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使用、信息认知能力与公众的环境科学知识获
发布时间:2021-06-19 11:17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的数据,使用回归分析研究了媒介使用和信息认知能力对于公众环境科学知识获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媒介使用能够同时提升客观环境知识水平和主观环境知识感知,信息认知能力在媒介使用与客观/主观环境知识间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具体的媒介效果分析显示,传统媒介使用对于客观/主观环境知识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新媒介使用只与客观环境知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传统媒介中,报纸使用与客观/主观环境知识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杂志使用仅与客观环境知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广播与电视使用仅与主观环境知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新媒介中,互联网使用能够同时对客观/主观环境知识产生积极影响,手机使用与环境知识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文章还讨论了研究发现在政策层面的意义。
【文章来源】:科学学研究. 2017,35(04)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
1.1 环境知识的概念、作用与测度
1.2 传播媒介、信息认知能力与科学知识获取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变量选择与描述
(1)研究变量
(2)解释变量
(3)控制变量
3 研究结果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青少年气候变化及环保意识调查报告[J]. 翟子豪. 教育研究. 2015(11)
[2]我国高校学生信息和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和分析[J]. 张晓娟,李淑媛,张寒露. 图书情报知识. 2014(05)
[3]我国涉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应对分析[J]. 姜华. 环境保护. 2013(13)
[4]公众诉求与城市环境治理[J]. 郑思齐,万广华,孙伟增,罗党论. 管理世界. 2013(06)
[5]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三种媒介素养及其关系[J]. 彭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6]经济高速成长期下的国民环境意识——基于北京市民环境意识抽样调查资料[J]. 王琪延,罗栋. 中国统计. 2010(01)
[7]广州市居民环境意识现状及其原因分析——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个案[J]. 马天芳. 城市发展研究. 2003(03)
本文编号:3237713
【文章来源】:科学学研究. 2017,35(04)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
1.1 环境知识的概念、作用与测度
1.2 传播媒介、信息认知能力与科学知识获取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变量选择与描述
(1)研究变量
(2)解释变量
(3)控制变量
3 研究结果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青少年气候变化及环保意识调查报告[J]. 翟子豪. 教育研究. 2015(11)
[2]我国高校学生信息和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和分析[J]. 张晓娟,李淑媛,张寒露. 图书情报知识. 2014(05)
[3]我国涉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应对分析[J]. 姜华. 环境保护. 2013(13)
[4]公众诉求与城市环境治理[J]. 郑思齐,万广华,孙伟增,罗党论. 管理世界. 2013(06)
[5]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三种媒介素养及其关系[J]. 彭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6]经济高速成长期下的国民环境意识——基于北京市民环境意识抽样调查资料[J]. 王琪延,罗栋. 中国统计. 2010(01)
[7]广州市居民环境意识现状及其原因分析——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个案[J]. 马天芳. 城市发展研究. 2003(03)
本文编号:3237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237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