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移动社交网络中的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7 23:16
在信息革命和Web2.0技术的时代,移动设备成为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颠覆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智能终端(手机)与移动社交网络(MSNS)的普及率大大提高,已经成为人们表达自由、建立网络、检索信息以及维持与亲朋好友和陌生人联系的网络普遍媒介,其在便利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隐含着巨大的信息安全风险,尤其是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方面越来越像悬挂在生活和生命上方的一个探头。本文在对智能手机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现状的调查中发现,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移动社交网络APP,这些APP且有意或无意地公开了用户大量的个人信息,如我国的微信、微博、淘宝等互联网巨头通过这些APP可以非常精确地知道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例如消费情况与社交关系;用户在使用移动社交网络时没有认识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使用行为习惯不谨慎,忽视了网络社交活动信息以及行为、爱好预测类信息的威胁;用户对手机APP获取的权限较宽容,没有意识到手机获取位置、联系人权限会泄露个人信息;智能手机终端尤其是在Android系统环境下潜在的漏洞易遭受到木马、病毒或恶意程序等的攻击;我国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不完善,导...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统计分析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
2.1 社交网络(SNS)
2.2 移动社交网络(MSNS)
2.2.1 移动社交网络的概念
2.2.2 移动社交网络的优势及劣势
2.3 个人信息及保护
第三章 移动社交网络与个人信息
3.1 移动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使用情况现状
3.1.1 用户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
3.1.2 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进展
3.2 移动社交网络对个人信息的威胁现状分析
3.2.1 移动社交网络站点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3.2.2 各移动社交网络平台对个人信息使用不当
3.2.3 移动社交网络终端的威胁
第四章 移动智能终端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情况调查分析
4.1 调查方案设计及调查过程
4.1.1 调查内容
4.1.2 调查对象及调查方式
4.1.3 预调查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1 用户基本信息分析
4.2.2 用户使用APP的行为习惯分析
4.2.3 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分析
4.3 调查结果分析
4.3.1 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行为习惯
4.3.2 用户允许APP访问的权限
4.3.3 用户个人的信息保护意识与手段
4.3.4 专项立法与维权途径
第五章 移动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分析
5.1 移动社交APP访问手机权限
5.1.1 访问位置权限会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
5.1.2 访问联系人权限会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
5.2 用户自身行为习惯不安全及缺乏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5.3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缺失
5.3.1 我国缺少专门的个人信息立法
5.3.2 立法缺失造成的影响
第六章 移动社交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6.1 利用现代化技术填补漏洞
6.2 用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提高个人保护意识
6.2.1 提高位置安全的意识
6.2.2 提高通讯录安全的意识
6.2.3 提升个人防护意识
6.2.4 谨慎透露个人信息
6.2.5 杜绝侥幸心理
6.3 完善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
6.3.1 加快立法保障
6.3.2 增强维权渠道
6.3.3 规范行业准则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本文编号:3785529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统计分析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
2.1 社交网络(SNS)
2.2 移动社交网络(MSNS)
2.2.1 移动社交网络的概念
2.2.2 移动社交网络的优势及劣势
2.3 个人信息及保护
第三章 移动社交网络与个人信息
3.1 移动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使用情况现状
3.1.1 用户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
3.1.2 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进展
3.2 移动社交网络对个人信息的威胁现状分析
3.2.1 移动社交网络站点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3.2.2 各移动社交网络平台对个人信息使用不当
3.2.3 移动社交网络终端的威胁
第四章 移动智能终端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情况调查分析
4.1 调查方案设计及调查过程
4.1.1 调查内容
4.1.2 调查对象及调查方式
4.1.3 预调查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1 用户基本信息分析
4.2.2 用户使用APP的行为习惯分析
4.2.3 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分析
4.3 调查结果分析
4.3.1 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行为习惯
4.3.2 用户允许APP访问的权限
4.3.3 用户个人的信息保护意识与手段
4.3.4 专项立法与维权途径
第五章 移动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分析
5.1 移动社交APP访问手机权限
5.1.1 访问位置权限会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
5.1.2 访问联系人权限会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
5.2 用户自身行为习惯不安全及缺乏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5.3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缺失
5.3.1 我国缺少专门的个人信息立法
5.3.2 立法缺失造成的影响
第六章 移动社交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6.1 利用现代化技术填补漏洞
6.2 用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提高个人保护意识
6.2.1 提高位置安全的意识
6.2.2 提高通讯录安全的意识
6.2.3 提升个人防护意识
6.2.4 谨慎透露个人信息
6.2.5 杜绝侥幸心理
6.3 完善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
6.3.1 加快立法保障
6.3.2 增强维权渠道
6.3.3 规范行业准则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本文编号:3785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785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