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解释性报道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9 11:30
突发事件的报道是新闻报道一个重要类型。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频发,给经济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影响,新闻媒体作为“瞭望者”和“监督者”,对影响社会进程的重大突发事件应有详尽的报道和深层次的分析和解释,才可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传播功能。随着新闻理念与业务的提升,加之“非典”之后《突发事件应对法》与《政府信息公开法》的公布,我国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无论从信息量还是从方式来看,相较于传统报道模式来说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应看到,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报道在更深层面还有拓展空间,在剖析突发事件形成的原因、发展、结果、以及突发事件善后等多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上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在解释性分析和影响探究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之处。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必须对事物有全方位的把握,通过现象看本质,只有充分的理解我们要关注的事物才能对其有足够的了解,才能从根本上认识一个事物的完整性。然而,理解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要想理解研究对象就必须对其作出解释,通过具体的解释活动得出需要了解的信息和结论,并对将来类似的事件或事物产生一种预测作用。新闻的内涵就是把新近发生的事实通过一定的手段传播出去;而新闻总是以文本的形式存在...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动因
二、选题价值
(一) 有助于信息公开条件下突发事件传播效果的提升
(二) 有利于改进解释性报道,确立新媒体时代报刊的生存优势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分析
(二) 个案研究
(三) 比较研究
五、研究创新与局限
(一) 研究创新
(二) 研究局限
第二章 突发事件解释性报道及其发展
一、解释性报道及其发展
二、突发事件中新闻报道的影响因素
三、突发事件解释性报道的意义
第三章 《南方都市报》、《中国新闻周刊》关于“温州动车事故”解释性报道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思路
(一) 案例回顾
(二) 文本选取
(三) 研究思路
二、《南方都市报》报道分析
(一) 报道角度
(二) 新闻结构
(三) 信息来源
(四) 背景材料
三、《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分析
(一) 报道角度
(二) 新闻结构
(三) 消息来源
(四) 新闻背景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小结
二、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突发事件下的门户网站报道现状分析[J]. 谌利. 青年文学家. 2012(10)
[2]从温州动车事故处理看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J]. 曹鎏. 行政法学研究. 2012(01)
[3]惊天动车[J]. 中国新闻周刊. 2011(28)
[4]微博与突发事件的传播——以宜黄强拆事件为例[J]. 孟令俊. 华中人文论丛. 2010(02)
[5]浅析西方解释性报道的历史成因[J]. 廖俊玉. 南方论刊. 2010(07)
[6]以“杭州飙车案”为例谈解释性报道写作[J]. 程远州. 青年记者. 2009(24)
[7]如何做好突发事件报道?——以汶川特大地震报道为例[J]. 柯昌万. 江苏教育通讯. 2009(03)
[8]中国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不足和反思——以《法制日报》对“问题奶粉事件”的报道为例[J]. 武国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03)
[9]突发事件让媒体发言——从危机传播管理看突发事件应对法第57条的修改[J]. 陈力丹,吴璟薇.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07(Z1)
[10]一组解释性报道的范本——2007年普利策奖国际报道奖获奖作品简析[J]. 刘鑫,张咏华. 新闻记者. 2007(08)
博士论文
[1]突发事件信息提取研究[D]. 杨尔弘.北京语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新闻周刊突发事件报道策划研究[D]. 王婧.华中科技大学 2009
[2]论解释性报道的三大理念创新[D]. 张芬.华中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44786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动因
二、选题价值
(一) 有助于信息公开条件下突发事件传播效果的提升
(二) 有利于改进解释性报道,确立新媒体时代报刊的生存优势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分析
(二) 个案研究
(三) 比较研究
五、研究创新与局限
(一) 研究创新
(二) 研究局限
第二章 突发事件解释性报道及其发展
一、解释性报道及其发展
二、突发事件中新闻报道的影响因素
三、突发事件解释性报道的意义
第三章 《南方都市报》、《中国新闻周刊》关于“温州动车事故”解释性报道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思路
(一) 案例回顾
(二) 文本选取
(三) 研究思路
二、《南方都市报》报道分析
(一) 报道角度
(二) 新闻结构
(三) 信息来源
(四) 背景材料
三、《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分析
(一) 报道角度
(二) 新闻结构
(三) 消息来源
(四) 新闻背景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小结
二、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突发事件下的门户网站报道现状分析[J]. 谌利. 青年文学家. 2012(10)
[2]从温州动车事故处理看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J]. 曹鎏. 行政法学研究. 2012(01)
[3]惊天动车[J]. 中国新闻周刊. 2011(28)
[4]微博与突发事件的传播——以宜黄强拆事件为例[J]. 孟令俊. 华中人文论丛. 2010(02)
[5]浅析西方解释性报道的历史成因[J]. 廖俊玉. 南方论刊. 2010(07)
[6]以“杭州飙车案”为例谈解释性报道写作[J]. 程远州. 青年记者. 2009(24)
[7]如何做好突发事件报道?——以汶川特大地震报道为例[J]. 柯昌万. 江苏教育通讯. 2009(03)
[8]中国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不足和反思——以《法制日报》对“问题奶粉事件”的报道为例[J]. 武国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03)
[9]突发事件让媒体发言——从危机传播管理看突发事件应对法第57条的修改[J]. 陈力丹,吴璟薇.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07(Z1)
[10]一组解释性报道的范本——2007年普利策奖国际报道奖获奖作品简析[J]. 刘鑫,张咏华. 新闻记者. 2007(08)
博士论文
[1]突发事件信息提取研究[D]. 杨尔弘.北京语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新闻周刊突发事件报道策划研究[D]. 王婧.华中科技大学 2009
[2]论解释性报道的三大理念创新[D]. 张芬.华中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44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444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