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鼠李糖脂和脂多糖对铜绿假单胞菌在PEG-SAMs界面上粘附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27 09:18

  本文关键词:鼠李糖脂和脂多糖对铜绿假单胞菌在PEG-SAMs界面上粘附行为的影响 出处:《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铜绿假单胞菌 细菌粘附 聚乙二醇自组装单层膜 脂多糖 鼠李糖脂


【摘要】:聚乙二醇(Poly (ethylene glycols), PEG)作为一种可以在液体环境中抗拒蛋白质吸附、微生物以及动物细胞粘附的表面涂层材料已经被广泛地研究和大量的应用,其优良的特性可以显著降低大多数微生物在界面上的粘附,但是该特性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粘附的影响并不显著,阐明P.aeruginosa细胞同PEG界面发生强相互作用的分子层面上的机制,即揭示P. aeruginosa细胞表面的何种分子发挥了粘附因子作用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研究工作,有助于阐释PEG抗粘附机理并且改进表面修饰的策略和手段,提高表面PEG化等惰性手段对P.aeruginosa等之类细菌抗粘附功能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首先筛选了在EG3(Tri (ethylene glycols))自组装单层膜(Self-Assambled Monolayers, SAMs)界面不能粘附的P.aeruginosa菌株,作为实验分析中的对照菌株;制作了可以原位实时观察细菌的粘附数量的平行板流体腔装置,通过对不同表现型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s, LPS)突变株和鼠李糖脂(Rhamnolipids)相关基因的突变株在EG3-SAMs上粘附速率的分析,从而分析LPS和鼠李糖脂在粘附行为中是否是发挥关键作用。在发现鼠李糖脂和脂多糖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又利用修饰了EG3-SAMs的金纳米颗粒从可粘附的P.aeruginosa外膜中进一步分离可以吸附在PEG-SAMs的分子,而后试图通过质谱等手段进行成分分析。目前实验结果表明,LPS和鼠李糖脂对P.aeruginosa菌在PEG-SAMs表面上的粘附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而质谱分析则没有出现检测信号,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条件。
[Abstract]:Poly (Poly (ethylene glycols), PEG) as a can in the liquid environment to resist protein adsorption, microorganism and animal cell adhesion of surface coating material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used widely, its excellent characteristic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adhesion of most microorganisms in the interface, but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acteria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dhesion effect is not significant, the mechanism of the molecular level of P.aeruginosa cells with PEG interface of strong interaction on the molecular surface of P. aeruginosa is to reveal what kind of cells play a role in adhesion factor is a very valuable research work, help to explain the PEG anti adhesion mechanism and strategy and means improvement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to improve the surface of inert PEG metho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P.aeruginosa such as anti bacteria adhesion function. This topic first screened in EG3 (Tri (ethylene glycols)) self-assembled monolayer (Self-Assambled Monolayers SAMs) P.aeruginosa strain interface not adhere, as the control strain experimental analysis; parallel plate number can be made in situ observation of bacterial adhesion of the flow chamber device by lipopolysaccharide on different phenotypes (Lipopolysacchrides, LPS) mutant and rhamnolipid (Rhamnolipids) mutant analysis on EG3-SAMs adhesion rate related genes, and analysis of LPS and rhamnolipid on adhesion behavior is to play a key role. When rhamnolipid and lipopolysaccharide were not found, gold nanoparticles modified with EG3-SAMs were further separated from the adherent P.aeruginosa outer membrane to adsorb PEG-SAMs molecules, and then tried to make compositional analysis by mass spectrometr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LPS and rhamnolipid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dhesion of P.aeruginosa on PEG-SAMs surface, but no signal was detected in MS analysis, and further optimization was needed.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3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文杰;董汉平;俞理;黄立信;;铜绿假单胞菌WJ-1降解原油特性[J];化工学报;2011年07期

2 钟志威;;生物碳源的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和意义[J];科技资讯;2011年15期

3 饶敏;魏维;盛下放;;铜绿假单胞菌的群体感应系统与其致病及耐药机制[J];世界临床药物;2011年06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辛明秀;李倩;宋子煜;;以乙醇为碳源生产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A];第二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崔长征;曾驰;张甲耀;沈萍;;一株高产鼠李糖脂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张国亮;左文蕊;孟琴;汤晓;;油田废水脱盐用于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的发酵[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4 崔长征;曾驰;张甲耀;沈萍;;一株高产鼠李糖脂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朱ng;姚斌;孟琴;;铜绿假单胞菌利用烹饪废油发酵产鼠李糖脂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6 胡勇有;郭艳平;林晖;;铜绿假单胞诱变菌株MIG-N146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不同组分的结构表征和胶束化行为[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7 崔长征;沈萍;胡洪营;张甲耀;;蒽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高效降解蒽工程菌的构建[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刘魏魏;尹睿;林先贵;张晶;台培东;占新华;;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复合生物修复技术初探[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赵力;金艳方;孙扬;沈超;赵燕;李宏梅;韩立滨;;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工艺研究[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赵力;金艳方;石梅;沈玉江;徐远洋;李伟;;鼠李糖脂生物表活剂的性能评价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高原;中美合作发现能“吸食”石油的细菌[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王继武 记者 张哲浩;中美学者发现一种“吃”油细菌[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孙岚;一季度我市地方工业项目开工速度快[N];大庆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宏梓;以餐饮废油为碳源的鼠李糖脂发酵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郭艳平;鼠李糖脂作用下17α-炔雌醇在水/底泥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生物有效性[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智峰;鼠李糖脂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李琦;鼠李糖脂强化石油污染土壤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马满英;鼠李糖脂的制备及其在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9年

6 梁生康;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石油烃污染物生物降解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傅海燕;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改善堆肥介质微环境的作用机制及在堆肥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钱欣平;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促进有机物降解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钟华;鼠李糖脂的菌体吸附及其对菌体表面的改性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郝东辉;采油微生物筛选、鼠李糖脂产脂性能及关键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万顺;鼠李糖脂和脂多糖对铜绿假单胞菌在PEG-SAMs界面上粘附行为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朱零青;鼠李糖脂发酵分离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马小玲;鼠李糖脂改变石油烃降解菌表面疏水性的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林晖;鼠李糖脂对三氯生在水/底泥中分配的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杨道茂;铜绿假单胞杆菌发酵生产鼠李糖脂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辛兴;模拟空间诱变铜绿假单胞菌M14808产鼠李糖脂发酵工艺的优化及动力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7 孙超;铜绿假单胞菌NY3产鼠李糖脂的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8 樊晓宇;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NY3产鼠李糖脂特性的诱变作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9 罗致;ATCC9027菌以泔水油为单一碳源优化鼠李糖脂的生产[D];湖南大学;2012年

10 王静;鼠李糖脂对热带假丝酵母和铜绿假单胞菌降解十六烷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41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341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2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