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考论

发布时间:2021-05-27 07:02
  本论文在反省传播思想史方法的基础上,尝试一种“打破传播学科重做传播学史”的思路,对于“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进行了“复线历史”的知识社会学考论。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作为大众传播研究的源头,不仅是实证效果研究理论与方法论的起点,更是传播研究各种学术传统“重新评估一切价值”的关键,因此在传播研究历史中关涉到诸多根本的问题。按照“知识逻辑”的思路,本文在阅读一手文献的基础上,关注哥伦比亚学派在美国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知识谱系与价值导向,结合由此引发的争论、批判与知识的流变,揭示大众传播研究曾经走过的路。具体来说,本文围绕三方面的问题展开:(1)作为公认的大众传播研究源头的哥伦比亚学派传播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涉及的传播研究知识图谱是怎样的?传播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与得出的结论内在的逻辑关系如何,背后的哲学支撑是什么?怎样的知识生产模式生成了怎样的知识形态?在学派知识场域中学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如何关联知识生产,并体现出哥伦比亚学派的特点?(2)在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兴起的1940到1960年代间,大众传播研究背后对应的美国社会科学演进的逻辑如何?对此问题的知识社会学解答不仅涉及对于传播研究源头的澄清,也关...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传播学史的写法:打破传播学科重做传播学史
    1.1. 关系大于实体
    1.2. 问题高于学科
    1.3. 断裂重于延续
    1.4. 结语:“复线历史”——从“学派”中解读传播学史
2. 引言
    2.1. 研究问题
    2.2. 关键概念
        2.2.1. “学派”
        2.2.2. “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
    2.3. 研究路径:知识逻辑
    2.4. 文献综述
        2.4.1. 与拉扎斯菲尔德知识体系相关的思想研究
        2.4.2. 有关哥伦比亚学派传播研究的内部解释
        2.4.3. 有关哥伦比亚学派传播研究的知识社会学解释
    2.5. 研究方法与侧重领域
    2.6. 论文结构
3. 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的时代问题:从“传播”到“大众传播”
    3.1. 作为“理论丛”而非“理论”的“大众社会”
    3.2. “共同体与社会”母题
    3.3. “大众传播”的理论主线
        3.3.1. “大众传播”中“人”的发现
        3.3.2. 概念溯源与演变:“首属团体”之于大众传播
        3.3.3. “大众传播”的内在关怀
    3.4. 总结
4. “方法论逻辑”:拉扎斯菲尔德式的美国社会科学路径
    4.1. 重构经验研究:从奥地利到美国
        4.1.1. 奥地利的经验研究
        4.1.2. 美国社会科学的“方法论逻辑”
    4.2. “方法论逻辑”的特征:开放、融合与包容
        4.2.1. 问题意识的开放特征
        4.2.2. 经验研究对历史传统的融合
        4.2.3. 对于多种研究方法的包容
        4.2.4. 小结
    4.3. 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的研究方法
        4.3.1. “拉扎斯菲尔德—斯坦顿节目分析仪”
        4.3.2. 固定样本(Panel)方法
        4.3.3. 内容分析法
        4.3.4. 抽样方法(Sampling)
        4.3.5. 定性研究方法:焦点访谈法(Focused Interview)
    4.4. 共识与冲撞:中层理论与方法论逻辑
        4.4.1. 观点上的共识
        4.4.2. 分歧与差异
        4.4.3. 中层理论与方法论逻辑在行动研究领域的结合
        4.4.4. 小结:“为中层理论工具的方法论逻辑”与“为方法论逻辑辩护的中层理论”
    4.5. 总结:“大融合”下的知识生产模式
5. 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的知识图谱
    5.1. 教育广播研究:广播研究三部曲
        5.1.1. 聚焦教育广播:广播研究项目
        5.1.2. 《广播和印刷品》:效果研究的奠基文献
        5.1.3. “大众”的观念:广播研究的价值预设
    5.2. 社区中的“人”:传播过程中介因素的研究
        5.2.1. 《人民的选择》:“二级传播假说”初现
        5.2.2. 默顿的贡献:社会结构的面向
        5.2.3. 《人的影响》:水平结构中的小群体研究
        5.2.4. 投票研究:社会网络中的人际影响
    5.3. 传播如何可能:默顿的《大众说服》研究
        5.3.1. “失范”的“大众社会”
        5.3.2. “伪礼俗”下的“公共形象”
    5.4. 总结:哥伦比亚学派传播研究的知识图谱
6. “理论的旅行”:何为哥伦比亚学派的“效果研究”
    6.1. “有限效果论”的理论旅行
        6.1.1. 被“误解”的克拉珀:“中介因素”路径而非“有限效果”观念
        6.1.2. “民主传播”:大众传播研究的立场
    6.2. 大众传播研究中的功能主义
        6.2.1. 默顿的功能主义与拉斯韦尔的功能主义:浮现出的“失范”概念
        6.2.2. 从功能主义到效果分析:赖特的关键作用
        6.2.3. 大众传播对“功能主义效果研究”的偏向
    6.3. 从“早期使用与满足研究”到“使用与满足研究”
        6.3.1. 早期使用与满足研究
        6.3.2. “一个起点”:“使用与满足研究”
    6.4. 总结:哥伦比亚学派的效果研究地图
7. 关系中的学派:“行政研究”、“抽象经验主义”与“应用研究”
    7.1. 批判者眼中的实证与实证者眼中的批判
        7.1.1. 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
        7.1.2. 拉扎斯菲尔德的“行政研究”
        7.1.3. 小结
    7.2. 阿多诺:在美国的“流亡者”
        7.2.1. “广播”表征的“美国社会”
        7.2.2. 阿多诺的广播音乐研究:文化批判理论的发源
        7.2.3. 阿多诺所反对的“行政研究”
        7.2.4. 小结
    7.3. 洛文塔尔:从事应用研究的批判学者
        7.3.1. 一致与分歧:洛文塔尔的受众研究
        7.3.2. 对于经验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态度
        7.3.3. 小结
    7.4. 米尔斯:美国社会科学的“疏离者”
        7.4.1. 迪凯特研究:决裂的开始
        7.4.2. 对方法论逻辑的批判
        7.4.3. “道不同不相为谋”:拉扎斯菲尔德与米尔斯
        7.4.4. 小结
    7.5. 哥伦比亚学派的“应用研究”逻辑
        7.5.1. 长久的争论:“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的关系
        7.5.2. 哥伦比亚学派回应过的大众传播应用研究问题
        7.5.3. 另一个版本:默顿对应用研究的态度
        7.5.4. 小结
8. 学术与政治:时代中的哥伦比亚学派
    8.1. 为什么是美国?
