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中文报刊译述语言文化研究(1815-1907年)
发布时间:2021-05-18 19:25
基于充实的史料分析,本课题从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角度考察传教士中文报刊译述活动对汉语演变的历史作用。传教士创办的最早中文报刊是1815年在马六甲刊行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其内容主要是阐扬基督教义理。郭实腊1833年在广州出版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世俗与宗教内容并存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随后《遐迩贯珍》、《中西闻见录》分别成为第一份在香港、北京出版的传播西学知识的中文刊物,《六合丛谈》、《万国公报》等综合性报刊以及《格致汇编》、《小孩月报》等专门报刊的创办使得传教士中文报刊在中国社会的作用与影响越加突出。来华传教士的中文报刊活动持续了一百多年,和他们在华汉语学习与研究、西学汉译与出版等其它“文字传教”活动相比,影响面更为广泛。尽管与西学翻译一样,传教士中文报刊出版的主观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广大中国人民接受基督福音,但客观上却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中文报刊译述文本语言突破了传统文言的束缚,在词汇、语体和文体等语言表现形式上孕育着变革,是清末民初国人主导的汉语现代变革之前最有活力的语言成分。随着一大批传教士中文报刊史料的发掘、整理和出版,国内外学者从历史、宗教、文化交流和语...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0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价值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对象、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报刊译述发生论:晚清变局与文化传教
第一节 中文报刊译述话语形成的外因
一、晚清社会文化变局与文字传教
二、传教士文化身份与文字事工
三、中文报刊作为文化传教手段
第二节 中文报刊译述话语形成的内因
一、比较视域下的汉语学习与研究
二、语言比较视野下的汉语翻译观
第三节 中文报刊译述话语互文性表征
一、报刊译述与创作互文关系
二、报刊译述与创作互文特征
小结
第二章 报刊译述文本论(Ⅰ):繁芜的新名词
第一节 新名词:被译介的现代性
一、报刊译述中的新词新象
二、新名词语言特征
第二节 新名词译介的双重机制
一、新名词创制的语言机制
二、新名词接受的社会机制
第三节 新名词统一与汉化实践
一、译名统一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二、新名词汉化途径
小结
第三章 报刊译述文本论(Ⅱ):杂糅欧化的语体
第一节 沿承与新变:报刊译述语体选择
一、古白话语体吸收与扩展
二、欧化的浅文理语体
三、译述中的官话书写
第二节 报刊译述语体选择的规范制约
一、文本内规范与传教士译述语体选择
二、文本外规范与传教士译述语体选择
三、翻译策略认识与报刊译述语体选择
第三节 报刊译述语体与汉语书面语变迁
一、官话口语化书写的语言影响
二、欧化结构增强汉语言表达严密性
三、欧化结构提升汉语言表达逻辑性
小结
第四章 报刊译述文本论(Ⅲ):衍变的报章文体
第一节 报刊译述文体沿承与嬗变
一、报刊译述文学体制的沿承与突破
二、报刊译述文体新变
第二节 报刊译述文体选择与演变的适应性
一、社会变动与报刊文体变革
二、传统文体的羁绊与越界
三、中文报刊译述中的读者意识
第三节 报刊译述文体变革中的文学叙事
一、文学文体新样式的建立
二、报刊译述文体变革中的文本叙事
小结
第五章 报刊译述过程论:翻译合作、选材与传播
第一节 报刊译述中西合作方式
一、中西合作模式特征
二、“西译中述”合作成效
三、“西译中述”合作不足
第二节 晚清经世致用思潮与报刊译述选材
一、“开眼看世界”需求与报刊译述选材
二、“师夷长技以制夷”策略与报刊译述选材
三、“救亡图存”思潮与报刊译述选材
第三节 报刊译述市场传播机制
一、报刊译述传播市场确立
二、报刊译述传播市场结构完善
三、报刊译述平民化策略
小结
第六章 报刊译述影响论:文化-语言-文学互动
第一节 传教士报刊译述之社会意义
一、报刊译述的思想意义
二、报刊译述的语言意义
三、报刊译述的文学意义
四、对中国自办报刊指导意义
第二节 报刊译述与晚清语言文学观念变迁
一、报刊译述文体变革的理论倡导
二、报刊译述丰富晚清文学主题
三、“求著时新小说”与“小说界革命”
第三节 报刊译述与晚清文学新群体
一、报刊译述阅读群体
二、报刊译述作者群体
