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家庭暴力的媒介建构与受众认知

发布时间:2021-04-27 11:38
  2016年3月1日《反家暴法》实施以来已近两年,仍不乏家暴事件被报道,公众人物的家暴行为更是将家庭暴力推向了大众的视野。本研究试图探讨媒介是如何通过报道建构家庭暴力的?对受众的认知是否有影响?以期唤起公众对家庭暴力的关注,并在某种程度上为媒体报道提供警示。本研究透过媒介建构与新闻框架的理论视角,通过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以传统媒体(《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与新媒体(澎湃新闻、网易新闻、搜狐新闻)中关于家庭暴力的报道为样本,分析家庭暴力的媒介建构。研究发现报道将家庭暴力事件构建为社会问题并纳入公共议题中,对施暴者的报道主要采用“谴责与责难”框架,但同时施暴者性别不同时,在“疾病化与外因化”、“无奈与反抗”框架上有性别差异;对受暴者主要采用“同情与悲惨”框架;媒介报道主要偏向女性与儿童,将责任归结于男性、传统文化以及法律政策不完善。通过媒介报道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的家庭暴力并未构成性别对称,但是男性成为受暴者的情况不少,且男性遭受的暴力行为更加极端。本研究结合了社会运动框架分析家庭暴力的报道,探讨反家暴运动以新闻媒介为渠道赋予街头行为艺术平权的意义,并动员其他非抗争者产生共鸣。通过...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回顾
    (三)研究方法
二、家庭暴力的媒介建构
    (一)《人民日报》与《南方都市报》的比较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比较
    (三)基于性别的对比分析
    (四)反家暴的社会运动框架分析
    (五)小结
三、家暴报道中的家庭权力关系
    (一)家暴报道中的家庭成员权力差异
    (二)家暴报道中的家庭内部权力关系
    (三)小结
四、家庭暴力的受众认知
    (一)受访者基本情况与媒介使用
    (二)受众对施暴者的认知
    (三)受众对受暴者的认知
    (四)受众对新闻报道的认知
    (五)小结
五、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闻框架与社会运动框架:两种研究视角的整合与对话[J]. 郭小安,霍凤.  南京社会科学. 2017(08)
[2]媒介面具与受众认知[J]. 欧阳宏生,胡畔.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3]“妻管严”的婚姻生活幸福吗?——基于家庭权力关系与婚姻满意度的分析[J]. 朱斌,乔天宇.  青年研究. 2015(05)
[4]家庭暴力严重躯体施暴行为的代际传递——目睹家庭暴力[J]. 柳娜,陈琛,曹玉萍,张亚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1)
[5]媒介建构现实:符号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范式[J]. 江根源.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6]从边缘到主流:集体行动框架与文化情境[J]. 夏瑛.  社会. 2014(01)
[7]去权和赋权——对李阳家暴报道和媒体呈现性别暴力的辨析和思考[J]. 冯媛.  妇女研究论丛. 2013(03)
[8]“李阳家暴事件”媒体话语空间的“家暴”叙事[J]. 唐觐英.  妇女研究论丛. 2013(03)
[9]联合国驻华系统“基于性别的暴力及研究”研讨会综述[J]. 文华.  妇女研究论丛. 2013(03)
[10]借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分析媒介对受众认知的改变[J]. 黄妍.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2)



本文编号:3163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163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6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