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公众同情在微博平台的构建与影响研究 ————以“赵宇制止施暴被拘案”为例

发布时间:2023-03-07 18:09
  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各种新型媒体层出不穷,新浪微博作为其中代表吸引了大批用户,成为中国目前最受欢迎的媒介平台之一。在很多热点事件当中,每一个网友都可以通过平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展示自己的看法。公众开始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渐渐转变成为主动的传播参与者。同时,中国当前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关键阶段,社会结构变迁、公民自我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的逐步提升以及现代社会对于“公共性”的需求,这些均推动了公共参与的兴起。作为公共参与的一种形式,公众同情依靠的是群众的集体情绪,与以往基于交往理性的公共舆论不尽相同,基于公众同情的公共参与多受感情或情绪驱动。本篇论文使用案例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以“赵宇制止施暴被拘案”为例,探讨多元社会行为体在微博平台是如何构建和调动公众同情的以及它产生的影响。分析发现,当事人主要通过文字结合图片和视频等多方位展示,调动情感与道德力量等策略;媒体主要利用构建争议性标题,悲情叙述和同类人写作等策略;普通公众则主要通过呼吁式发言,讽刺暗喻式发言以及渲染悲剧式发言等方式。上述行为体共同激发与构建了公众同情。同时,公众同情产生了推进事件发展、引起舆论热点以及诱发非理性情绪等相关影响,展...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案例分析法
        1.3.2 文本分析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概念阐释
    2.1 概念阐释
        2.1.1 公共参与
        2.1.2 公众同情
            2.1.2.1 公众同情的概念
            2.1.2.2 公众同情的特征
                2.1.2.2.1 公众同情的社会性
                2.1.2.2.2 公众同情的批判性
                2.1.2.2.3 公众同情的易被操控性
    2.2 研究现状
        2.2.1 对公共参与的研究
            2.2.1.1 公共参与理论
            2.2.1.2 新媒体与公共参与
        2.2.2 对公众同情的研究
            2.2.2.1 公众同情产生的原因
            2.2.2.2 公众同情形成的影响
        2.2.3 公众同情与媒体
            2.2.3.1 传统媒体与公众同情
            2.2.3.2 新媒体与公众同情
第三章 微博用户激发公众同情的话语策略分析
    3.1 当事者的同情话语构建
        3.1.1 赵宇及其家属
            3.1.1.1 多形式展现
            3.1.1.2 调动情感与道德力量
        3.1.2 受害女子
    3.2 媒体的同情话语构建
        3.2.1 构建争议性标题
        3.2.2 悲情叙事
        3.2.3 “同类人”写作策略激发同情
    3.3 普通公众的同情话语构建
        3.3.1 呼吁式发言
        3.3.2 讽刺暗喻式发言
        3.3.3 渲染悲剧式发言
第四章 公众同情对事件进程的影响
    4.1 公众同情推进事件发展
        4.1.1 主流媒体发声
        4.1.2 相关部门参与
        4.1.3 当事人命运改写
    4.2 公众同情引起舆论热点
    4.3 公众同情诱发非理性情绪
        4.3.1 福州公安成为众矢之的
        4.3.2 司法公平受到质疑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5.1 新媒体的传播特征与公众同情的构建
    5.2 公众同情对中国公共生活的意义
    5.3 研究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57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757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a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