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中音频应用的创新与拓展状况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5 06:15
传统上为人们所熟知的音频应用主要是智能端的音乐APP和网络电台APP,在互联网比较自由宽松的的发展环境下,随着用户对声音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和分众化,听觉文化逐渐觉醒,技术的创新驱动使得声音以各种新的方式和功能属性被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在音频市场上,各类智能化和场景化的音频应用悄然而生,从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到沉浸式游戏和有声读物,从声音社交软件到声音助眠应用,不论是生活、娱乐还是社交和医疗,音频被应用在互联网的各个领域,声音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发生着重大变革,各类以音频为主打元素的应用不断创新推出,由此产生了音频在各个领域的创新型应用,音频产业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新样态和新面貌。本文梳理了目前互联网平台上的音频应用现状,通过观察各类应用的形态和特色,亲身试用并记录使用感受,主要从技术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服务创新四个角度归纳整合了音频的创新应用,探索了受众在不同场景下对声音需求的心理因素以及音频在传播过程中衍生出的新样态,发掘该音频应用的感官体验和创新价值。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大学生群体为例,考察青年受众对创新类音频应用的认知、意愿以及市场需求情况。通过观察市场上青年受众的接触和使用情...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受访者性别分布情况
大部分人更喜欢结合听觉和视觉感官的形式,在“只看不听”和“只听不看”中,更多人偏好“只听声音”而不是“只看画面”。图4-2 受访者的感官偏好Figure 4-2 respondents' sensory preferences从受访者的声音感知能力来看,有 13.95%的人认为自己对于声音非常敏感,43.41%的人认为自己对于声音比较敏感,37.98%的人认为自己对于声音的敏感程度一般,只有 4.65%的人认为自己不敏感,由此可以看出多数人对于声音还是比较敏感的,有部分人对于声音非常敏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对声音不敏感。图4-3 受访者声音感知能力Figure 4-3 respondents' voice perception从受访者的声音追求程度来看,68.4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并不声控
只有 4.65%的人认为自己不敏感,由此可以看出多数人对于声音还是比较敏感的,有部分人对于声音非常敏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对声音不敏感。图4-3 受访者声音感知能力Figure 4-3 respondents' voice perception从受访者的声音追求程度来看,68.4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并不声控,但是对好听的声音有好感,26.1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重度声控,好听的声音可以使自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影像空间的声音营造[J]. 刘丽萨,刘蒙娜. 现代电影技术. 2019(03)
[2]听觉文化研究的理论溯源及发展轨迹[J]. 邢馨月.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01)
[3]2018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短视频崛起最为抢眼[J]. 城市党报研究. 2018(12)
[4]网络音频平台的发展趋势[J]. 弓晓琳. 现代农村科技. 2018(11)
[5]数字“新声活”:融媒场景中移动音频的知识传播与实践[J]. 李淼. 中国编辑. 2018(09)
[6]人工+智能语言翻译的现状与发展[J]. 邵华,杨晓峰. 电子世界. 2018(16)
[7]音频内容产业发展与听觉文化觉醒[J]. 李秀丽. 新闻传播. 2018(15)
[8]社交场景用户体验再升级——智媒时代音频传播观察之一[J]. 宫承波,陈曦. 新闻论坛. 2018(03)
[9]网络“食音”文化的生成机制[J]. 张璐璐. 青年记者. 2018(17)
[10]一种声音社交软件的市场应用分析[J]. 鲁意,李文华,王晶. 现代商业. 2018(14)
博士论文
[1]声音体验[D]. 芦影.中央美术学院 2017
[2]基于听觉仿生的目标声音识别系统研究[D]. 张文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2
硕士论文
[1]声音艺术的媒介语言研究[D]. 王诗颖.中央美术学院 2017
[2]网络音频的传播机制及传播特性研究[D]. 张俏妍.辽宁大学 2016
[3]听觉的建构[D]. 郭达飞.南京艺术学院 2014
[4]体感游戏中的声音实时生成与用户感知体验研究[D]. 闫屾.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19163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受访者性别分布情况
大部分人更喜欢结合听觉和视觉感官的形式,在“只看不听”和“只听不看”中,更多人偏好“只听声音”而不是“只看画面”。图4-2 受访者的感官偏好Figure 4-2 respondents' sensory preferences从受访者的声音感知能力来看,有 13.95%的人认为自己对于声音非常敏感,43.41%的人认为自己对于声音比较敏感,37.98%的人认为自己对于声音的敏感程度一般,只有 4.65%的人认为自己不敏感,由此可以看出多数人对于声音还是比较敏感的,有部分人对于声音非常敏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对声音不敏感。图4-3 受访者声音感知能力Figure 4-3 respondents' voice perception从受访者的声音追求程度来看,68.4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并不声控
只有 4.65%的人认为自己不敏感,由此可以看出多数人对于声音还是比较敏感的,有部分人对于声音非常敏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对声音不敏感。图4-3 受访者声音感知能力Figure 4-3 respondents' voice perception从受访者的声音追求程度来看,68.4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并不声控,但是对好听的声音有好感,26.1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重度声控,好听的声音可以使自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影像空间的声音营造[J]. 刘丽萨,刘蒙娜. 现代电影技术. 2019(03)
[2]听觉文化研究的理论溯源及发展轨迹[J]. 邢馨月.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01)
[3]2018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短视频崛起最为抢眼[J]. 城市党报研究. 2018(12)
[4]网络音频平台的发展趋势[J]. 弓晓琳. 现代农村科技. 2018(11)
[5]数字“新声活”:融媒场景中移动音频的知识传播与实践[J]. 李淼. 中国编辑. 2018(09)
[6]人工+智能语言翻译的现状与发展[J]. 邵华,杨晓峰. 电子世界. 2018(16)
[7]音频内容产业发展与听觉文化觉醒[J]. 李秀丽. 新闻传播. 2018(15)
[8]社交场景用户体验再升级——智媒时代音频传播观察之一[J]. 宫承波,陈曦. 新闻论坛. 2018(03)
[9]网络“食音”文化的生成机制[J]. 张璐璐. 青年记者. 2018(17)
[10]一种声音社交软件的市场应用分析[J]. 鲁意,李文华,王晶. 现代商业. 2018(14)
博士论文
[1]声音体验[D]. 芦影.中央美术学院 2017
[2]基于听觉仿生的目标声音识别系统研究[D]. 张文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2
硕士论文
[1]声音艺术的媒介语言研究[D]. 王诗颖.中央美术学院 2017
[2]网络音频的传播机制及传播特性研究[D]. 张俏妍.辽宁大学 2016
[3]听觉的建构[D]. 郭达飞.南京艺术学院 2014
[4]体感游戏中的声音实时生成与用户感知体验研究[D]. 闫屾.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19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419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