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传媒文化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2 05:04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进入了媒介社会,无论是作为物质形态的印刷技术、电子传输,还是作为观念层面的新闻理论、大众传播理念、文化理念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更新。中国传媒文化的转型处于整体社会转型的背景之中,技术进步、市场战略、传媒理念的更新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共分六章讨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文化转型问题。 第一章“现代化进程中的90年代中国传媒文化”,讨论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问题,力图在现代化进程中把握20世纪90年代传媒文化转型,建构认识传媒文化转型的语境。讨论了国家、民族意识和全球化问题。随着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和全球化的出现,以及交往、生活方式和把握世界的方式的转变,中国进入了媒介社会。 第二章讨论了媒介文化转型的三个动力要素,包括: 1、技术进步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在技术媒介(交通及信息传输)、文化媒介(大众传媒)方面的投入迅速增长。交通的改善,电信技术的发展及电话的普及,激光照排和新印刷技术的运用,卫星传输和电视的普及等使时间与空间分离,构建了新的社会和生活空间。从中外传媒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技术的影响具有普遍性。而媒介技术的超常发展,在提升物质生活的同时,也...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对传媒文化的体认
一、 传媒文化与经济
二、 传媒文化与政治
三、 传媒文化与全球化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传媒文化转型问题的提出
一、 文化研究--传媒研究的新视野
二、 本项研究的资料来源、研究思路及篇章结构
第一章 现代化进程中的90年代中国传媒
第一节 关键词:改革开放与现代化
一、 认识现代化
二、 理解90年代
第二节 阶段发展与两极推力
一、 政治推动力及其限度
二、 市场推动力
三、 全球化与文化的处境
第三节 进入媒介社会
一、 何为媒介社会
二、 中国进入媒介社会的理由
第二章 传媒文化转型的三个视域
一、 转型问题与历史理论
二、 如何认识90年代中国传媒文化转型
第一节 技术:关于媒介文化的第一个视域
一、 关于“技术”的话语
二、 90年代中国传媒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关于市场
一、 市场与“第二次改革”
二、 市场与中国大众传播体制选择
第三节 理念的嬗变
一、 主流话语传媒理念
二、 传媒理念在学术话语中的扩张与延伸
三、 受众心中的传媒。
第三章 传媒结构的转型
第一节 “核心--多中心”传媒结构的形成
一、 传媒结构转换的历史语境
二、 危机促动下的改革
三、 结构转换的有序推进
第二节 传媒结构转换与功能的重构
一、 传媒结构转换与功能重构之关系
二、 差异化发展战略与中心地位的凸现
第三节 地域传媒的崛起
一、 充满活力的地方传媒
二、 走向都市化的传媒文化
三、 地域性传媒崛起的文化分析
第四章 传媒文化生产机制的转换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传媒文化生产
一、 认识文化生产
二、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文化生产
第二节 90年代传媒文化生产的市场转换
一、 危机的消解和战略选择
二、 产业定位
三、 媒介资本与资源开发
四、 媒介资源开发进程
五、 以受众为目标的市场竞争
第三节 媒介内容的商品化及其限度
一、 由“记录”时代到“策划”时代
二、 传媒商品化的负效应
第四节 90年代的媒介知识分子
一、 关于知识分子
二、 90年代中国的媒介知识分子
第五章 传媒话语转型
第一节 认识传媒话语生产
一、 关于话语
二、 传媒话语生产的一般过程
三、 传媒话语和话语方式
四、 “话题”与话语开放
五、 作为一种话语形式的“广告”
六、 传媒话语生产的控制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话语的转换
一、 90年代中国传媒的话语性
二、 90年代传媒话语转换诸特征
三、 中国90年代传媒话语的几种形式
四、 传媒话语生产的文化之维
五、 话语生产与新闻策划--一个案例的解读
