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环类抗癌药物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
本文关键词:蒽环类抗癌药物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 出处:《上海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蒽环类抗癌药物 构型分析 DNA加合物 质子交换膜 电渗迁移 分子动力学方法 第一性原理计算
【摘要】:本论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蒽环类抗癌药物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第二部分是质子交换膜中水分子的电渗研究。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有重要意义。蒽环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广泛使用、抗癌疗效显著的抗癌药物,然而,其毒副作用导致其应用受到限制。有关蒽环类抗生素的细胞毒性机理已有不少报道,但其中部分机理还颇具争议。因此,有必要从原子水平来探测这类药物分子的构象空间,并研究它们与作用靶体DNA间的相互作用,进而为了解这类药物分子的细胞毒性机制提供有用的信息。本论文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四个蒽环类抗癌药物(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和伊达霉素)以及它们在甲醛介导下与DNA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维持社会持续发展的保障。近年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因其能量转换率高、结构简单、污染小、寿命长等优点而得到大力发展,但其商业化和民用化还受到限制。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水的管理。从原子水平来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水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对水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此,本论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外电场作用下水分子在聚全氟磺酸(PFSA)质子交换K+膜中的电渗迁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研究两部分内容的主要结果如下: 第一部分蒽环类抗癌药物分子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1)蒽环类抗癌药物分子构象分析 在B3LYP/6-31G(d)理论水平上对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和伊达霉素分子可能的构象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结果表明每个分子的构象具有很大的柔性,分布的构象空间很大。分析表明构象空间可分为三个区域,即蒽环类醌-氢醌骨架部分、锚固部分和六碳氨糖部分。骨架部分具有三个构象异构体和三个互变异构体。由于C8和C9相对方位不同锚固部分具有四个构象异构体。根据氨基氮和醌氧之间的距离六碳氨糖部分也具有四个构象异构体。分子的整体构象可由上述各具特征的三个区域构象类型的组合来表征。最后根据以上分类规则对文献报道的构象进行了归类。 (2)水溶液中蒽环类抗癌药物分子-DNA加合物分析 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甲醛介导的四个DNA-CH_2-蒽环类药物分子(药物分子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和伊达霉素,这四个加合物系统依次用Ⅰ、Ⅱ、Ⅲ、ⅠV表示)加合物生理盐水溶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药物分子一方面直接与DNA形成了众多的氢键,另一方面借助水分子的桥接作用与DNA形成了众多的氢键。对药物分子的构象分析表明,Ⅰ和Ⅱ系统中药物分子只有一个构象,而Ⅲ和ⅠV系统中药物分子则存在两个构象。药物分子和DNA的相互作用分析表明,药物分子与DNA间形成众多氢键,在甲醛介导下与DNA形成了有效crossing-linking结构,这个结构具有不稳定性,相对稳定性依次为ⅠV ⅢⅠⅡ。从加合物周围水分子分布分析可知,药物分子和DNA间通过水分子的桥梁作用增强了相互作用,相对强度为ⅠⅢⅡⅠV。综合药物分子与周围DNA上原子或基团、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表明它们与DNA相互作用的相对强度依次为ⅢⅠV ⅠⅡ。 第二部分质子交换膜中水分子电渗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1、电场作用下水化聚全氟磺酸K~+膜中水分子的电渗迁移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外电场(简称电场)作用下水化聚全氟磺酸K~+膜中水分子的电渗迁移运动,并分析探讨膜的结构与水分子的电渗迁移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无外加电场时水分子和K~+的速度都服从麦克斯韦分布;施加适当电场时,水分子和K~+在垂直电场方向上的速度分量仍服从麦克斯韦分布,但平行电场方向上的速度分量则服从峰值漂移的麦克斯韦分布。并且,峰值漂移速度可作为水分子和K~+的平均迁移速度的近似值,从而计算得到水分子的电渗系数。结果还显示,K~+第一配位层内平均含有约4.04个水分子,它们的平均迁移速度只有K~+的57%。这部分水分子贡献的电渗迁移系数为总电渗迁移系数(2.97)的77%。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346;R97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郦妙尔;徐庆云;;磁共振弥散成像与应用[J];当代医学;2011年25期
2 徐玉梅;;劝君莫饮老化水[J];食品与健康;1999年03期
3 树聚;;莫饮“衰老”水[J];食品与健康;2001年05期
4 森堡;;人能靠光合作用活着吗?[J];今日科苑;2011年16期
5 严英;;衰老水喝不得[J];食品与健康;2000年02期
6 张铎;沙炎;陶磊;;弥散加权成像在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1年02期
7 韦成厚;周蓓;牛刚;;水通道蛋白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1年10期
8 李可歆;曲晓峰;;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13期
