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新生活运动与国家观念建构

发布时间:2021-06-23 06:41
  “新生活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一场长达15年的社会运动,这场运动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初期,国民党领导下的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其统治的合法性也遭遇了很大的危机。为了重新建立起统治的合法性以及应对国家和民族面临的灾难,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发动了新生活运动,这场运动以“礼义廉耻”为基本准则,以改造国民的“衣食住行”为实行起点,以国民生活生产化、艺术化、军事化为追求目标,运动开始后迅速波及全国大部分省市。新生活运动的推行和发展过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重建国民政府统治的合法性作出了努力,并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新生活运动也建构着国人的现代国家观念。本文将对运动的概况作一简单的回顾,分析新生活运动的组织者如何借助于媒介来推动新生活运动,并探讨新生活运动与传播媒介如何在互动中建构着现代民族国家观念。新生活运动使近代以来形成的现代国家观念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传播,该运动中国家观念建构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在当今时代仍然拥有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相关研究概况
    一、新生活运动相关研究
        (一) 著作中涉及新生活运动
        (二) 论文中的新生活运动
        (三) 大陆以外对新生活运动的研究
    二、近现代国家观念研究
    三、传媒与国家观念建构的关系研究
第二章 现代国家的建构性与新生活运动
    一、现代国家的建构性
    二、新生活运动和国家观念建构
        (一) 为何发动新生活运动
        (二) 新生活运动与国家建构有何关系
第三章 新生活运动的实践
    一、新生活运动的发动
    二、新生活运动的发展与主要内容
        (一) 抗战前的新生活运动
        (二)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生活运动
第四章 运动中的传媒与国家观念建构
    一、新生活运动中的传媒
        (一) 印刷媒介
        (二) 口语媒介
        (三) 国货运动
        (四) 其他媒介
    二、新运中媒介如何建构国家观念
        (一) 媒介话语建构国家观念
        (二) 视觉媒介建构国家观念
        (三) 多种媒介综合建构国家观念
    三、媒介建构了何种国家观念
        (一) 新生活运动与民族主义观念
        (二) 新生活运动与主权观念
        (三) 新生活运动与国民观念
        (四) 新生活运动与文化观念
第五章 新生活运动与国家观念建构的分析和思考
    一、媒介建构的影响
        (一) 新生活运动中传媒建构国家观念的价值
        (二) 新生活运动中传媒建构国家观念的教训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观念建构的思考
        (一) 改革开放新时期仍然面临国家观念建构的需求
        (二) 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观念建构的基本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建立在文化认同上的社会共识[J]. 张涛甫.  社会观察. 2014(09)
[2]无锡历史上第一次集体婚礼[J]. 魏菊仙.  档案与建设. 2013(11)
[3]1934年社会舆论对新生活运动的回应——以《申报》为中心[J]. 王晓辉,沈世培.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4]时间与空间:民族话语的伺机表达——《文艺月刊》(1930—1937)编辑主体分析[J]. 韩雪临.  文艺争鸣. 2012(07)
[5]变化中的国家认同——对中国国家观念史的研究述评[J]. 姚大力.  原道. 2010(00)
[6]辛亥时期的国民观念启蒙——以《杭州白话报》为例[J]. 薛燕.  浙江档案. 2011(12)
[7]1934年《申报》广告中的新生活运动[J]. 徐威.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10)
[8]抗战文化语境下蒋介石新生活运动评析[J]. 邓辉.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08)
[9]国旗意识与国家观念——读《五星红旗》系列作品[J]. 蔡向东.  中关村. 2011(02)
[10]合理性与历史错位:试论抗战前的新生活运动(1934—1937)[J]. 李新冲.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09(04)

硕士论文
[1]国货广告中的民族图景[D]. 吴新攀.安徽大学 2010
[2]从新生活运动看蒋介石的社会教育思想[D]. 张议学.曲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44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244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1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