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Geminin在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表型转化中的介导作用

发布时间:2017-12-28 11:27

  本文关键词:Geminin在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表型转化中的介导作用 出处:《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Geminin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表型 血清反应因子 RNA干扰


【摘要】:一、研究背景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表型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关键性的病理过程,但是其发病机制仍不甚清楚。目前对通过细胞表型转化进而探讨再狭窄等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对细胞周期起始特许阻遏子Geminin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多细胞动物Geminin通过整合细胞周期和分化在增殖-分化过程中起“开关”作用。它既能使细胞稳定在分化表型、又能阻抑去分化表型细胞DNA再复制,以确保基因遗传的稳定性。 血管VSMCs通常有两种不同的表型:合成表型和收缩表型,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正常成人的血管壁VSMCs呈收缩表型。在体外培养或血管壁损伤等情况下,VSMCs可由收缩型转变为合成型,并向内膜迁移、增殖。合成型VSMCs分化程度低或未分化,可以进一步分泌细胞外基质和合成血管活性物质,参与血管壁损伤的修复,并能在生长因子刺激下发生分裂和增殖。因此VSMCs的表型转化是VSMCs增殖、迁移进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的关键环节。血清饥饿法可以诱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再分化。分化表型的VSMCs受血清应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 SRF)及其辅因子(Myocardin-related transcriptional factor, MRTF)的调控,SRF是公认的调控VSMCs表型转化的核转录因子,它通过与CArGbox的结合,促进标志性基因表达而发挥生理功能。 VSMCs属于具有增殖潜能的细胞,它由分化型转变为去分化型就是其增殖的前提。那么,Geminin是否参与此类细胞增殖-分化调控?SRF是公认的参与VSMCs表型标志物调控的核转录因子,Geminin是否与SRF有关?是协同作用还是拮抗关系呢?结合既往的研究成果,我们推测:Geminin基因参与VSMCs表型转化的调控,而这种作用的发挥可能与影响SRF转录因子表达有关。 二、研究目的 主要从分子水平检测细胞在不同条件下其表型标志物与Geminin之间的关系,并探讨Geminin参与细胞表型调控机制可能系影响SRF表达所致。 三、研究方法 1.采用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方法鉴定血管平滑肌细胞。 2.通过血清刺激诱导细胞不同表型,检测不同表型细胞生物学功能差异。 3.用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VSMCs表型标志物及Geminin的表达变化情况。 4.通过阻断Geminin基因,观察细胞形态、表型标志物及SRF表达的变化。 四、研究结果 1、血清刺激VSMCs:细胞表型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Geminin mRNA及蛋白表达逐渐增强。Geminin在血清刺激VSMCs表型转变中,存在基因和蛋白的高表达,证明Geminin与血清刺激所致VSMCs表型转变有关。 2、通过RNAi,致使Geminin基因及蛋白表达下调,VSMCs形态改变,细胞分化标志物表达下降,去分化标志物增加,进一步证明Geminin参与了VSMCs表型转变的调控。 3、RNAi阻断Geminin表达后,Geminin核定位差异及SRF表达出现相应改变,提示Geminin对VSMCs表型转化的调控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SRF表达实现的。 五、结论 Geminin参与了VSMCs表型转化的调控,可能通过影响SRF表达实现。对Geminin的干预有望成为抵抗VSMCs增殖等的手段。
[Abstract]:First, research background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3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周叶萍;舒茂琴;;Geminin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表型转化中的介导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17期

2 孙燕平;万伍卿;;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dt1功能的负调节[J];医学临床研究;2007年07期

3 韩雅玲;徐红梅;闫承慧;胡叶;康建;刘海伟;;RhoA和血清反应因子(SRF)介导E1A激活基因阻遏子诱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6年05期

4 唐孝青;李红生;;RAA干扰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冉擘力;p27基因转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p27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干预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2 唐波;外加电场干预对体外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部分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3 苗莉;AT2R基因在体可调控表达抑制大鼠颈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4 傅春江;胰岛素介导SHR VSMC增殖的基因外修饰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覃跃龙;RNAi特异性抑制ORC1基因对大鼠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2 江明宏;ORC1基因在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3 陈鹏;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小鼠心肌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途径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4 黄河飞;多巴胺D_3受体对血管平滑肌胰岛素受体的影响在高血压发生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45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345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4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