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以1930年代《大公报》“星期论文”和《申报》“自由谈”为中心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4-05-19 08:13
  1930年代的中国,《申报》和《大公报》是影响巨大的两份报纸,《申报》“自由谈”和《大公报》“星期论文”则是这两份报纸上声名远播的舆论空间。也许我们可以说,这两个舆论空间已然代表了现代中国公共舆论发展到1930年代,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准。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具有独特的历史根源,从精神志趣而言,现代新式知识分子继承的是传统士人的清议传统;从社会空间而言,现代知识分子使用的却是从西方引入的新式报刊等传播媒体;从知识资源而言,现代知识分子处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融合古今中西之说,成就一家谠论之言;从身份立场而言,现代知识分子自从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之后,已然从传统的政教合一制度架构里释放出来,大多数以政治体制外的超然身份来议论时政。 《申报》“自由谈”(1932-1935)由自法国回来具有革新思想的黎烈文主编后,迅速地吸引了一大群左翼知识分子的参与,而当时的左翼刊物在政治权力的围堵之下,已经很难寻觅生存之空间。以鲁迅、茅盾等为核心的左翼知识分子(自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立场的上海知识分子),在“自由谈”这个舆论空间,发表了大量的对于当时时政、社会问题与文化现象的评论,造就了一个批评性和反叛性的...

【文章页数】:2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公共舆论的历史系谱、近代形态与自我理解
    第一节 历史系谱中的清议
    第二节 晚清以降从清议到舆论的历史轨迹
    第三节 1930年代公共舆论的自我理解
第二章 公共空间里的公共舆论
    第一节 《独立评论》、《大公报》与"星期论文"
    第二节 印刷上海、《申报》与"自由谈"
第三章 公共舆论中的知识分子
    第一节 舆论空间的分裂:"星期论文"作者群的内在紧张
    第二节 上海文人的自我意识:从"自由谈"说起
    第三节 公共舆论与权力网络
第四章 公共舆论的义理与主题
    第一节 理性与舆论:以胡适的"星期论文"政论为例的分析
    第二节 民意与舆论:以鲁迅的"自由谈"杂文为例的分析
    第三节 启蒙话语的自我分化:以"星期论文"与"自由谈"的讨论主题为中心
第五章 公共舆论的价值取向与论述风格
    第一节 "星期论文"与渐进主义的批评方式
    第二节 "自由谈"与怀疑论式的思维特质
    第三节 "星期论文"的论政风格:试以胡适与陶希圣的一场论争为例
    第四节 "自由谈"的言说方式: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977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977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1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