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纵横家典籍《鬼谷子》说服传播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1-06-01 07:47
《鬼谷子》作为纵横家的理论著作,记录了大量纵横家进行说服性传播的思想理论,在我国古代传播学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将《鬼谷子》置于春秋战国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动机、传播内容、传播过程及技巧、传播客体、传播效果等多个维度对《鬼谷子》中的说服传播思想进行深挖,全面系统分析《鬼谷子》中的说服传播思想。《鬼谷子》中塑造了“圣人”化的传播主体形象,主张区别化地选择传播内容,以功利目的为主要传播动机。《鬼谷子》中关于说服传播过程及技巧的思想内涵丰富,主张以知晓实情为传播的准备,在传播过程中要善用辩证之法、顺应之法、心理战术,注意暗中谋划及语言的运用,并且遵循仁义原则。《鬼谷子》是说服传播思想的理论著作,《战国策》中则记载的先秦纵横策士游说活动,是对《鬼谷子》传播理论的实践,为《鬼谷子》中的传播理论提供了事实佐证。二者文史互证丰富了《鬼谷子》说服传播理论的内涵。《鬼谷子》与《修辞学》分别为东西方说服传播理论的源头,对二者说服理论进行比较,探析《鬼谷子》说服传播思想中所反映的中国古代说服传播的特色。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鬼谷子》说服传播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其传播思想框架
1.1 《鬼谷子》说服传播思想形成的背景与特定的传播情境
1.2 《鬼谷子》中的传播思想与说服性传播
1.3 《鬼谷子》中的传播思想框架分析
第2章 《鬼谷子》中关于说服传播主体、内容及动机的思想
2.1 “圣人”化的传播主体形象
2.1.1 传播主体“圣人”形象塑造
2.1.2“圣人”形象中传达的传播主体形象要求
2.1.3 传播主体内在精神的修炼
2.2 区别化的传播内容选择
2.2.1 传播内容的分类
2.2.2 区别化地选择传播内容
2.3 功利性的传播动机
2.3.1 与君主结交的交往动机
2.3.2 立身御世、扬声明名的成就动机
第3章 《鬼谷子》中关于说服传播过程及传播技巧的思想
3.1 说服传播的准备:量权揣情,知晓实情
3.2 说服传播的技巧
3.2.1 说服传播中的辩证之法:阴阳捭阖、辩证反复
3.2.2 说服传播中的顺应之法:迎合对方、等待时机
3.2.3 说服传播中的心理战术:利用心理,钳制对方
3.2.4 说服传播中的计谋策略:阴道阳取、密而自保
3.2.5 说服传播中的语言运用:善用修辞、控制出入
3.3 说服传播的原则:仁义原则
第4章 《鬼谷子》对传播客体的认知
4.1 《鬼谷子》中对传播客体的态度
4.1.1 传播客体的分类
4.1.2 对君主这一特定传播客体的态度
4.2 《鬼谷子》中对传播客体的要求
第5章《鬼谷子》中关于说服传播效果的思想
5.1 探明实情,使观点被接纳
5.2 结交君主,获得赏识
5.3 驾驭君主,得到治国机会
第6章 《战国策》中记载的“鬼谷子”说服传播行为 及包含的说服传播思想
6.1 《战国策》与《鬼谷子》的关系
6.2 《战国策》中记载的“鬼谷子”传播行为及包含的传播思想
6.2.1 《战国策》中纵横家传播行为与传播技巧分析
6.2.2 《战国策》中所包含的“鬼谷子”说服传播思想归纳
第7章 《鬼谷子》说服传播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说服理论比较
7.1 东西方说服传播源头探析
7.2 《鬼谷子》说服传播思想与《修辞学》说服传播理论比较
7.2.1 说服传播要素的比较
7.2.2 《鬼谷子》中所反映的中国古代说服传播特色
第8章 《鬼谷子》说服传播思想的价值
8.1 学术价值
8.1.1 丰富中国古代传播文化
8.1.2 对说服传播研究的丰富和发展
8.1.3 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8.2 实践指导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播辩证论:先秦辩证传播思想及其现代理论转化[J]. 邵培仁,姚锦云.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2]《鬼谷子》中的修辞思想——兼与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比较[J]. 王梦怡. 海外英语. 2012(13)
[3]《鬼谷子》校释札记[J]. 许富宏.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1(03)
[4]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融合传播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 曹漪那,蒋忠波. 中华文化论坛. 2010(04)
[5]近三十年《战国策》研究述论[J]. 柯镇昌.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8)
[6]《鬼谷子》的情报思想[J]. 许富宏. 图书与情报. 2009(06)
[7]纵横家的联盟思想及启迪——以《鬼谷子》、《战国策》为中心[J]. 王鹏,郭莹. 国际政治科学. 2009(03)
[8]浅析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理论[J]. 王培培.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02)
[9]《鬼谷子》的哲学思想[J]. 许富宏.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10]《鬼谷子》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J]. 赵逵夫.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7(01)
博士论文
[1]从血缘到地缘:春秋战国制度大变革研究[D]. 谢伟峰.陕西师范大学 2013
[2]《鬼谷子》真伪及文学价值[D]. 许富宏.西北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鬼谷子》的修辞理论与修辞技巧研究[D]. 杨卉芊.渤海大学 2014
[2]《鬼谷子》与道家道教关系研究[D]. 褚雯.南京大学 2014
[3]鬼谷子形象的流变及其文学影响[D]. 夏丹妮.四川师范大学 2013