        8.1.1. “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研究
        8.1.2. 无政治的学术
        8.1.3. 进步运动尾期的社区研究:以林德为例
        8.1.4. 社区研究的变动与新的研究方法出现
    8.2. 美国社会科学演进中的大众传播研究
        8.2.1. “方法论逻辑”对经验研究的改造
        8.2.2. 拉扎斯菲尔德社会科学生产方式
        8.2.3. 研究所知识生产机构
    8.3. 现代化理论与国际传播
        8.3.1. 一代知识分子的共同选择
        8.3.2. 从传播效果应用研究中发展出的国际传播
        8.3.3. 传播研究的现代化理论
    8.4. 从“二战”到“冷战”:服务于政治的大众传播研究
        8.4.1. 在战争笼罩下建立的大众传播研究
        8.4.2. “冷战”影响的应用研究
9. 1935 年与1968年-传播研究的大问题与学人分合
    9.1. 1935年:“范式”的兴起
        9.1.1. 《广播心理学》:“广播研究的第一本重要的书”
        9.1.2. 社会科学的转向
        9.1.3. 哥伦比亚学派的大众传播研究:社会科学新“范式”的代表
    9.2. 1968年:乌托邦之梦
        9.2.1. “冲突论”:从“大众传播”再到“传播”
        9.2.2. 新的社会科学转向
    9.3. 总结
10. 有关问题的问题:大众传播研究从哪里来?
    10.1. “集体行为”与“失范”:“大众传播”的思想传统
        10.1.1. 帕克的“传播”观:“群体”呈现的“集体行为”
        10.1.2. 布鲁默的矛盾:“大众媒体”的“传播”新形式
        10.1.3. 从李普曼到拉斯韦尔:再造“集体行为”中的“传播”
        10.1.4. 帕森斯:规范的行动理论与社会学转向
        10.1.5. 默顿:“失范”主题下的“大众传播”经验研究
    10.2. 走出二分法逻辑之后:大众传播研究拥有怎样一个未来?
        10.2.1. 卡茨为什么会找到塔尔德?
        10.2.2. 总结一:大众传播研究与“大问题”
        10.2.3. 总结二:困境与希望:大众传播研究再出发
参考文献
附录一:年表
附录二: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主要成员及研究领域
附录三:研究局传播研究成果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地经验,全球视野:国际传播研究的文化性[J]. 李金铨.  开放时代. 2014(02)
[2]为什么要学科“本土化”?——价值焦虑、主体身份与文化政治[J]. 展宁,邵培仁.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3]公共领域之中国神话:一项基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文本考察的分析[J]. 邵培仁,展宁.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5)
[4]探索文明的进路——西方媒介社会学的历史、现状与趋势[J]. 邵培仁,展宁.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5]海外中国传媒研究的知识地图[J]. 李金铨,刘兢.  开放时代. 2012(03)
[6]转型年代:效果研究的聚焦与哥伦比亚学派的兴起[J]. 周葆华.  国际新闻界. 2010(04)
[7]传播研究的哥伦比亚学派及其批评者[J]. 刘海龙.  国际新闻界. 2010(04)
[8]批判传播理论:洛文塔尔文艺研究的传播学视角和方法[J]. 甘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9]以重建社会来再造经济[J]. 孙立平.  社会学研究. 2009(02)
[10]帕森斯与默顿的结构功能主义比较分析[J]. 曲贵卿,张海涛.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8(09)

博士论文
[1]罗伯特·金·默顿传播思想及其影响研究[D]. 许多澍.吉林大学 2012
[2]拉斯韦尔战时传播理论研究[D]. 高海波.华中科技大学 2010
[3]洛文塔尔文学传播理论研究[D]. 甘锋.山东大学 2008
[4]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考察[D]. 周葆华.复旦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福柯思想与教育:一种后现代的视角[D]. 陈松.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07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207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5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