、动员协调期和解决期来分别论述手机媒体的功能作用,通过整理、分类和文本分析法,一方面阐明和讨论事件参与者的手机媒体使用模式,一方面探讨手机媒体上的集体行为,进而论述手机媒体对集体行为...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
    (三)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四) 文献综述
        1. 集体行为研究文献梳理
        2. 媒体与集体行为文献研究
        3. 手机传播与集体行为的研究综述
    (五) 研究方法
        1. 比较研究法
        2. 文献资料研究法
        3. 文本分析法
一. 手机传播与集体行为相关概念简述
    (一) 集体行为与集群
        1. 集体行为定义及特点
        2. 集群分类
    (二) 手机传播概念及特点
        1. 手机传播概念与发展趋势
        2. 手机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特点
二.“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集体行为分析
    (一) 事件描述
    (二) 以新浪微博“随手拍”为代表的网络集体行为分析
        1. 内容种类与表达手法
        2. 观点与情感
        3. 参与模式
    (三) 分析结果
        1. 内容种类与表达手法
        2. 观点与情感
        3. 参与模式
    (四) 小结
三. 手机媒体在“随手拍”事件中的功能分析
    (一) 引发期——移动互联网平台下的传播源
        1. 正面功能;快速关注与传播
        2. 负面功能:盲目传播与未知风险
    (二) 动员协商期——流动的盛宴
        1. “随时与延续”的手机媒体
        2. 准确便捷的手机定位系统
        3. 填补技术空白:随时、随地、随身,随意
        4. 手机协调:行进式、连续式、多媒体式的联络
    (三) 解决期——舆论力量与人际互动
        1. 手机微博的“舆论影响力”
        2. 吸取经验与普普知识
        3. 个人角色的强化与人际互动
四. 手机传播对集体行为的重塑
    (一) 重塑集体行为中的“集群”分类——参与者类型
    (二) 重塑“集体行为”的发生条件
        1. 民众心理及情感基础
        2. 集体行为产生条件的变化
        3. 公众参与程度的变化
五.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随手拍”事件微博用户参与者资料
附录2- 微博认证用户统计
致谢



本文编号:3148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148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3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