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使用强度与社交媒体倦怠: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1-05-05 23:25
尽管社交媒体不断完善功能与服务以吸引用户,但与此同时,逐渐增加的社交媒体倦怠正导致越来越多的用户活跃量下降,人均访问、停留时间减少甚至终止使用。面对日益明显的社交媒体倦怠现象,已有研究大多从技术使用、信息过载等外部视角出发,探讨社交媒体倦怠的前因及结果。但从内部心理视角出发,对心理因素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的关系考察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研究聚焦社会心理对社交媒体用户消极行为的影响,以内部心理为视角,引入上行社会比较,构建社交媒体使用强度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的中介模型。本研究通过梳理倦怠在心理学、组织学、健康医学等领域的研究现状,确定了社交媒体倦怠的概念、维度与测量指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社交媒体强度量表、上行社会比较量表、社交媒体倦怠量表对611名拥有微信使用经历的大学生进行在线调查。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信效度检验、相关分析,并采用AMOS内建Bootstrap法对结构方程模型中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最后,研究结果证实了本研究提出的假设。研究发现,个体的社交媒体使用强度对社交媒体倦怠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社交媒体使用强度对上行社会比较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上行社会比较对社交媒体倦怠具有正...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基本结构
1.5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2.1 社交媒体倦怠
2.2 社交媒体使用强度与社交媒体倦怠
2.3 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
2.4 理论架构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的选择与获取
3.2 测量工具
3.2.1 社交媒体使用强度量表
3.2.2 上行社会比较量表
3.2.3 社交媒体倦怠量表
3.2.4 控制变量
3.3 研究程序
3.3.1 数据处理
3.3.2 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与检验
3.3.3 信度检验
3.3.4 效度检验
4 研究结果
4.1 各变量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差异检验
4.2 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4.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4.4 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效应检验
5 研究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讨论
5.2.1 人口统计特征差异分析讨论
5.2.2 社交媒体使用强度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的关系
5.2.3 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本人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扎根理论的社交媒体用户倦怠与消极使用研究[J]. 刘鲁川,李旭,张冰倩.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12)
[2]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及实证研究[J]. 张艳丰,李贺,彭丽徽. 现代情报. 2017(10)
[3]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焦虑的影响:上行社会比较和心理资本的序列中介作用[J]. 丘文福,林谷洋,叶一舵,陈志勇. 中国特殊教育. 2017(08)
[4]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及性别差异[J]. 连帅磊,孙晓军,牛更枫,周宗奎. 心理学报. 2017(07)
[5]社交网站使用与妒忌:向上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及自尊的调节作用[J]. 丁倩,张永欣,周宗奎. 心理科学. 2017(03)
[6]社交网络背景下的用户信息屏蔽意向研究[J]. 邱佳青,裴雷,孙建军.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6(11)
[7]基于QQ空间的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上行社会比较和自尊的序列中介作用[J]. 牛更枫,孙晓军,周宗奎,孔繁昌,田媛. 心理学报. 2016(10)
[8]社交媒体持续使用研究:以情感响应为中介[J]. 陈昊,李文立,柯育龙. 管理评论. 2016(09)
[9]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 温忠麟,叶宝娟.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5)
[10]“专业”对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及动机的影响——以上海大学生为例[J]. 张咏华,聂晶. 国际新闻界. 2013(12)
本文编号:3170787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基本结构
1.5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2.1 社交媒体倦怠
2.2 社交媒体使用强度与社交媒体倦怠
2.3 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
2.4 理论架构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的选择与获取
3.2 测量工具
3.2.1 社交媒体使用强度量表
3.2.2 上行社会比较量表
3.2.3 社交媒体倦怠量表
3.2.4 控制变量
3.3 研究程序
3.3.1 数据处理
3.3.2 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与检验
3.3.3 信度检验
3.3.4 效度检验
4 研究结果
4.1 各变量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差异检验
4.2 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4.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4.4 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效应检验
5 研究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讨论
5.2.1 人口统计特征差异分析讨论
5.2.2 社交媒体使用强度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的关系
5.2.3 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本人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扎根理论的社交媒体用户倦怠与消极使用研究[J]. 刘鲁川,李旭,张冰倩.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12)
[2]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及实证研究[J]. 张艳丰,李贺,彭丽徽. 现代情报. 2017(10)
[3]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焦虑的影响:上行社会比较和心理资本的序列中介作用[J]. 丘文福,林谷洋,叶一舵,陈志勇. 中国特殊教育. 2017(08)
[4]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及性别差异[J]. 连帅磊,孙晓军,牛更枫,周宗奎. 心理学报. 2017(07)
[5]社交网站使用与妒忌:向上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及自尊的调节作用[J]. 丁倩,张永欣,周宗奎. 心理科学. 2017(03)
[6]社交网络背景下的用户信息屏蔽意向研究[J]. 邱佳青,裴雷,孙建军.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6(11)
[7]基于QQ空间的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上行社会比较和自尊的序列中介作用[J]. 牛更枫,孙晓军,周宗奎,孔繁昌,田媛. 心理学报. 2016(10)
[8]社交媒体持续使用研究:以情感响应为中介[J]. 陈昊,李文立,柯育龙. 管理评论. 2016(09)
[9]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 温忠麟,叶宝娟.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5)
[10]“专业”对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及动机的影响——以上海大学生为例[J]. 张咏华,聂晶. 国际新闻界. 2013(12)
本文编号:3170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170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