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氏疟原虫来源MIF同源分子对小鼠免疫系统功能调节的探索
本文关键词:约氏疟原虫来源MIF同源分子对小鼠免疫系统功能调节的探索 出处:《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疟原虫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动物模型 虫血率
【摘要】:疟疾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2010年全球感染疟疾的人数仍达2.16亿,死亡人数约为65万。疟疾的肆虐不仅威胁疫区人群的健康和生存质量,也给这些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压力。在人类抗击疟疾的战斗中,对疟原虫生物学特性的了解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疟疾与其他大多数感染性疾病一样,需要通过免疫效应机制对其控制和消除,疟原虫免疫抑制导致免疫逃逸和过强的炎症反应引起脑疟等免疫病理损伤是这一疾病的突出特征。但目前对于疟原虫如何调节宿主免疫系统的机制知之甚少。 哺乳动物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与许多感染性疾病和免疫相关疾病相关,且在疟疾感染病理、特别是疟疾感染导致的贫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有四种疟原虫来源MIF(Plasmodium derived MIF, pMIF)分子被报道:P.falciparum MIF (PfMIF), P.berghei MIF(PbMIF), P.vivax MIF (PvMIF)和P.yoelii MIF (PyMIF)。pMIF被证明与宿主MIF在高级结构和功能上有惊人的一致性。现在已有多个研究小组在探索pMIF分子的功能,体外实验证明宿主巨噬细胞是其靶细胞,提示这些虫源MIF分子能够调节宿主免疫细胞。但是pMIF对机体详细的免疫调节机理还没有明确结论。本论文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两部分探索约氏疟原虫PyMIF重组蛋白在宿主免疫系统可能的调节靶点。 DC作为能够激活初始T细胞的抗原递呈细胞,在疟疾抗感染免疫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室前期做了大量工作探索pMIF对DC的功能影响,发现PyMIF可下调DC表面TLR4分子表达,且诱导与DC共孵育后CD8+T细胞的CD69表达下降。本论文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了PyMIF对骨髓来源BM-DC、CD4+T细胞和全脾细胞的作用。在体外实验中,未发现PyMIF可以影响BM-DC分泌IL-10;经PyMIF作用后的BM-DC与CD4+T细胞共培养,未见T细胞表面CD69分子表达和IL-2分泌有改变;未发现其可以直接调节CD4+T细胞活化:PyMIF作用后未见CD4+T细胞CD69表达和IL-2分泌有改变;未发现其可以调节全脾细胞向Th1或调节性T细胞分化。因此,我们认为在本研究中,PyMIF重组蛋白在体外对宿主的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分泌IL-10功能、CD4+T细胞活化和脾细胞的分化过程没有直接调节作用。 我们进一步探索了PyM1F在体内的功能。为了更好地模拟体内的感染环境,分别用约氏疟致死株P.yoelii17XL(?)非致死株P.yoelii17XNL分别感染易感BALB/c小鼠或抗性DBA/2小鼠,建立了四种小鼠感染模型。在感染早期或晚期经尾静脉注射PyMIF重组蛋白,结果显示PyMIF能降低四种感染情况下的虫血率,但在不同感染模型中PyMIF对免疫细胞活性的调节并不相同:约氏疟致死株感染BALB/c小鼠后,PyMIF能够下调髓系DC细胞和浆样DC细胞的比例,并上调CD4+T细胞中T-bet+IFN-y+双阳细胞的比例;约氏疟致死株感染DBA/2小鼠后,PyMIF能够下调巨噬细胞比例:而在非致死株感染BALB/c或DBA/2模型中,均末引起所检测指标的改变。尾静脉注射PyMIF后,四种感染模型脾细胞体外培养上清中IFN-γ有上调趋势。除此之外,用PyMIF基因敲除的致死性虫株感染易感型小鼠BALB/c后,发现在基因敲除虫株感染的小鼠中虫血率比在野生型虫株感染小鼠中高。并且血清中IFN-y水平低于对照组。以上工作比较深入地探索了pMIF的功能。对基因敲除虫株感染情况下的免疫细胞和效应因子变化的观察正在进行中。
[Abstract]:Malaria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e world. The number of malaria infected in the world still reached 216 million in 2010, and the number of deaths was about 650 thousand. The ravage of malaria not only threatens the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affected areas, but also brings great economic loss and social pressure to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se areas. In the fight against malaria,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smodium is undoubtedly a vital link. Malaria, like most other infectious diseases, needs to be controlled and eliminated through the immune effect mechanism. The immune damage caused by immune suppression of malaria parasites, such as cerebral malaria and other immune and pathological injuries, is a prominent feature of this disease.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Plasmodium regulates the host immune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雍;丁艳;周桃莉;陈继德;彭小红;徐文岳;;蚊期和红内期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约氏疟原虫[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9年06期
2 李从军,龚建章;约氏疟原虫孢子增殖的影响因素观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3年S1期
3 朱声华,胡安琪,昝中学,王兴振;间日疟原虫单克隆抗体的研究——与不同地区间日疟原虫及几种动物疟原[J];四川动物;1987年03期
4 罗树宏,刘多,舒衡平,傅冉定;影响约氏疟原虫红细胞外期发育因素的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3年02期
5 罗树宏,刘多,舒衡平,付冉定;约氏疟原虫红细胞外期在大鼠体内和体外培养肝细胞内的发育[J];实用预防医学;1994年01期
6 李春香;氟乙酰胺对约氏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7 洪钧言;;CBA小鼠感染约氏疟原虫的血清和细胞的被动免疫转移[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79年03期
8 李文渌;刘尔翔;毛映红;;用McAb对约氏疟原虫抗原的分析——Ⅱ.单克隆抗体的体内保护性测定[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3年06期
9 周铭贤,潘星清;若干药物对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及鼠体内约氏疟原虫抑制作用的比较[J];中国药理学通报;1989年01期
10 黄俭;;铁螯合物对鼠及人疟原虫肝组织期的体外抑制作用[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武雯;刘近春;李俊华;张丽霞;;甘氨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肠组织MIF表达的影响[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2 郭秀梅;王东;王恒;;约氏疟原虫疫苗候选抗原基因Pydyn的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性的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第七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柴玮杰;王玉燕;高珉之;王瑞,
本文编号:1345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345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