三、报刊译述的批判性接受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十九世纪主要来华传教士简表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来华传教士翻译史钩沉:《中国译学大辞典》的考察——兼论辞典相关条目的完善[J]. 尹延安. 辞书研究. 2012(04)
[2]语体的定义与性质的反思[J]. 王希杰.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3)
[3]新教传教士对文学中国的发现及其“和合”思想平议——以《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为中心[J]. 段怀清.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4]汉语基督教文献:写作的过程[J]. 韩南,姚达兑. 中国文学研究. 2012(01)
[5]从新教传教士的译诗看新诗形式的发端[J]. 袁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6]19世纪东西洋士人所记录的汉语官话[J]. 陈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6)
[7]论语体的机制及其语法属性[J]. 冯胜利. 中国语文. 2010(05)
[8]19世纪东西洋士人所记录的汉语官话[J]. 陈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2010(07)
[9]中国文体学:回归本土与本体的研究[J]. 吴承学. 学术研究. 2010(05)
[10]西方新概念的容受与造新字为译词——以日本兰学家与来华传教士为例[J]. 沈国威.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博士论文
[1]“四大副刊”与五四新文学[D]. 员怒华.华中师范大学 2011
[2]“北京官话”与书面语的近代转变[D]. 武春野.复旦大学 2011
[3]中国近代报刊传播西医研究[D]. 潘荣华.安徽大学 2010
[4]晚清来华西方人汉语学习与研究[D]. 卞浩宇.苏州大学 2010
[5]晚清科学译著《重学》的翻译与传播[D]. 聂馥玲.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6]理雅各《诗经》英译[D]. 姜燕.山东大学 2010
[7]翻译会通研究[D]. 张德让.华东师范大学 2010
[8]清末民初汉译小说名著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 周羽.上海大学 2010
[9]《格致汇编》与中国近代科学的启蒙[D]. 赵中亚.复旦大学 2009
[10]译名研究[D]. 王英姿.华东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中国现代汉语小说的起点[D]. 黄梅.四川师范大学 2009
[2]《中西闻见录》研究[D]. 段海龙.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6
[3]晚清经世致用思潮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D]. 王惠荣.广西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94352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0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价值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对象、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报刊译述发生论:晚清变局与文化传教
第一节 中文报刊译述话语形成的外因
一、晚清社会文化变局与文字传教
二、传教士文化身份与文字事工
三、中文报刊作为文化传教手段
第二节 中文报刊译述话语形成的内因
一、比较视域下的汉语学习与研究
二、语言比较视野下的汉语翻译观
第三节 中文报刊译述话语互文性表征
一、报刊译述与创作互文关系
二、报刊译述与创作互文特征
小结
第二章 报刊译述文本论(Ⅰ):繁芜的新名词
第一节 新名词:被译介的现代性
一、报刊译述中的新词新象
二、新名词语言特征
第二节 新名词译介的双重机制
一、新名词创制的语言机制
二、新名词接受的社会机制
第三节 新名词统一与汉化实践
一、译名统一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二、新名词汉化途径
小结
第三章 报刊译述文本论(Ⅱ):杂糅欧化的语体
第一节 沿承与新变:报刊译述语体选择
一、古白话语体吸收与扩展
二、欧化的浅文理语体
三、译述中的官话书写
第二节 报刊译述语体选择的规范制约
一、文本内规范与传教士译述语体选择
二、文本外规范与传教士译述语体选择
三、翻译策略认识与报刊译述语体选择
第三节 报刊译述语体与汉语书面语变迁
一、官话口语化书写的语言影响
二、欧化结构增强汉语言表达严密性