[4]《战国策》说辞研究[D]. 白玉婕.西北师范大学 2013
[5]《战国策》语言技巧与修辞手段研究[D]. 田霞.陕西师范大学 2013
[6]《战国策》策士的论辩艺术[D]. 曹得才.重庆大学 2012
[7]解析《鬼谷子》的传播理论及应用[D]. 毕琳.西北大学 2011
[8]《战国策》士人研究[D]. 何承云.湖北大学 2011
[9]《鬼谷子》研究[D]. 梁伟伟.山东师范大学 2011
[10]传播学中国化研究的新探索[D]. 于倩.四川社会科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209977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鬼谷子》说服传播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其传播思想框架
1.1 《鬼谷子》说服传播思想形成的背景与特定的传播情境
1.2 《鬼谷子》中的传播思想与说服性传播
1.3 《鬼谷子》中的传播思想框架分析
第2章 《鬼谷子》中关于说服传播主体、内容及动机的思想
2.1 “圣人”化的传播主体形象
2.1.1 传播主体“圣人”形象塑造
2.1.2“圣人”形象中传达的传播主体形象要求
2.1.3 传播主体内在精神的修炼
2.2 区别化的传播内容选择
2.2.1 传播内容的分类
2.2.2 区别化地选择传播内容
2.3 功利性的传播动机
2.3.1 与君主结交的交往动机
2.3.2 立身御世、扬声明名的成就动机
第3章 《鬼谷子》中关于说服传播过程及传播技巧的思想
3.1 说服传播的准备:量权揣情,知晓实情
3.2 说服传播的技巧
3.2.1 说服传播中的辩证之法:阴阳捭阖、辩证反复
3.2.2 说服传播中的顺应之法:迎合对方、等待时机
3.2.3 说服传播中的心理战术:利用心理,钳制对方
3.2.4 说服传播中的计谋策略:阴道阳取、密而自保
3.2.5 说服传播中的语言运用:善用修辞、控制出入
3.3 说服传播的原则:仁义原则
第4章 《鬼谷子》对传播客体的认知
4.1 《鬼谷子》中对传播客体的态度
4.1.1 传播客体的分类
4.1.2 对君主这一特定传播客体的态度
4.2 《鬼谷子》中对传播客体的要求
第5章《鬼谷子》中关于说服传播效果的思想
5.1 探明实情,使观点被接纳
5.2 结交君主,获得赏识
5.3 驾驭君主,得到治国机会
第6章 《战国策》中记载的“鬼谷子”说服传播行为 及包含的说服传播思想
6.1 《战国策》与《鬼谷子》的关系
6.2 《战国策》中记载的“鬼谷子”传播行为及包含的传播思想
6.2.1 《战国策》中纵横家传播行为与传播技巧分析
6.2.2 《战国策》中所包含的“鬼谷子”说服传播思想归纳
第7章 《鬼谷子》说服传播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说服理论比较
7.1 东西方说服传播源头探析
7.2 《鬼谷子》说服传播思想与《修辞学》说服传播理论比较
7.2.1 说服传播要素的比较
7.2.2 《鬼谷子》中所反映的中国古代说服传播特色
第8章 《鬼谷子》说服传播思想的价值
8.1 学术价值
8.1.1 丰富中国古代传播文化
8.1.2 对说服传播研究的丰富和发展
8.1.3 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8.2 实践指导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播辩证论:先秦辩证传播思想及其现代理论转化[J]. 邵培仁,姚锦云.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2]《鬼谷子》中的修辞思想——兼与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比较[J]. 王梦怡. 海外英语. 2012(13)
[3]《鬼谷子》校释札记[J]. 许富宏.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1(03)
[4]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融合传播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 曹漪那,蒋忠波. 中华文化论坛. 2010(04)
[5]近三十年《战国策》研究述论[J]. 柯镇昌.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8)
[6]《鬼谷子》的情报思想[J]. 许富宏. 图书与情报. 2009(06)
[7]纵横家的联盟思想及启迪——以《鬼谷子》、《战国策》为中心[J]. 王鹏,郭莹. 国际政治科学. 2009(03)
[8]浅析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理论[J]. 王培培.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02)
[9]《鬼谷子》的哲学思想[J]. 许富宏.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10]《鬼谷子》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J]. 赵逵夫.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7(01)
博士论文
[1]从血缘到地缘:春秋战国制度大变革研究[D]. 谢伟峰.陕西师范大学 2013
[2]《鬼谷子》真伪及文学价值[D]. 许富宏.西北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鬼谷子》的修辞理论与修辞技巧研究[D]. 杨卉芊.渤海大学 2014
[2]《鬼谷子》与道家道教关系研究[D]. 褚雯.南京大学 2014
[3]鬼谷子形象的流变及其文学影响[D]. 夏丹妮.四川师范大学 2013
[4]《战国策》说辞研究[D]. 白玉婕.西北师范大学 2013
[5]《战国策》语言技巧与修辞手段研究[D]. 田霞.陕西师范大学 2013
[6]《战国策》策士的论辩艺术[D]. 曹得才.重庆大学 2012
[7]解析《鬼谷子》的传播理论及应用[D]. 毕琳.西北大学 2011
[8]《战国策》士人研究[D]. 何承云.湖北大学 2011
[9]《鬼谷子》研究[D]. 梁伟伟.山东师范大学 2011
[10]传播学中国化研究的新探索[D]. 于倩.四川社会科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209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209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