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控烟警示图的恐惧诉求与行为反应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2 09:52

  本文关键词:控烟警示图的恐惧诉求与行为反应的研究 出处:《浙江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警示图 控烟 恐惧诉求 行为反应


【摘要】:研究目的: 从直观和抽象、国内和国外不同人物主体、不同二手烟受害群体、不同恶心程度、不同疾病类型五个方面研究警示图对人们吸烟相关行为意向的影响,并运用恐惧诉求理论找寻警示图的恐惧感和威胁感知,及其与戒烟意向间的联系,从而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应该如何运用警示图来进行控烟倡导运动。 研究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杭州市8个社区的15岁以上的社区居民参与调查。调查员在调查过程中对问卷进行质量控制。最后将数据录入到Spssl6.0软件中进行分析,采用一般统计学描述、配对卡方等方法进行分析。定性数据通过E-mail问卷调查的方法,以研究被调查者的回避反应并将数据录入,采用一般统计学描述的方法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 研究一共发放698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34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4.8%。居民平均年龄为43.9岁,共192名吸烟者。 直观和抽象警示图在恐惧感以及吸烟者戒烟意向上是有差异(P0.05);中国和外国不同人物主体形象图片只在恐惧感上有显著差异(P0.01);成年男性和儿童为二手烟受害对象的两幅警示图恐惧感和戒烟意向有显著差异(P0.01);儿童与成年女性作为二手烟受害人物形象警示图相比较,其恐惧感也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疾病类型的警示图在恐惧感(P0.01)、戒烟意向(P0.01)、劝阻意向(P0.05)上都有差异;恐惧感与戒烟行为意向有关联(P0.05),威胁感知与戒烟意向的间也有关联(P0.05)。 通过对定性调查结果发现,60%以上的调查员认为在看到唇癌警示图的时候,大多数被调查对象表现为强烈的回避反应。二手烟为受害对象的警示图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回避反应,我们通过两组警示图定量结果分析发现,其在戒烟意向上是有差异的(P0.05)。研究结论 直观的警示图戒烟意向要高于抽象的警示图,在运用不同的二手烟受害群体作为警示主体时,儿童为人物主体的警示图相对于成年男性其戒烟意向更高。不同疾病类型的警示图其吸烟相关行为意向是有差异的。恐惧感和威胁感知两者均与戒烟意向相关,警示图引起的回避反应越强的警示图其戒烟意向要更高。
[Abstract]:Purpose of study :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the warning map on people ' s intention to smoke - related behaviors from five aspects : visual and abstract , domestic and foreign different people ' s subject , different two - hand smoke victim group , different degree of nausea and different disease types , and uses the theory of fear to seek the fear and threat perception of the warning map ,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and the intention to quit smoking , so as to explore how to use the warning map to carry out the campaign of tobacco control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culture . Study method : The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in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aged 15 and over in 8 communities in Hangzhou City . The investigators carried out quality control in the investigation . Finally , the data was recorded into Spssl6.0 software for analysis . The qualitative data was analyzed by means of E - mail questionnaire . The qualitative data was analyzed by the method of E - mail questionnaire to study the avoidance response of the respondent and the data entry . Results of the study : A total of 698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634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 The effective rate of recovery was 94.8 % . The average age of residents was 43.9 years and 192 smokers .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visual and abstract warning pictures ( P0.05 ) .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mages of the main body images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 P0.01 ) ,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 P0.01 ) . The warning maps of different disease types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0.01 ) , smoking intention ( P0.01 ) and the intention to discourage smoking ( P0.05 ) . There was also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hreat perception and the intention of quitting smoking ( P0.05 ) . The results of 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more than 60 % of the investigators believed that most of the investigated subjects had a strong avoidance response at the time of seeing the warning map of the lip cancer . The two - hand smoke showed no obvious avoidance response for the victim ' s warning map , and we found that it was different in the intention of quitting smoking ( P0.05 ) . The intention of smoking cessa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bstract warning map . When using different two - hand smoke victim group as the warning body , the warning map of the child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dult male . The warning diagram of different disease types is different . Both the fear and the threat perception are related to the intention of smoking cessation , and the stronger the avoidance response caused by the warning map should be higher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锋;;文化 建筑 传播——传播文化学视野中的徽州牌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陈海燕;;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俞小和;;传播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陈自清;;论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余月玲;;电视娱乐节目互动方式的传播学思考——以《超级女生》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宋玢璐;;影视剧对社会性别观念的正面建构——从受众接受的角度[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袁金龙;黄曼曼;;安徽省服饰传播媒介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郑碧强;;城市女性白领整容时尚消费的社会学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赵迪;王德海;;受众本位论视角下的参与式农业推广[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10 程德安;;传播学中的商标[J];中华商标;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莹;;博物馆场馆虚拟现实展示中的对话与反馈[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2 畅引婷;;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魏婷;;煤矿安全信息传播中的新思考[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珊珊;;世界语与跨文化传播[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5 李建伟;;版权贸易中的编辑角色[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赵婧;;“读图时代”是真实存在还是拟态环境[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7 魏玉山;;国外新闻出版国家监管体制[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8 于翠玲;;中国编辑学与西方媒介论的比较[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9 罗以澄;夏倩芳;;他国形象误读:在多维视野中观察[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10 孙信茹;;传媒与民俗生活变迁——甘庄的个案分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徐艳;社会公正视角下的农民工报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肖芳;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郑俊杰;我国网络新闻专题探析[D];河北大学;2007年

4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钊;体育组织在危机公关中的媒体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陈曼;我国体育学术核心期刊栏目设置与广告经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王芳;武术套路与跆拳道文化传播比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胡洁雅;耐克品牌文化传播模式探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368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368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a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