三、欧化结构提升汉语言表达逻辑性
小结
第四章 报刊译述文本论(Ⅲ):衍变的报章文体
第一节 报刊译述文体沿承与嬗变
一、报刊译述文学体制的沿承与突破
二、报刊译述文体新变
第二节 报刊译述文体选择与演变的适应性
一、社会变动与报刊文体变革
二、传统文体的羁绊与越界
三、中文报刊译述中的读者意识
第三节 报刊译述文体变革中的文学叙事
一、文学文体新样式的建立
二、报刊译述文体变革中的文本叙事
小结
第五章 报刊译述过程论:翻译合作、选材与传播
第一节 报刊译述中西合作方式
一、中西合作模式特征
二、“西译中述”合作成效
三、“西译中述”合作不足
第二节 晚清经世致用思潮与报刊译述选材
一、“开眼看世界”需求与报刊译述选材
二、“师夷长技以制夷”策略与报刊译述选材
三、“救亡图存”思潮与报刊译述选材
第三节 报刊译述市场传播机制
一、报刊译述传播市场确立
二、报刊译述传播市场结构完善
三、报刊译述平民化策略
小结
第六章 报刊译述影响论:文化-语言-文学互动
第一节 传教士报刊译述之社会意义
一、报刊译述的思想意义
二、报刊译述的语言意义
三、报刊译述的文学意义
四、对中国自办报刊指导意义
第二节 报刊译述与晚清语言文学观念变迁
一、报刊译述文体变革的理论倡导
二、报刊译述丰富晚清文学主题
三、“求著时新小说”与“小说界革命”
第三节 报刊译述与晚清文学新群体
一、报刊译述阅读群体
二、报刊译述作者群体
三、报刊译述的批判性接受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十九世纪主要来华传教士简表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来华传教士翻译史钩沉:《中国译学大辞典》的考察——兼论辞典相关条目的完善[J]. 尹延安. 辞书研究. 2012(04)
[2]语体的定义与性质的反思[J]. 王希杰.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3)
[3]新教传教士对文学中国的发现及其“和合”思想平议——以《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为中心[J]. 段怀清.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4]汉语基督教文献:写作的过程[J]. 韩南,姚达兑. 中国文学研究. 2012(01)
[5]从新教传教士的译诗看新诗形式的发端[J]. 袁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6]19世纪东西洋士人所记录的汉语官话[J]. 陈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6)
[7]论语体的机制及其语法属性[J]. 冯胜利. 中国语文. 2010(05)
[8]19世纪东西洋士人所记录的汉语官话[J]. 陈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2010(07)
[9]中国文体学:回归本土与本体的研究[J]. 吴承学. 学术研究. 2010(05)
[10]西方新概念的容受与造新字为译词——以日本兰学家与来华传教士为例[J]. 沈国威.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博士论文
[1]“四大副刊”与五四新文学[D]. 员怒华.华中师范大学 2011
[2]“北京官话”与书面语的近代转变[D]. 武春野.复旦大学 2011
[3]中国近代报刊传播西医研究[D]. 潘荣华.安徽大学 2010
[4]晚清来华西方人汉语学习与研究[D]. 卞浩宇.苏州大学 2010
[5]晚清科学译著《重学》的翻译与传播[D]. 聂馥玲.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6]理雅各《诗经》英译[D]. 姜燕.山东大学 2010
[7]翻译会通研究[D]. 张德让.华东师范大学 2010
[8]清末民初汉译小说名著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 周羽.上海大学 2010
[9]《格致汇编》与中国近代科学的启蒙[D]. 赵中亚.复旦大学 2009
[10]译名研究[D]. 王英姿.华东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中国现代汉语小说的起点[D]. 黄梅.四川师范大学 2009
[2]《中西闻见录》研究[D]. 段海龙.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6
[3]晚清经世致用思潮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D]. 王惠荣.广西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94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194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