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群体传播视角下的社交网站用户集群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1 03:52
  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意见、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演变,它都发挥着值得关注的作用。网络正引领人类快步迈进信息社会,世界各国、各地区因网络而联结,形成一个全新的跨时空交往体系。在其中,人们可以高速传递和处理信息,达成即时沟通。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所谓的“地球村”正在成为现实。在这样的网络大环境中,人们的行为和心理都产生了相应的改变。大众的工作和交往模式从现实生活中逐步转移到网络中,甚至网络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大众在网络实现了跨时空的自由交往,依据自己的喜好和相关需求构建起了新的交往圈子,形成全新的网络人际关系,现实中的交际圈也被转移至网上,并呈现出新的特征。网络时代的受众逐步向多元化、小众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社交网站本身就是基于为大家提供网络化的社交服务,帮人们通过网络更好地建立和维系社交关系因而产生的,它为用户的集群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社交网站的用户群体因相似的兴趣或价值观而聚集,他们之间能够形成较为稳固的短暂的群体,并具有鲜明的特征。鉴于此,本文选取社交网站,关注社交网站用户的集群现象,通过群体特征、用户行为和群体的传播模式三方面来进行具体表现。在...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群体传播视角下的社交网站用户集群现象研究


网民使用社交网站功能

传播过程,信息,受者


又会以全新的形象循环回来,而此时的自己却可能己经对该信息感觉到较为陌生。这??一期间经历了多层接受者在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再加工传递,进而在循环传播中形成??同一信息的多种形式的分散传播。如图2所示:??发rf*者?发出fri息??????=?I?||?接受者??二次接,者?I?-又沿I??多次传递??图2信息循环传播过程图??(2)传播活动去主体化??传统意义上的传播讲究对传者、受者不同身份进行划分,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模式概括为“五W模式”:“谁说了什么一通过??什么渠道一对谁一取得什么效果”??可以清晰、简明的表述为:“传播者一讯息一媒介一受众一传播效果”?[36]??然而在社交网站上,群体成员间并不存在类似“传者”与“受者”这种身份上的??划分,参与传播活动的成员都是一个群体化的存在,在这种群体传播互动中扮演着多??元化的角色,都是作为一个群体意义上的参与者,具有群体传播活动氛围所赋予的相??应表征。网络传播打破了传者受者的定位,在网络上任何一个个体都是传播的中心,??没有所谓的传者与受者之分,用户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定与随意他人进行信息传播和互??动交流活动。在社交网站上

基本模式,过程,媒介接触,大众传媒


并依据满足的程度来进行媒介选择的调整。正如鲍尔的观点,“受众息”已经取代了?“讯息如何作用于受众”成为现如今的核心问题。[56]在现触大众传媒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受众为什么要?接触大众传媒对他们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效用?这涉及对到受众心理和,对此“使用与满足”研宄成果显著。“使用与满足”研究将受众看做是需求”的个人,他们以这些“需求”为动机产生媒介接触行为,从而使这得到满足。??受众的媒介接触过程中,社会条件因素的制约不容小觑,少儿的媒介接在家庭、学校中的处境有密切关系,成人则面临着复杂的现实环境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众多的因素。1974年,卡茨等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社会素一媒介期待一媒介接触一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1977年,日本学对该模式进行了完善,如下图所示:??V?*?I?S?■gaarnuiBWMrTr?--??,“


本文编号:3209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209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7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