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新媒体语境下“丧文化”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3 05:22
  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传播技术的赋权下,由于传播空间的开放性、传播内容的透明性、发表言论的自由性,网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网言网语的生产与传播,互联网话语场域中也在不断形成新颖独特的多元亚文化景观。2016年夏,“丧文化”流行于网络,它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形式。主要表现为青年群体在虚拟网络和现实生活中表达出自己的沮丧而形成的一种“丧”文化态势。“丧文化”具象表现为“四大丧神”颓丧式表情包、日常交际中的“丧文化”流行语、“丧产品”及其语录的情感消费、影音作品中的丧元素、文学作品中的“丧言丧语”等等。“丧文化”具备传统亚文化的某些固有特征,如“抵抗”“收编”“拼贴”“同构”等,但是在新媒体语境下,它的风格发生了转向,如“抵抗”转向为“独白”,他们生产亚文化的意义不再是强烈的抵抗主流,而是自说自话式的软性反抗,是一种阿Q式的自我解围,是黑色幽默式的集体恶搞,是对成功学及主流价值观的解构。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和参与式观察法,立足于新媒体语境的理论框架对“丧文化”的流行原因进行了研究,经研究发现,“丧文化”通过搭乘多个传播渠道,如UGC传播、社交媒体、自媒体、各大新闻网站,在新媒体语境下达到了裂变式的传播...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丧文化”研究
        二、社会心理学、符号学等理论视角下的“丧文化”研究
        三、媒介视角下的“丧文化”研究
        四、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案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新媒体语境下“丧文化”的表现与风格特征
    第一节 新媒体语境特征
        一、新媒体语境的传播特征
        二、新媒体语境的文化特征
    第二节 新媒体语境下“丧文化”的具象表现
        一、颓丧式表情包的生产与流行
        二、日常交际中的“丧文化”流行语
        三、“丧”产品及其语录的情感消费
        四、影音作品中的“丧”元素
    第三节 “丧文化”的亚文化风格
        一、自嘲自“丧”:阿Q式的文化解围
        二、正话反说:解构和颠覆主流价值观
        三、软性抵抗:对社会问题的另类吐槽
        四、全民狂欢:黑色幽默式的集体恶搞
第三章 新媒体传播视角下“丧文化”的流行原因
    第一节 自媒体聚合为“丧文化”设置议程
        一、UGC传播:用户贡献内容满足多维度的心理诉求
        二、PGC传播:自媒体文案对社会焦虑情感的过度渲染
        三、OGC传播:各大新闻网站和视频网站的回音室效应
    第二节 社交媒体助力“丧文化”情绪裂变式传播
        一、社交媒体平台扩大情绪释放范围
        二、社交媒体构建“丧文化”族群和圈层
    第三节 新媒体营销引起受众颓丧情绪的同频共振
        一、资本借势营销助力青年情感表达
        二、消费“丧”产品满足青年展演欲望
第四章 新媒体语境下“丧文化”的价值批判
    第一节 “丧文化”的特定传播价值
        一、释放压力与宣泄情绪
        二、充实网络话语场的多元表达
    第二节 “丧文化”传播的价值批判
        一、情绪沦丧导致价值虚无倾向
        二、自我矮化导致人际误会
        三、颠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五章 “丧文化”现象的调适
    第一节 社会调适:从“丧”文化到“正”文化
        一、减轻青年压力并规避负面情绪营销
        二、加强心理疏导和网络文化素养教育
    第二节 媒体调适:发挥把关人角色
        一、增强正向价值观引导,防止消极文化渗透
        二、避免过度渲染和扩大青年的消极情绪
    第三节 自我调适:人内传播过程中积极调整心态
        一、选择性接收社会有效信息,不盲目从众
        二、提高媒介素养,培育健康人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15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815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8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