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户外音乐节研究 ————以迷笛音乐节为例
发布时间:2023-05-09 22:11
2000年以来,户外音乐节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数量不断增加、市场不断细分,从省会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拓展。虽然总体看来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但是随着近年来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户外音乐节的数量和参与的人数都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发展迅猛。然而学术界对户外音乐节的关注度还不是很高,对户外音乐节的研究还远远跟不上户外音乐节的发展。研究主要集中于户外音乐节的传播策略、发展状况以及户外音乐节带来的盈利方面等,对于户外音乐节的文化研究这一块涉及较少。户外音乐节的存在于参与者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建构了怎样的文化意义?本研究在对已有研究与媒体解读的梳理之上,使用参与式观察、半结构访谈的方法,从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出发,研究分析了户外音乐节何以作为一种互动仪式而存在,以及其如何形成互动仪式链并发挥其文化价值的。在互动仪式链视角看来,户外音乐节将具有相同的认同的人聚集起来,以其特有的情境建构为参与者塑造了一个互动仪式的场域,激活了线上线下循环互动的社群,并以此产生情感能量的累积和成员身份符号的转化。最终,户外音乐节依靠其互动仪式链发挥文化价值,对建设社会精神文明起促进作用。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2 户外音乐节的发展历史
2.1 从“伍德斯托克”到中国户外音乐节
2.2 一个典型案例:迷笛音乐节
3 情境:户外音乐节互动仪式的起始条件
3.1 周期性聚集:身体的亲身在场
3.2 超常态体验:对局外人设限制
3.3 程式化规则:共同焦点与行动
3.4 平等式氛围:共享情感和信仰
4 互动:户外音乐节互动仪式的运行过程
4.1 从陌生到熟悉:网络空间中的自组织
4.2 从想象到真实:音乐现场的符号共享
4.3 从松散到紧密:隐喻权力规则的显现
5 情感:户外音乐节互动仪式的产出结果
5.1 个体情感能量的产生
5.2 群体情感认同的形成
5.3 群体情感符号的生产
5.4 强烈的群体道德荣誉
6 价值:户外音乐节互动仪式链的再审视
6.1 从个体到群体:户外音乐节互动仪式链的形成
6.2 从群体到文化:户外音乐节文化价值展望
7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提纲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本文编号:3812473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2 户外音乐节的发展历史
2.1 从“伍德斯托克”到中国户外音乐节
2.2 一个典型案例:迷笛音乐节
3 情境:户外音乐节互动仪式的起始条件
3.1 周期性聚集:身体的亲身在场
3.2 超常态体验:对局外人设限制
3.3 程式化规则:共同焦点与行动
3.4 平等式氛围:共享情感和信仰
4 互动:户外音乐节互动仪式的运行过程
4.1 从陌生到熟悉:网络空间中的自组织
4.2 从想象到真实:音乐现场的符号共享
4.3 从松散到紧密:隐喻权力规则的显现
5 情感:户外音乐节互动仪式的产出结果
5.1 个体情感能量的产生
5.2 群体情感认同的形成
5.3 群体情感符号的生产
5.4 强烈的群体道德荣誉
6 价值:户外音乐节互动仪式链的再审视
6.1 从个体到群体:户外音乐节互动仪式链的形成
6.2 从群体到文化:户外音乐节文化价值展望
7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提纲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本文编号:3812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812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