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埃博拉病毒GP、VP30、NP、L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
本文关键词:运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埃博拉病毒GP、VP30、NP、L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 出处:《军事医学》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埃博拉病毒 酵母双杂交技术 COMMD APOA
【摘要】:目的运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人肝cDNA文库中筛选出与埃博拉病毒(EBOV)GP、VP30、NP、L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用于研究GP、VP30、NP、L蛋白在EBOV传染病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重组PCR技术构建诱饵质粒pGBKT7-GP、pGBKT7-VP30、pGBKT7-NP、pGBKT7-L,将诱饵菌株与人肝cDNA文库菌株进行杂交筛选,对筛选到的阳性克隆进行D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再利用酵母回复性实验进一步验证,排除假阳性结果。结果成功构建了诱饵质粒pGBKT7-GP、pGBKT7-VP30、pGBKT7-NP、pGBKT7-L,筛选出6个可能与GP、VP30、NP、L蛋白有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分别是COMMD1、ALB、PSMD8、APOA2、CYP2E1、HP。酵母回复性实验进一步说明了COMMD1和APOA2与NP蛋白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结论酵母双杂交筛选出多个可能与EBOV的GP、VP30、NP、L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的捕获蛋白,为研究EBOV的致病机制提供了参考。
[Abstract]:Objective to screen host proteins interacting with cDNA protein of Ebola virus (EBOV) in human liver by yeast two-hybrid technique, and to study GP. Methods the bait plasmid pGBKT7-GPPGBKT7-VP30 was constructed by recombinant PCR technique. PGBKT7-NPPGBKT7-L. the decoy strain was hybridized with human liver cDNA library strain, and the positive clones were sequenced by DNA and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hen the yeast reversibility experiment was used to further verify and exclude the false positive results. Results the bait plasmid pGBKT7-GPPGBKT7-VP30 pGBKT7-NP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PGBKT7-L. six host proteins, which may interact with the protein of GPV VP30, were identified as COMMD1, ALB, PSMD8 and APOA2, respectively. CYP2E1. Yeast reversibility test further showed that COMMD1 and APOA2 may interact with NP protein. Conclusion yeast two-hybrid screening of multiple GPVP30 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EBOV. NPL protein has interacted capture protein,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studying the pathogenesis of EBOV.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健康科学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资助项目(81550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81590766)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SKLPBS1507)
【分类号】:R373
【正文快照】: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属于丝状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在1976年首次发现于苏丹的恩扎拉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1]。2014年2月,西非暴发了最近一次的EBOV疫情,再次引起广泛关注。EBOV能引起严重的出血热症状,对人类以及其他灵长类动物都是致命的[2]。在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埃博拉病毒[J];国外畜牧科技;2001年06期
2 杨涛;埃博拉病毒的研究概况[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2年05期
3 孙玉兰,李德新;埃博拉病毒结构蛋白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4年04期
4 ;干扰埃博拉病毒繁殖突破性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年12期
5 ;美科学家揭开埃博拉病毒之谜[J];生物学教学;2014年01期
6 ;何谓埃博拉病毒[J];山西教育;2001年10期
7 李潇;埃博拉病毒糖蛋白致命之谜[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1年01期
8 聂福平;范泉水;王灵强;郄翠仙;郭松辉;龙贵伟;李丽红;张念祖;;埃博拉病毒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6年10期
9 王雪敏;王皓婷;邱亚峰;史子学;邵东华;王水明;刘学辉;王志亮;马志永;;埃博拉病毒科特迪瓦型核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1年07期
10 石明;沈宇清;;埃博拉病毒侵染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J];病毒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振清;袁志明;;卡尔扎伊型埃博拉病毒的重组病毒疫苗研究[A];2013年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美研究人员发现猪感染埃博拉病毒[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王雯婷;埃博拉病毒扯动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3 杜鹃;埃博拉病毒六问[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4 本报记者 吴越;气候因素催生埃博拉病毒?[N];中国气象报;2014年
5 记者 王玉凤;埃博拉病毒“复活” 全球严防[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6 张忠霞;埃博拉病毒为何难降服[N];健康报;2014年
7 徐蔚冰;埃博拉病毒离我们有多远[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8 张田勘;埃博拉病毒的“零药物”之忧[N];中国医药报;2014年
9 编译 许关煜;激战埃博拉病毒[N];医药经济报;2014年
10 孔娇;正确看待“埃博拉病毒”[N];中国保险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祖述龙;莱斯顿型埃博拉病毒GP蛋白嵌合型水泡性口炎病毒的构建与免疫原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2 盖微微;致死型埃博拉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3 赵晨;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的毒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张桂根;埃博拉病毒包膜蛋白GP细胞毒性机理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360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360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