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电视的假相

发布时间:2021-04-24 11:42
  在21世纪来临之际,不管从任何角度而言,人们都无法漠视这样一个事实,即在上一个世纪尤其是后半叶,我们经历了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期,而电视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更是对人类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带来了不可小觑的影响,甚至可以将之称为受众最广且最具有影响力的强势媒体。电视作为媒介,自20世纪诞生之始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制造”假相的境地。假相究竟是其不可逾越的鸿沟还是它秘而不宣的“使命”,其间的界限似乎很难厘清。有无数的问题成为讨论电视真假的焦点:影像的真实是不是意味着事实的真实?此媒体的“真相”被另外一个媒体报道后为何却成了“假相”?在大众文化盛行的今天,“娱乐”成为制胜的王牌,究竟被娱乐包装后的真相依然拥有真相的本色还是已经成为了彻底的假相?在研究这个问题前,有必要先进进行“正名”之工作,即厘清本文的研究范畴。本文将集中讨论非虚构类电视节目中所存在的假相问题,即电视新闻类节目、电视纪录片、以真人秀以及谈话类节目为代表的基于真实基础上的电视综艺节目。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从电视本体的角度、电视作为媒介的角度以及电视受众的角度分别分析电视的假相为何存在?怎样存在?剥离旧有的对于“真”的单一性讨论,以电视影...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电视的诞生
    第一节、影像的真假之途
        一、电视技术是成全了"真"还是催生了"假"
        二、电视的"真"、"假"之辩
    第二节 什么是电视的假相
        一、绝对的真实存在么
        二、电视假相的追问
第二章 电视假相的表征
    第一节 电视新闻
        一、选择的失度
        二、视点的局限
        三、技术的误导
        四、时间的谎言
    第二节 电视记录片
        一、预设的发现
        二、失当的隐喻
        三、误导的复原
        四、过度的技术
        五、人创的历史
    第三节 电视综艺
        一、预设的情节
        二、扮演的角色
        三、过度的再现
        四、专业的"观众"
        五、迷失的舞台
        六、技术的再造
第三章 电视假相衍生的自在原因
    第一节、媒体商业化——商业利益的驱动
        一、媒体商业化催生电视假相
        二、商业化逻辑正在改变公众的取向
        三、媒体商业化进程与真实性的退位
        四、媒体事业经营管理产业化媒体商业化成因
    第二节、媒体工具化——电视假相寄生的社会背景
        一、不同的叙事立场与不同的报道"真相"
        二、媒体成为宣传工具与电视假相的衍生
        三、提高国家主流媒体传播"软实力"
    第三节、媒体娱乐化——大众文化消费取向造成的现实
        一、娱乐至上是孕育电视假相的温床
        二、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形式
        三、娱乐至上的现实原因
        四、真实且娱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四章 电视假相存在的技术、心理成因
    第一节、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电视作为媒介消除了历史的差别所造成的假相
        二、冷热媒介造成的不同假相
    第二节、受众接受电视假相的生理及心理原因
        一、现代人对于电视的依赖性
        二、大脑结构造成在接受电视影像时产生幻象感
        三、电视的心理戏法与窥视欲望的满足
        四、电视的迷恋与毒品的吸食
        五、电视与梦幻机制
第五章 电视假相的影响与警示
    第一节 电视假象的消极后果
        一、电视假相对受众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电视假相引发受众对媒体的信任缺失
    第二节 电视假相的警示与戒律
        一、由电视假相引出电视媒体的戒律
        二、电视假相对受众提出的警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危机事件中的传播策略——乌鲁木齐“7·5”事件报道分析[J]. 张成良.  新闻记者. 2009(08)
[2]辛普森案:种族的法律角力[J]. 彭永清.  检察风云. 2009(02)
[3]从奥巴马当选看美国媒体的新闻偏见[J]. 龚周方.  青年记者. 2008(34)
[4]发展休闲经济 迈入休闲时代[J]. 尹胤.  中国集体经济. 2008(24)
[5]部分西方媒体歪曲报道西藏“3·14”事件剖析[J]. 韩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8(05)
[6]新奇的视界——不容忽视的主观镜头[J]. 吴晓麟,刘驰.  东南传播. 2007(03)
[7]“使用与满足”理论与科学的受众研究取向[J]. 陈燕华.  东南传播. 2006(10)
[8]娱乐化:媒介产业边界拓展的主动力[J]. 周笑.  视听界. 2006(02)
[9]洛杉矶暴乱内幕与中美人权外交[J]. 陈伟.  书屋. 2006(03)
[10]“受者本位”幌子下的“传者本位”——社会转型期“受众即消费者”观念本质论[J]. 马锋.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6(01)



本文编号:3157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157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9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