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公共话语空间的重构—马克思时空观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4-23 04:01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下公共话语空间的重构—马克思时空观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共话语空间的出现源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的“公共领域”概念,其中尤以德国学者尤根·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论述最为全面和充分。而传媒作为一种具有公共性质的信息传播媒介,一开始就注定了要和公共话语空间联系在一起。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媒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统领、重构了公共话语空间。时空观作为马克思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研究马克思理论的重要领域和现实课题。从实践出发,时空是实践活动的基本属性,它也必然随着人类实践水平的提高和实践形式的深化有新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虚拟时间”和“虚拟空间”的出现,让大众传媒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缩短了交往的时空距离,让我们浩瀚辽阔的地球幻化成了一个“地球村”,重构了现代社会的公共领域,推动了公共话语空间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交往的新方式。本文从马克思时空观所带来的启示入手,将公共话语空间的重构与现实的新媒体时代背景相结合,探讨媒介公共话语空间的变化及其呈现出的特点,并对如何重构、优化公共话语空间做出研究分析。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及现状,并对文章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加以解释。第二章、第三章为理论阐释,介绍时空观的理论渊源和现实意义,重点突出时空观对公共话语空间重构的启示。第四、五、六章为具体分析,研究概念界定、特点以期对于以公共领域的理论为背景的话语空间的探究做出新视角的阐释,使其在繁荣多元的时代状态下,对于社会运行提供具有时代意义的理论思考。
【关键词】:公共话语空间 马克思时空观 新媒体 重构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1.绪论10-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2
- 1.3 研究方法12-13
- 1.4 创新与目标13-14
- 2 马克思时空观的内涵14-17
- 2.1 马克思时空观的哲学背景及理论内涵14-15
- 2.2 马克思时空观的特点15-17
- 3 马克思时空观的现实意义17-21
- 3.1 马克思时空观的新发展17-18
- 3.2 马克思时空观之于公共话语空间的启示18-21
- 4 新媒体时代下的公共话语空间21-26
- 4.1 公共话语空间的界定及特征21-22
- 4.2 新媒体时代公共话语空间的拓展22-23
- 4.3 新媒体时代公共话语空间的特征23-26
- 4.3.1 主体的草根性和匿名性23-24
- 4.3.2 对话的自主性和平等性24
- 4.3.3 空间的虚拟性和互动性24-26
- 5 新媒体时代公共话语空间重构的现实背景及意义26-31
- 5.1 新媒体时代公共话语空间重构的现实背景26-27
- 5.2 公共话语空间重构的现实意义27-31
- 5.2.1 促进传播本义的复归27-28
- 5.2.2 加快民主进程的步伐28-30
- 5.2.3 构建和谐社会30-31
- 6 新媒体时代公共话语空间重构的可行性路径分析31-37
- 6.1 政府在公共话语空间重构中的可行性路径分析31-33
- 6.1.1 明确角色定位31-32
- 6.1.2 构建科学机制32
- 6.1.3 加快立法保障32-33
- 6.2 媒体在公共话语空间重构中的可行性路径分析33-34
- 6.3 公众在公共话语空间重构中的可行性路径分析34-37
- 6.3.1 身份认同与重构34-35
- 6.3.2 社会公德和新媒体素质的提升35-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2
- 致谢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喻国明;"渠道霸权"时代的终结——兼论未来传媒竞争的新趋势[J];当代传播;2004年06期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下公共话语空间的重构—马克思时空观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21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