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歌赛”到“中国好声音”—对国内音乐选秀节目的嬗变研究
本文关键词:从“青歌赛”到“中国好声音”—对国内音乐选秀节目的嬗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青歌赛”到“中国好声音”,我国音乐选秀节目已经走过30余年发展之路。在这30余年的时光里,音乐选秀节目从1984年步入萌芽期,2003年至2006年进入发展期,2007年至2011年经历调整低谷期,2012年重新焕发生机,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之路。本文选取“青歌赛”、“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为案例,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选秀节目所产生的背景,其在节目内容、评审机制、赛制等方面特点,以及其对整个选秀节目发展的创新意义所在。运用案例研究法、文本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探寻出该类节目在发展中的变化因素。经过研究发现,从“青歌赛”到“中国好声音”,节目内容的呈现要素发生了诸多改变。从舞台现场延伸至场外;从以歌唱为主,到融入故事元素;从线性叙事向故事化叙事转变,呈现出故事感、纪实感。而这些节目内容的改变,是在节目制作理念的引导下完成的。在发展之中,音乐选秀节目从音乐赛事与电视相融合的理念向真人秀制作理念转变,从“赛”到“秀”,从“人”的模糊到“人”的凸显。节目制作理念的转变也引起了制作方式的转变,一方面煽情、建构人物等手法在2003年后创新运用;另一方面规定情境、设置悬念、艺术化加工等手法在具体运用上发生改变,使音乐选秀节目从专业化到普遍化。
【关键词】:音乐选秀节目 青歌赛 超级女声 中国好声音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2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9
- 1.选题背景8-9
- 2.音乐选秀节目的界定9-10
- 3. 音乐选秀节目的发展历程10-14
- 4.文献回顾14-17
- 5.研究方法17-18
- 6.研究内容18-19
- 第一章 后“样板戏”时代的文艺先锋: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19-28
- 1.1 “青歌赛”产生的时代背景19-20
- 1.2 “青歌赛”的赛制特点20-23
- 1.2.1 评委背景20-21
- 1.2.2 赛制21-22
- 1.2.3 计分制22-23
- 1.3 “青歌赛”的社会效应23-26
- 1.3.1 流行音乐在中国内地的兴起23
- 1.3.2 身份转变:从艺术家到歌星23-24
- 1.3.3 春晚的主角24-26
- 1.4 “青歌赛”的冷遇26-28
- 1.4.1“潮”的进入26
- 1.4.2“量身定做”的歌星26-28
- 第二章 女性与音乐:“超级女声”28-34
- 2.1 “超级女声”的赛制特点28-31
- 2.1.1 性别海选机制28
- 2.1.2 个性化评委28-30
- 2.1.3 我是“FANS”30-31
- 2.2 女性形象建构31-32
- 2.2.1 消费“甜美”31
- 2.2.2 中性形象的树立31-32
- 2.3 “超级女声”的休业32-34
- 2.3.1 缺乏活力的歌声32-33
- 2.3.2 表演大于“秀”33-34
- 第三章 真人秀:“中国好声音”34-38
- 3.1 纪实性34-35
- 3.1.1 小片短播34
- 3.1.2 真情实录34-35
- 3.1.3 实操毕现35
- 3.2 冲突性35-36
- 3.2.1“PK”场景的塑造35-36
- 3.2.2 身份交叠36
- 3.3 游戏性36-38
- 3.3.1 现场互动36-37
- 3.3.2 演艺秀37-38
- 第四章 嬗变:从专业化到普遍化的文化景观38-48
- 4.1 节目内容38-40
- 4.1.1 从舞台现场延伸到场外38
- 4.1.2 故事从淡化到凸显38-39
- 4.1.3 从线性到故事化呈现39-40
- 4.2 节目制作理念40-43
- 4.2.1 从“赛”到“秀”40-41
- 4.2.2“人”从模糊到鲜明41-43
- 4.3 节目制作方式43-48
- 4.3.1 设置规定情境43
- 4.3.2 设置悬念43-44
- 4.3.3 艺术化加工44-45
- 4.3.4 煽情45-46
- 4.3.5 制造冲突46
- 4.3.6 建构人物46-48
- 结论48-50
- 参考文献50-51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51-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大轮;;电视选秀节目能够走多远[J];中国电视;2006年11期
2 ;当前国内选秀节目类型种种[J];视听界;2006年06期
3 隋海燕;;选秀节目:再也不能这样活[J];视听界;2006年06期
4 ;选秀节目之我见[J];视听界;2006年06期
5 赵德江;夏守财;;论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陈艳;胡辉;;浅析我国电视选秀节目兴起的积极意义[J];东南传播;2007年06期
7 洪艳;;电视选秀节目的批判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07期
8 骆剑婷;;选秀节目中“出位”评委的表演所带来的大众“狂欢”效果[J];社会科学家;2007年S1期
9 ;选秀节目7宗罪[J];新闻战线;2007年10期
10 徐慧;金妍;;娱乐选秀节目快速降温背后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雅芸;;娱乐选秀节目多的反思[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以瑾;谁葬送了选秀节目[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史丽君;广电总局将对电视选秀节目实行分流[N];中华新闻报;2007年
3 刘建华;论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N];伊犁日报(汉);2009年
4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课题组 杨和平 常佩娴;为选秀节目支招[N];光明日报;2012年
5 魏青;选秀节目比“谁更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6 左岸;为什么选秀节目多,人才依然少?[N];中国艺术报;2013年
7 记者 张捷;看音乐选秀节目就像看“宫斗剧”[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8 韩哲;对选秀节目最有效的调控是市场[N];北京商报;2013年
9 素淡;音乐选秀节目之后,观众们看什么?[N];中国文化报;2013年
10 王秀琼;中国式娱乐选秀节目何去何从?[N];今日信息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从选秀节目看我国新闻传媒的娱乐化传播[D];广西大学;2008年
2 刘颖;电视选秀节目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彭璐;电视选秀节目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彭玲;大众文化视角下的我国电视选秀节目[D];南昌大学;2007年
5 林丽;我国电视选秀节目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敬;试论电视选秀节目的文化承载[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林惠丽;电视选秀节目平民化发展理念及策略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8 吕昕桐;叙事学视阈下中国选秀节目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9 段鸿杰;浅析电视选秀节目中的情感维度[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10 董s,
本文编号:383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83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