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国共两党广播宣传研究(1937-1949)

发布时间:2021-08-13 22:06
  宣传工作历来为国共两党所重视。在无线电广播这种新兴的传播媒介传入中国之前,国共两党宣传工作的开展较多的依靠报纸、杂志等诸如此类传统的传播媒介。无线电广播在中国诞生之后,凭借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成为国共两党宣传工作中重要的宣传工具。1937-1949年,中国处于战争的硝烟中,而自战争产生以来,舆论就与之相伴而行,每一场战争都存在两个战场:一个是炮火纷飞的武力战场,一个是没有硝烟的宣传舆论战场。无线电广播作为那个时期舆论战场上的锐利武器,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广播宣传的内容以抗日为主,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最后的胜利,除去骁勇善战、指挥得当等原因,在舆论战场上利用无线电广播展开的宣传攻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国共两党广播宣传的研究,能够了解不同时期广播在国共两党宣传工作中发挥的效用,并可以从国共两党广播宣传的工作中总结出经验,对当今党的宣传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论文从如下四章进行论述:开篇为导论,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综述和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一章简...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论证
        (一) 理论意义
        (二) 学术价值
        (三) 现实作用
    二、 学术史综述
        (一) 资料汇编类
        (二) 地方志书
        (三) 报刊、杂志类
        (四) 回忆录、文集、报告
        (五) 相关学术论著
        (六) 学术论文
    三、 学术要点
        (一) 学术重点
        (二) 学术难点
        (三) 学术创新点
    四、 相关界定
        (一) 概念界定
        (二) 时间界定
第一章 无线电广播事业的诞生及抗战前国民党的广播宣传
    一、 无线电广播事业的诞生
        (一) 无线电报的传入
        (二) 无线电广播人才的培养
        (三) 无线电广播的设备基础
        (四) 无线电广播事业在中国的诞生及早期中国境内的广播电台
        (五) 早期广播管理条例
    二、 国民党广播事业的建立及抗战前的广播宣传
        (一) 国民党喉舌——南京中央广播电台
        (二) 与政治同步的广播宣传
        (三) 抗日救亡呼声下的广播宣传
第二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广播宣传
    一、 国民党的广播宣传
        (一) 广播宣传内容
        (二) 受众人群
        (三) 宣传效果
    二、 共产党的广播宣传
        (一) 延安新华人民广播电台的创立
        (二) 广播宣传内容
        (三) 受众人群
        (四) 宣传效果
    三、 个案——皖南事变的广播宣传
        (一) 事件回顾
        (二) 国共两党的广播宣传战
        (三) 宣传效果
第三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广播宣传
    一、 国民党的广播宣传及其广播事业在大陆的终结
        (一) 战后国民党广播事业的发展
        (二) 国民党的广播宣传及其广播事业在大陆的终结
    二、 共产党的广播宣传
        (一) 解放区广播电台概述
        (二) 广播宣传内容
        (三) 宣传效果
        (四) 个案——“济南特别市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宣传
第四章 国共两党广播宣传的历史思考
    一、 国共两党广播宣传的对比
        (一) 抗日战争时期广播宣传的“一致对外”
        (二) 解放战争时期广播宣传的“针锋相对”
        (三) 可转变为历史经验的缺点
    二、 国共两党广播宣传的当代启示
        (一) 宣传工作要以现实为导向
        (二) 宣传工作要坚持走群众路线
        (三) 宣传工作要重视高科技手段的应用
        (四) 宣传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341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341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4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