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阅读:推理阅读与自我建构
发布时间:2024-02-24 16:03
本研究聚焦推理阅读现象,以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为研究方法,参考读者反应理论,以读者感知为切口,考察推理阅读方式和读者自我构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推理阅读具有显著的反思性,反思性阅读生成了一个循环前进的自我建构图景:“探索(自我对话)——解谜(自我控制)——转型(自我认同)”。推理阅读成为读者走出人生谜团的巨大隐喻,读者在阅读解谜与努力生活之间穿梭,通过想象式的自我对话,获得自我控制、自我肯定。陷入现代性精神困境的推理迷,以探索式的姿态游荡在推理文本中。他们将自我投入一个想象式安全空间,后者反过来以分解式的距离感给予自我觉醒、自我观察和自我对话的契机。理性主义帮助读者在文本中实现解谜的乐趣,读者则将其挪用到生活中,成为积极的“解决者”。他们将理性精神当作在世法则,调整自我与社会、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自己适应现代社会,成为自我负责的主体。更关键的是,推理读者并不是通过自我逃避、关闭感知来以求自我安慰,度过生命转型期(如创伤、难关、身份转换);而是利用理性精神重述自我,完成情感与理智的自我统一、历史与此刻的自我连结。最后,批判精神帮助读者从根源上掌握自我的建构性,为自我重构开启新篇章。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文献综述:关于阅读和自我
1.2.1 接收理论:作为主动者的读者
1.2.2 读者反应理论:作为文本的意义建构者
1.2.3 愉悦阅读理论:阅读对自我的积极作用
1.2.4 推理文学及相关阅读研究
1.3 研究方法:从经验材料中建构理论
1.3.1 深度访谈
1.3.2 扎根理论
2 探索者的自我对话
2.1 投入推理文本的自我“沉没”
2.2 被“异常”唤醒的自我意识
2.3 跨越文本内外的自我对话
3 解谜者的自我控制
3.1 解决悬案和理性实现
3.2 现实主义和在世适应
4 转型者的自我认同
4.1 移情投射和自我连结
4.2 心灵整理和自我接纳
4.3 怀疑建构和自我重构
5 结论
5.1 理论检视:阅读和自我建构
5.2 理论拓展:反思性阅读
5.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909260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文献综述:关于阅读和自我
1.2.1 接收理论:作为主动者的读者
1.2.2 读者反应理论:作为文本的意义建构者
1.2.3 愉悦阅读理论:阅读对自我的积极作用
1.2.4 推理文学及相关阅读研究
1.3 研究方法:从经验材料中建构理论
1.3.1 深度访谈
1.3.2 扎根理论
2 探索者的自我对话
2.1 投入推理文本的自我“沉没”
2.2 被“异常”唤醒的自我意识
2.3 跨越文本内外的自我对话
3 解谜者的自我控制
3.1 解决悬案和理性实现
3.2 现实主义和在世适应
4 转型者的自我认同
4.1 移情投射和自我连结
4.2 心灵整理和自我接纳
4.3 怀疑建构和自我重构
5 结论
5.1 理论检视:阅读和自我建构
5.2 理论拓展:反思性阅读
5.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909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909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