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闻受众的心里探讨_广告受众群体_《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受众的“接受”——关于新闻传播中接受问题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4年05期
投稿
受众的“接受”——关于新闻传播中接受问题的思考
【摘要】:新闻传播的目的是让受众接受传播者所传播的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以传播效果为中心的,而受众的接受又是传播效果得以实现的集中体现。)本文从受众接受的重要性入手,指出: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受众不单纯只是一个被动的接收器,也不是信息的主动的制造者,而是一个能够自由地面对信息的制约者与反馈者。因此,作为传播者的新闻工作者既不是受众思维的完全的控制者,也不是完全顺从于受众的谄媚者,而应该是一个能够控制信息的舆论引导者。由此我们得出,新闻传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立足受众,为受而传,以报道真实新闻事实为基本前提,以关注受众的需要和利益为基础,引导受众从单纯的对利益的关心和追求升华到理性认知的层面,从而实现健康、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
【分类号】:G210
【正文快照】:
新闻传播的目的是让受众接受传者所传播的闻信息,以此来服务于社会和个人,推动社会健康向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新闻的价值在“目的”的成中得以实现。以传播效果为中心的新闻传播,只在新闻信息成为接受主体(文中“接受主体”和“受是同一概念)“精神消费”的真正对象,并在态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晓飞;[D];山东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卫路兵;[J];甘肃科技;2003年03期
2 任晓红;[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3 董天策;[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卢焱;[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孙晓红;[J];宁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6 马小玲,樊小玲;[J];修辞学习;2003年04期
7 王中云;[J];新闻爱好者;2002年12期
8 王长顺;[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景秀;[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韵昭;;[J];新闻大学;1981年01期
2 陈韵昭;;[J];新闻大学;1982年04期
3 丁建勤;[J];新闻知识;1986年08期
4 傅经平;[J];新闻知识;1986年09期
5 刘民安;[J];新闻知识;1986年10期
6 林玉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7 谢烽;;[J];新闻战线;1987年08期
8 叶择南;;[J];中国记者;1987年05期
9 严荣工;;[J];传媒观察;1987年02期
10 谢烽;;[J];新闻实践;198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菊生;;[A];过程论与新闻摄影——1988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8年
2 童菲;;[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廖声武;;[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郑保章;;[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占莉芳;武文颖;;[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冯浩;;[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盛希贵;;[A];奋力推动新闻摄影与时俱进——第九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暨新闻摄影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吕凡;;[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9 苏晓;;[A];中国教育电视:挑战与对策——第四届中国教育电视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10 裴立群;;[A];中国教育电视:挑战与对策——第四届中国教育电视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对新时期青年与青年工作的影响”课题组 执笔人: 张冠梓;[N];北京日报;2000年
2 徐晓;[N];中国保险报;2000年
3 义林;[N];中国包装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孙雅歆 通讯员 晓媛 淡昊;[N];中国妇女报;2000年
5 梁惠娟;[N];中国妇女报;2000年
6 李媛;[N];中国工商报;2000年
7 ;[N];中国工商报;2000年
8 张勤;[N];中国工商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李媛;[N];中国工商报;2000年
10 赵正;[N];中国工商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虹;[D];复旦大学;2003年
2 郑西帆;[D];复旦大学;2004年
3 张春林;[D];四川大学;2004年
4 陈兵;[D];浙江大学;2005年
5 周葆华;[D];复旦大学;2005年
6 陈金木;[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娄伟;[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8 陈华明;[D];四川大学;2006年
9 刘骋;[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樊葵;[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锦;[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英;[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吕蕾;[D];郑州大学;2000年
4 申福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种莉莉;[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6 蒋亚萌;[D];外交学院;2002年
7 郭丽华;[D];广西大学;2002年
8 韦映;[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姚丽萍;[D];暨南大学;2003年
10 夏燕;[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受众的“接受”——关于新闻传播中接受问题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1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51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