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传播”在中国语境下的知识生产与谱系考察——基于米歇尔·福柯权力-话语理论的演化视角
发布时间:2021-04-24 17:03
"公共传播"是我国传播学者援引西方传播思想所做出的学术创新,它立足于我国独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传播实践,回应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时代命题。文章基于米歇尔·福柯权力-话语理论的演化视角,运用知识考古学与谱系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公共传播"在我国语境下的知识生产、话语形塑、权力谱系与现实规训进行了系统考察。"公共传播"的学术思想可以追溯到18世纪自由主义模式下的欧洲,它的知识构型是以"市民社会"为制度假设的传播生态,以"公共领域"为场域范畴的传播空间,以"交往理性"为内在逻辑的传播观念和以"自由协商"为价值追求的传播意旨。受制于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多元化的利益格局与阶层化的社会结构,"公共传播"从欧洲援引到我国,它的话语体系在我国的传播实践中出现了秩序断裂,知识构型也在我国的话语更迭中发生了范式转换。"公共传播"的知识生产对我国的现实社会产生了多元维度的"规训",推动我国的社会治理不断走向协同化、生活世界不断走向独立化和媒介素养不断走向批判化。
【文章来源】:新闻与传播评论. 2020,73(04)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话语溯源:“公共传播”在西方世界的知识考古与话语形塑
(一)以“市民社会”为制度假设的传播生态
(二)以“公共领域”为场域范畴的传播空间
(三)以“交往理性”为内在逻辑的传播观念
(四)以“自由协商”为价值追求的传播意旨
二、知识生产:“公共传播”在中国语境下的话语重塑与范式创新
(一)传播生态:从“市民社会”到“多重语境”
(二)传播空间:从“公共领域”到“公共场域”
(三)传播观念:从“交往理性”到“规范理性”
(四)传播意旨:从“自由协商”到“社会治理”
三、权力谱系: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多元利益格局与权力关系博弈
(一)经济体制改革与多元利益格局
(二)社会结构变迁与权力关系博弈
(三)传播格局补位与象征秩序重构
四、现实规训:“公共传播”实践对现实社会的再生产与再平衡
(一)社会治理不断走向协同化
(二)生活世界不断走向独立化
(三)媒介素养不断走向批判化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沟通与对话 交往与实践:改革开放40年来公共传播发展[J]. 师曾志,仁增卓玛,季梵.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2]公共传播视野下组织形象建构的“公共性”原则[J]. 万展豪,王远舟. 传媒. 2018(04)
[3]导言:媒介化时代的公共传播和传播的公共性[J]. 潘忠党.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10)
[4]公共传播视域下的注意义务[J]. 黄楚新,彭韵佳. 新闻与写作. 2017(07)
[5]我国媒介素养的研究视角及其现状[J]. 强月新,陈星. 新闻与写作. 2017(06)
[6]互构与重塑:公共传播的城市空间潜能与社会生产[J]. 廖梦夏.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7(02)
[7]从学术到学科:2015年中国公共传播研究综述[J]. 张淑华. 新闻大学. 2016(06)
[8]詹姆斯·博曼的多元协商民主理论及其启示[J]. 刘宏斌. 求索. 2016(07)
[9]公共传播研究的基本问题与传播学范式创新[J]. 胡百精,杨奕. 国际新闻界. 2016(03)
[10]从新闻传播到公共传播——关于新闻传播教育范式转型的思考[J]. 张志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本文编号:3157736
【文章来源】:新闻与传播评论. 2020,73(04)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话语溯源:“公共传播”在西方世界的知识考古与话语形塑
(一)以“市民社会”为制度假设的传播生态
(二)以“公共领域”为场域范畴的传播空间
(三)以“交往理性”为内在逻辑的传播观念
(四)以“自由协商”为价值追求的传播意旨
二、知识生产:“公共传播”在中国语境下的话语重塑与范式创新
(一)传播生态:从“市民社会”到“多重语境”
(二)传播空间:从“公共领域”到“公共场域”
(三)传播观念:从“交往理性”到“规范理性”
(四)传播意旨:从“自由协商”到“社会治理”
三、权力谱系: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多元利益格局与权力关系博弈
(一)经济体制改革与多元利益格局
(二)社会结构变迁与权力关系博弈
(三)传播格局补位与象征秩序重构
四、现实规训:“公共传播”实践对现实社会的再生产与再平衡
(一)社会治理不断走向协同化
(二)生活世界不断走向独立化
(三)媒介素养不断走向批判化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沟通与对话 交往与实践:改革开放40年来公共传播发展[J]. 师曾志,仁增卓玛,季梵.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2]公共传播视野下组织形象建构的“公共性”原则[J]. 万展豪,王远舟. 传媒. 2018(04)
[3]导言:媒介化时代的公共传播和传播的公共性[J]. 潘忠党.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10)
[4]公共传播视域下的注意义务[J]. 黄楚新,彭韵佳. 新闻与写作. 2017(07)
[5]我国媒介素养的研究视角及其现状[J]. 强月新,陈星. 新闻与写作. 2017(06)
[6]互构与重塑:公共传播的城市空间潜能与社会生产[J]. 廖梦夏.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7(02)
[7]从学术到学科:2015年中国公共传播研究综述[J]. 张淑华. 新闻大学. 2016(06)
[8]詹姆斯·博曼的多元协商民主理论及其启示[J]. 刘宏斌. 求索. 2016(07)
[9]公共传播研究的基本问题与传播学范式创新[J]. 胡百精,杨奕. 国际新闻界. 2016(03)
[10]从新闻传播到公共传播——关于新闻传播教育范式转型的思考[J]. 张志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本文编号:3157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15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