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国际话语传播的对比研究 ——以“南海仲裁案”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08 23:32
近年来,南海问题的发展日趋国际化与复杂化,各国在南海议题的话语权争夺日趋激烈。在南海主权问题上,我国的坚定立场从未动摇,但是在国际舆论环境中却渐渐处于被动,难以得到声援。中国作为仲裁案的当事国之一,却显示出了“大国微声”的尴尬局面,其中原委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南海仲裁案”为切入点,以人民网与美国福克斯新闻网2013-2016年间有关仲裁案的新闻报道为研究样本,将长达四年的仲裁案划分为三个阶段——仲裁初期、中期和后期,逐个阶段进行对比话语分析,重点探讨中美两国的主流媒体在以仲裁案为代表的南海争端中的表现和作用,找出差距,为中国增强在南海的国际话语权提供意见和建议。在“南海仲裁案”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媒体的报道框架成熟稳定,从一开始就对当事国进行标签化定位,即菲律宾是被中国欺负的、需要美国帮助的弱小邻国,中国是为了利益不惜恶化南海局势、漠视国际法的霸道经济大国。整体来看,美国媒体在仲裁案的报道中,主要以消极框架报道中国是其最突出的特征。中国媒体在“南海仲裁案”初期,对事件的关注度与参与度较低,随着事件的发展开始发力有关话语权的争夺,并在仲裁后期中国有力而频繁的发声较为成功地扭转了美国...
【文章来源】:海南大学海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国际话语权的形成机制??如图所示,话语传播者通过话语平台渠道,向话语对象传递话语内容,话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媒体如何关注“南海仲裁案”[J]. 刘树良,赵新利. 公共外交季刊. 2016(03)
[2]从南海报道看日本媒体的倾向性——兼论我国南海问题国际传播策略[J]. 赵新利. 青年记者. 2016(13)
[3]英国《泰晤士报》涉南海问题报道探析[J]. 张鹏,刘金源. 战略决策研究. 2016(03)
[4]南海仲裁案:美菲联手打舆论战[J]. 李金明. 太平洋学报. 2016(03)
[5]中国南海维权的国际舆论环境演变——基于1982年以来国际媒体对南海问题报道的分析[J]. 鞠海龙.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5(20)
[6]菲律宾在南海主权争端上的话语权动员[J]. 方天建.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5(03)
[7]美国主流媒体对我国南海政策的误读分析——以《华盛顿邮报》为例[J]. 谢庚全.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4)
[8]基于南海争端的国家公关方式探讨[J]. 王芳. 理论与改革. 2015(04)
[9]利益冲突和观念落差:“中菲南海冲突”的对外传播话语结构及其“二次传播”效果[J]. 沈国麟,王倩. 国际新闻界. 2014(12)
[10]周边国家对南海争端的议程建构研究[J]. 吴瑛,吴秀娟,冯超. 国际新闻界. 2014(12)
硕士论文
[1]涉外争端的媒介话语分析[D]. 王旗.深圳大学 2017
[2]南海问题中的中美博弈探究[D]. 魏茗远.吉林大学 2016
[3]当他们在谈论南海时,他们在谈论什么[D]. 李薇.南京大学 2016
[4]2015年菲律宾主流媒体网站南海争端报道研究报告[D]. 尹凤云.南京大学 2016
[5]中国国际话语权问题研究[D]. 徐赛.国际关系学院 2015
[6]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理论、现状与发展策略[D]. 彭飞.华中师范大学 2013
[7]论中国主流媒体在南海争端中的作用与影响[D]. 廖雷.外交学院 2012
[8]软实力视域下的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对策研究[D]. 郭品.宁波大学 2012
[9]“中国南海问题”的话语分析[D]. 徐永东.暨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19435
【文章来源】:海南大学海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国际话语权的形成机制??如图所示,话语传播者通过话语平台渠道,向话语对象传递话语内容,话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媒体如何关注“南海仲裁案”[J]. 刘树良,赵新利. 公共外交季刊. 2016(03)
[2]从南海报道看日本媒体的倾向性——兼论我国南海问题国际传播策略[J]. 赵新利. 青年记者. 2016(13)
[3]英国《泰晤士报》涉南海问题报道探析[J]. 张鹏,刘金源. 战略决策研究. 2016(03)
[4]南海仲裁案:美菲联手打舆论战[J]. 李金明. 太平洋学报. 2016(03)
[5]中国南海维权的国际舆论环境演变——基于1982年以来国际媒体对南海问题报道的分析[J]. 鞠海龙.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5(20)
[6]菲律宾在南海主权争端上的话语权动员[J]. 方天建.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5(03)
[7]美国主流媒体对我国南海政策的误读分析——以《华盛顿邮报》为例[J]. 谢庚全.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4)
[8]基于南海争端的国家公关方式探讨[J]. 王芳. 理论与改革. 2015(04)
[9]利益冲突和观念落差:“中菲南海冲突”的对外传播话语结构及其“二次传播”效果[J]. 沈国麟,王倩. 国际新闻界. 2014(12)
[10]周边国家对南海争端的议程建构研究[J]. 吴瑛,吴秀娟,冯超. 国际新闻界. 2014(12)
硕士论文
[1]涉外争端的媒介话语分析[D]. 王旗.深圳大学 2017
[2]南海问题中的中美博弈探究[D]. 魏茗远.吉林大学 2016
[3]当他们在谈论南海时,他们在谈论什么[D]. 李薇.南京大学 2016
[4]2015年菲律宾主流媒体网站南海争端报道研究报告[D]. 尹凤云.南京大学 2016
[5]中国国际话语权问题研究[D]. 徐赛.国际关系学院 2015
[6]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理论、现状与发展策略[D]. 彭飞.华中师范大学 2013
[7]论中国主流媒体在南海争端中的作用与影响[D]. 廖雷.外交学院 2012
[8]软实力视域下的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对策研究[D]. 郭品.宁波大学 2012
[9]“中国南海问题”的话语分析[D]. 徐永东.暨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19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219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