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信息可信度评价指标体系
发布时间:2023-10-03 20:52
随着微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使用微博平台获取和发布信息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部分,但微博上信息的真实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微博平台中虚假信息和不实信息的传播,不仅会给网络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也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本论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微博平台上信息可信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归纳了影响微博信息可信度的书要因素,包括:微博(关注)用户、微博主(发布用户)和微博信息/内容等三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对这些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给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微博信息可信度评价的分层指标体系并构建出评价模型。本论文结论对微博信息可信度评价方面具有探索性意义。它将有助于提高政府对于微博信息的监管和加强微博辟谣力度,有助于微博网络平台提高监督管理能力等。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本部分包括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微博信息可信度相关基础理论及概念界定。在第一章中,本文作者分析阐述了微博信息可信度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分析微博信息可信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2 微博信息可信度相关基础理论及概念界定
2.1 微博
2.1.1 微博的内涵
2.1.2 微博的产生及发展
2.1.3 微博的功能
2.1.4 微博的特征
2.2 微博信息可信度理论概述
2.2.1 网络信息可信度
2.2.2 微博信息可信度
3 数据搜集与分析
3.1 数据搜集
3.1.1 样本选择
3.1.2 抽样方法
3.1.3 样本规模
3.1.4 数据搜集方法
3.2 数据分析
3.2.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3.2.2 信度与效度分析
4 微博信息可信度影响因素分析
4.1 微博(关注)用户影响因素
4.2 微博主(发布用户)影响因素
4.3 微博信息/内容影响因素
5 微博信息可信度评价指标体系选择
5.1 微博信息可信度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的原则
5.1.1 科学性原则
5.1.2 系统性与全面性原则
5.1.3 可量化原则
5.1.4 可行性原则
5.2 微博信息可信度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的方法
5.3 微博信息可信度评价指标体系
5.3.1 微博(关注)用户(B1)
5.3.2 微博主(发布用户)(B2)
5.3.3 微博信息/内容(B3)
6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评价模型构建
6.1 判断矩阵的构建
6.2 指标权重的确定
6.3 评价模型的构建
7 提高微博信息可信度的措施
7.1 内容层面
7.2 技术层面
7.3 制度层面
7.4 道德层面
8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50623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2 微博信息可信度相关基础理论及概念界定
2.1 微博
2.1.1 微博的内涵
2.1.2 微博的产生及发展
2.1.3 微博的功能
2.1.4 微博的特征
2.2 微博信息可信度理论概述
2.2.1 网络信息可信度
2.2.2 微博信息可信度
3 数据搜集与分析
3.1 数据搜集
3.1.1 样本选择
3.1.2 抽样方法
3.1.3 样本规模
3.1.4 数据搜集方法
3.2 数据分析
3.2.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3.2.2 信度与效度分析
4 微博信息可信度影响因素分析
4.1 微博(关注)用户影响因素
4.2 微博主(发布用户)影响因素
4.3 微博信息/内容影响因素
5 微博信息可信度评价指标体系选择
5.1 微博信息可信度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的原则
5.1.1 科学性原则
5.1.2 系统性与全面性原则
5.1.3 可量化原则
5.1.4 可行性原则
5.2 微博信息可信度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的方法
5.3 微博信息可信度评价指标体系
5.3.1 微博(关注)用户(B1)
5.3.2 微博主(发布用户)(B2)
5.3.3 微博信息/内容(B3)
6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评价模型构建
6.1 判断矩阵的构建
6.2 指标权重的确定
6.3 评价模型的构建
7 提高微博信息可信度的措施
7.1 内容层面
7.2 技术层面
7.3 制度层面
7.4 道德层面
8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50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850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