9 王目纲;孙国柱;刘性强;杨雷方;;水通道蛋白-4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4.1与癫痫的关系[J];中华全科医学;2011年09期
10 李伟;龙晚生;罗学毛;陈曼琼;兰勇;何义改;;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宗球;祝心德;丁瑜;吴宇;胡学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构象及成键特性的理论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林蔚然;张洁;宛新华;梁德海;周其凤;;两亲性刚柔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和界面上的自组装[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3 刘家福;林东海;;大鼠L-PGDS结构和生物学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任志勇;曾希果;张国宝;杨小震;马德柱;余守志;;含羧基聚氨酯多给体多受体氢键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刘洪;杜林方;;几种盐类对光系统Ⅱ33 kD锰稳定蛋白溶液构象的影响[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刘洋;付庄;赵言正;曹其新;;简化线形大分子动力学模型[A];全国第13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CAD/CG)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王立霞;王德先;赵亮;王梅祥;;氮杂杯[4]嘧啶的合成、结构及功能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杨树长;李生广;林治焕;;无机磷和叠氮钠对线粒体F_1-ATPase构象的不同影响[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9 詹松华;;DWI的临床应用[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10 苏加叶;郭洪霞;;水分子在纳米空间受限下的行为[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常丽君;一种“水瓶”仅装一个水分子[N];科技日报;2010年
2 记者 田学科;以研制出便捷水分子检测仪[N];科技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张晶;水与细胞的关系是什么?[N];科技日报;2011年
4 耿挺;水是怎样进出细胞[N];上海科技报;2007年
5 佘超龙;水之秘语:探究水分子的前世今生[N];科技日报;2005年
6 贺晓;水通道:从原子结构到临床医学 Aquaporin Water Channels:From Atomic Structure to Clinical Medicine[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雅萍;“老水”不要喝[N];保健时报;2003年
8 ;“无量藏泉”打造高端瓶袈水市场[N];科技日报;2008年
9 唐竟元;突破观念桎梏觅新途找出替代能源新物质[N];大众科技报;2007年
10 麦迪信;光能装置可点“水”成“氧”[N];医药经济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素华;蒽环类抗癌药物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谢韵;蛋白质界面吸附取向和构象的分子模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洪林;同步辐射圆二色光谱学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胡海荣;1,,4-二氟丁二烯异构化机理的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吕海婷;生物分子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计算化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秀丽;分子容器内若干典型化学过程的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7 杨波;功能糖苷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立体结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何成;计算机模拟研究水和铜纳米线的结构与性质[D];吉林大学;2008年
9 郭朝晖;缺陷态碳纳米材料的功能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10 冯燕;酶和团簇等复杂构型空间的路径优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少华;新型芳香族聚酯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2 陈金鹏;水分子对质子化甘氨酸—脯氨酸二聚体结构及性质的调节效应探讨[D];济南大学;2011年
3 宋军军;笼型甲烷水合物单、双水分子缺位后的结构与稳定性[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4 苏现想;室温离子液体与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5 赵飞耀;水合铵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体系的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皓淼;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两性离子结构对聚13丙氨酸(PolyAlanine13)肽链在水溶液中天然行为的维持[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崔洁;两个β-六肽溶液结构的核磁共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乔龙光;Na~+-丙氨酸二肽络合离子结构、稳定性及溶剂效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董斌;脂肪酶构象的刻录及荧光光谱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柏小丽;电子自旋标记方法对天青蛋白特征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50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350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