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益传播的应用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5 02:51
微信近几年发展迅速,尤其自2013年8月微信5.0版上线以来,微信的支付功能大大提高了公益传播的效率与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格局。因此本文主要对微信公益传播的应用及对策进行研究。本文采用个案分析法、文献研究法以及文本分析法对微信公益传播进行探析,通过对微信公益传播的概况、特点及作用进行分析,总结出微信公益传播的应用形态,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对策,以促进微信公益传播有更长足的发展。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选题的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微信公益传播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以及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即本文的第一章,主要概述了微信与公益传播的概念、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微信公益传播发展的生态环境。第三部分为本文的主体,分为三章。本文第二章多角度地剖析了微信公益传播的特点,如用户联系密切、传播方式多元化、即时便捷、互动性强以及募集资金快捷等。第三章将微信公益传播的应用类型分为个人主导型、公众账号主导型、微信群主导型、朋友圈主导型四类。本文第三部分为第四章,主要对微信在公益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比如微信公益传播能提高人们对慈善的接受度,增强公益传...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
0.2 研究目的和意义
0.3 研究历史与现状
0.3.1 微信研究现状
0.3.2 公益传播研究现状
0.4 研究方法
0.4.1 个案分析法
0.4.2 文献研究法
0.4.3 文本分析法
1 微信公益传播概述
1.1 微信与公益传播的概念
1.1.1 微信的概念
1.1.2 公益传播的概念
1.2 微信公益传播发展历史
2 微信公益传播的特点
2.1 微信公益传播用户联系密切
2.2 微信公益传播形式多元化
2.3 微信公益传播即时便捷
2.4 微信公益传播互动性强
2.5 微信公益传播募集资金快捷
3 微信公益传播的应用类型
3.1 个人主导型
3.2 公众账号主导型
3.3 微信群主导型
3.4 朋友圈主导型
4 微信公益传播的作用
4.1 提高人们对公益慈善的接受度
4.2 增强公益传播的透明度及可信度
4.3 方便微信用户传播爱心
5 微信公益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5.1 微信公益传播存在的问题
5.1.1 微信公益传播表现形式同质化
5.1.2 微信公益传播有相对封闭性
5.1.3 微信公益公众号受限制
5.1.4 微信公益传播监管不足
5.2 完善微信公益传播的对策
5.2.1 创新表现形式,强化自身特点
5.2.2 加强微信与传统媒体在公益传播中的配合
5.2.3 适当放宽对微信公益公众账号的限制
5.2.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微信公益传播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产物的传播学探析——以腾讯微信为例[J]. 赵桐羽. 东南传播. 2013(07)
[2]微信和微博的差异以及微信发展策略[J]. 王梁. 现代视听. 2013(07)
[3]微信传播模式探析[J]. 单晓彤. 新闻世界. 2013(02)
[4]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 党昊祺. 东南传播. 2012(07)
[5]从传播学角度看微信的兴起[J]. 方志鑫,蔡莉白.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2(02)
硕士论文
[1]自媒体时代微博公益传播研究[D]. 杨萍.西南大学 2012
[2]中国互联网公益传播模式初探[D]. 赵华.兰州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48341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
0.2 研究目的和意义
0.3 研究历史与现状
0.3.1 微信研究现状
0.3.2 公益传播研究现状
0.4 研究方法
0.4.1 个案分析法
0.4.2 文献研究法
0.4.3 文本分析法
1 微信公益传播概述
1.1 微信与公益传播的概念
1.1.1 微信的概念
1.1.2 公益传播的概念
1.2 微信公益传播发展历史
2 微信公益传播的特点
2.1 微信公益传播用户联系密切
2.2 微信公益传播形式多元化
2.3 微信公益传播即时便捷
2.4 微信公益传播互动性强
2.5 微信公益传播募集资金快捷
3 微信公益传播的应用类型
3.1 个人主导型
3.2 公众账号主导型
3.3 微信群主导型
3.4 朋友圈主导型
4 微信公益传播的作用
4.1 提高人们对公益慈善的接受度
4.2 增强公益传播的透明度及可信度
4.3 方便微信用户传播爱心
5 微信公益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5.1 微信公益传播存在的问题
5.1.1 微信公益传播表现形式同质化
5.1.2 微信公益传播有相对封闭性
5.1.3 微信公益公众号受限制
5.1.4 微信公益传播监管不足
5.2 完善微信公益传播的对策
5.2.1 创新表现形式,强化自身特点
5.2.2 加强微信与传统媒体在公益传播中的配合
5.2.3 适当放宽对微信公益公众账号的限制
5.2.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微信公益传播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产物的传播学探析——以腾讯微信为例[J]. 赵桐羽. 东南传播. 2013(07)
[2]微信和微博的差异以及微信发展策略[J]. 王梁. 现代视听. 2013(07)
[3]微信传播模式探析[J]. 单晓彤. 新闻世界. 2013(02)
[4]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 党昊祺. 东南传播. 2012(07)
[5]从传播学角度看微信的兴起[J]. 方志鑫,蔡莉白.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2(02)
硕士论文
[1]自媒体时代微博公益传播研究[D]. 杨萍.西南大学 2012
[2]中国互联网公益传播模式初探[D]. 赵华.兰州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48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248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