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中线颅底鼻内镜手术入路及其应用解剖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4 00:12
本文关键词:旁中线颅底鼻内镜手术入路及其应用解剖学研究
【摘要】:目的 鼻内镜下经鼻联合上颌窦入路探索鼻咽咽鼓管区、翼腭窝、颞下窝旁中线颅底重要解剖结构,为手术处理该区域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并用颅底恒定的解剖标志定位咽旁间隙段颈内动脉。方法 用Mimics软件对100具成人鼻颅底CT进行三维重建,在重建模型上进行与颅底相关的结构测量;并对10具湿性头颅标本行鼻内镜下旁中线颅底解剖,联合鼻腔-上颌窦入路,依次解剖鼻咽咽鼓管区、翼腭窝及颞下窝的重要神经血管、肌肉及骨性解剖标志。结果 翼管后端、破裂孔内缘、颈动脉管外口内缘、颈静脉孔内缘到中线距离分别为:(13.16±1.33)mm、(11.54±0.89)mm、(28.97±1.69)mm、(28.63±1.40)mm;犁骨后缘中点到双侧颈动脉管外口前缘连线的距离为(16.52±2.21)mm,到单侧颈动脉管外口的距离为(31.81±1.80)mm,角度为(57.6±2.76)°。蝶骨角棘包绕咽鼓管骨口,其与颈动脉管外口前后相距(5.92±1.02)mm。结论 鼻内镜下经鼻联合上颌窦入路进行鼻咽咽鼓管区、翼腭窝、颞下窝旁中线颅底解剖有足够的手术空间;犁骨后根、破裂孔、圆孔、卵圆孔、蝶骨角棘、颈动脉管外口为旁中线颅底重要的骨性标志。以中线为基线,术中沿中线由犁骨后根向深部分离约1.7cm即可到达双侧颈动脉管外口连线平面,此外犁骨后根沿旁开约58°、向深部分离约3.2cm也可到达单侧颈动脉管外口前缘,蝶骨角棘也可作为颈动脉管外口前界标志,两者前后相距约6mm,术中注意此安全界限并谨慎操作,可以避免损伤咽旁间隙上段颈内动脉。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分类号】:R322
【正文快照】: ▲表1前鼻棘、犁骨后缘中点到单侧破裂孔、颈动脉管外口、颈静脉孔、茎突根部的距离及角度(x±s,n=200侧)项目前鼻棘犁骨后缘中点距离(mm)角度(°)距离(mm)角度(°)破裂孔72.65±2.35 8.5±1.63 13.65±1.08 72.0±2.71(68.94~76.32)(6.7~10.3)(10.92~16.02)(65.2~76.0)颈动脉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志城;辛伐他汀“退”脂斑——效果明显[N];医药经济报;2001年
,本文编号:1183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18301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