第六章 90年代大众文化新形态
第一节 传媒文化的大众化
一、 传媒文化与大众文化
二、 大众文化中国化
第二节 90年代大众文化之社会作用
一、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二、 大众传媒和大众建构
三、 大众文化的悖论
四、 大众文化多样形态和传媒文化的延伸
第三节 90年代主流文化的大众化
结语: 传媒文化转型与现代、后现代现象
一、 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文化转型是否有现代、后现代问题
二、 90年代传媒文化转型中的现代、后现代现象
三、 政治文明与传媒文化新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西方访谈节目主持人如何创建和调节话语场[J]. 游现洪. 声屏世界. 2019(12)
本文编号:3182788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对传媒文化的体认
一、 传媒文化与经济
二、 传媒文化与政治
三、 传媒文化与全球化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传媒文化转型问题的提出
一、 文化研究--传媒研究的新视野
二、 本项研究的资料来源、研究思路及篇章结构
第一章 现代化进程中的90年代中国传媒
第一节 关键词:改革开放与现代化
一、 认识现代化
二、 理解90年代
第二节 阶段发展与两极推力
一、 政治推动力及其限度
二、 市场推动力
三、 全球化与文化的处境
第三节 进入媒介社会
一、 何为媒介社会
二、 中国进入媒介社会的理由
第二章 传媒文化转型的三个视域
一、 转型问题与历史理论
二、 如何认识90年代中国传媒文化转型
第一节 技术:关于媒介文化的第一个视域
一、 关于“技术”的话语
二、 90年代中国传媒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关于市场
一、 市场与“第二次改革”
二、 市场与中国大众传播体制选择
第三节 理念的嬗变
一、 主流话语传媒理念
二、 传媒理念在学术话语中的扩张与延伸
三、 受众心中的传媒。
第三章 传媒结构的转型
第一节 “核心--多中心”传媒结构的形成
一、 传媒结构转换的历史语境
二、 危机促动下的改革
三、 结构转换的有序推进
第二节 传媒结构转换与功能的重构
一、 传媒结构转换与功能重构之关系
二、 差异化发展战略与中心地位的凸现
第三节 地域传媒的崛起
一、 充满活力的地方传媒
二、 走向都市化的传媒文化
三、 地域性传媒崛起的文化分析
第四章 传媒文化生产机制的转换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传媒文化生产
一、 认识文化生产
二、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文化生产
第二节 90年代传媒文化生产的市场转换
一、 危机的消解和战略选择
二、 产业定位
三、 媒介资本与资源开发
四、 媒介资源开发进程
五、 以受众为目标的市场竞争
第三节 媒介内容的商品化及其限度
一、 由“记录”时代到“策划”时代
二、 传媒商品化的负效应
第四节 90年代的媒介知识分子
一、 关于知识分子
二、 90年代中国的媒介知识分子
第五章 传媒话语转型
第一节 认识传媒话语生产
一、 关于话语
二、 传媒话语生产的一般过程
三、 传媒话语和话语方式
四、 “话题”与话语开放
五、 作为一种话语形式的“广告”
六、 传媒话语生产的控制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话语的转换
一、 90年代中国传媒的话语性
二、 90年代传媒话语转换诸特征
三、 中国90年代传媒话语的几种形式
四、 传媒话语生产的文化之维
五、 话语生产与新闻策划--一个案例的解读
第六章 90年代大众文化新形态
第一节 传媒文化的大众化
一、 传媒文化与大众文化
二、 大众文化中国化
第二节 90年代大众文化之社会作用
一、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二、 大众传媒和大众建构
三、 大众文化的悖论
四、 大众文化多样形态和传媒文化的延伸
第三节 90年代主流文化的大众化
结语: 传媒文化转型与现代、后现代现象
一、 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文化转型是否有现代、后现代问题
二、 90年代传媒文化转型中的现代、后现代现象
三、 政治文明与传媒文化新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西方访谈节目主持人如何创建和调节话语场[J]. 游现洪. 声屏世界. 2019(12)
本文编号:3182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182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